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07 09:58: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1、位置;2、形态、3、结构、4、材料、5、周围环境、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内容说明: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特点 :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 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知识迁移

  1. 师: 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两篇课文。请同学看复习题(点击)

  〔《鸟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览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给人____的感觉,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种____的氛围〕

  2. 师生背诵相关段落。

  3. 师: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游赏鸟的天堂,让我们看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有什么特点?(点击)

  〔《第一场雪》的特点是____和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雪后的美景吧。齐诵相关段落。

  5. 师:真好,簌簌的雪声,晶莹的银条,写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瑞雪兆丰年寓情于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跃然纸上。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又经历了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6、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 老叟 不拘一格 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的读出,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西洋的险恶)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再读读这组词语。

  4、指名读。(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评价。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5、观察文中的插图,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能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强调远航意义。

  3、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扬帆起航

  郑和远航 第一次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三)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采取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记忆字形。)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3.同桌练习合作读课文。(接读、齐读、轮流读等形式。)

  (点评:从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注意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很好。)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点评:采用打拍节、加动作表演,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学方式生动、活泼。)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学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重点】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泯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⑴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⑹ 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人”、“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字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

  1、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2、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3、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帮助“我”的优秀品质,体会“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3、了解作者巧妙设计悬念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帮助“我”的优秀品质,体会“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等。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激发阅读需要。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求助同组同学等弄懂新词。

  2、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出示提纲:

  白读书──受责怪──卖马草

  买马草──遇好事──心里乐

  送马草──明真相──直想哭

  2、学生依据提纲,速读理清脉络。

  四、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随机出示描写摊主语言的句子,适当提问点拨。

  如:“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他急了……”“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等。

  教师作适当补充。

  2、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⑴ 你怎样看待摊主说谎?

  ⑵ 你觉得残疾摊主是个怎样的人?

  ⑶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

  五、课后拓展练习

  收集身边感人的助人为乐的事例,在语言实践课上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白读书──受责怪──卖马草

  买马草──遇好事──心里乐

  送马草──明真相──直想哭 学生齐读。

  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文章分段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出示的句子。

  学生对这些句子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朗读有关的句子。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10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5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