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26 06:03: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鹅的图片。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

  (美丽、洁白)(《鹅》这首诗)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课件出示丰子恺先先生的简介,学生了解。

  二、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一只白鹅)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3、读自喜欢的部分,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4、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将白鹅的特点展现出来?

  三、交流讨论

  1、姿态

  (1)学生先说说鹅的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它伸长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怎么想?(出示鹅的图片)

  (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无人啊;真是傲气十足啊)

  (3)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2、叫声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学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你是谁?没有主人允许不准

  进来,快回去!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外面是谁呀?不许进入我的领地,快走开!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再读课文,你还能体会到白鹅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3、步态

  (1)请大家小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如何表现出鹅得高傲的,请把它画下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课件出示鹅走路的姿势,净角出场姿势)

  (2)、作者除了写出了鹅的步态,还拿它的老朋友鸭和鹅进行比较,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3)、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再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4)、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这是一种对比手法,这样写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说明了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

  (板书:对比手法)

  (5)、让我们也来对比的读一读。

  (6)、鹅的步态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里时呢?又是怎样的?高傲吗?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7)、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师读不喜爱的语气;作者到底对它怀着什么感情?

  (作者对白鹅是一种喜爱的感情。 作者虽然使用的是贬义的词语,但是那是对白鹅的真喜欢。)

  师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4、吃相

  (1)、自读5-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a.鹅的吃饭,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吃法有板有眼、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b.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候的?

  (鸡、狗会吃它的东西,站着侍候,一方面防止狗来偷食,一方面方便为其添食)

  师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因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四、阅读与练习。

  练笔:请根据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板书设计;

  姿态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13、白鹅 叫声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作业:

  抄写文中你认为生动有趣的句子。

  2、练笔: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

  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精美图片,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

  二、整体感知

  1、展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

  3、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确: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精读赏析

  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⑵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⑶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

  ⑵“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参P146

  ⑶“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教参P146

  ⑷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

  四、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

  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精彩的马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精彩”、“表演”口头造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猴、直、紧、演、算”的字形。

  (二)“马戏、好奇、喝彩、哄笑、绝技”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老师要带同学们看一场表演,什么表演呢?精彩的马戏表演。板书课题(精彩的马戏)。

  谁看过马戏表演,什么是马戏呢?

  (马戏,原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其他动物的各种表演)。

  精彩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出色、优美)你们想看吗?

  要想看到马戏表演,首先要过字词关。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对照生字表学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认为哪些字易错,在字下边画横线,想一想怎么记住它。

  2.汇报自学情况。

  应这样汇报:“猴”字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少一竖。中间不要多加一竖。

  直:里边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或“真”去掉“八”。

  紧:左上是两竖,不要写成“忄”。第七笔的点不要丢掉。

  演:右边是“宀、一、由、八”组成。不要丢掉“一”。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下边“廾”,不要写成“丌”。

  “戏、扮、熊、狗、叔”几个字,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3.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紧张 打扮 表演 马戏 直立)

  (三)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以下词语。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

  喝彩:大声叫好。

  绝技: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

  (四)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逗分明,速度适宜。

  “好奇”的“好”是多音字,读hào。

  “喝彩”的“喝”也是多音字,读hè。

  “跷”读“qiāo”不要读成“qiào”。

  “瞅”读“chǒu”不要读成“cǒu”。

  “算”读“suàn”不要读成“shuàn”。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第一幅图:猴子表演爬竿。

  第二幅图:黑熊表演踩木球。

  第三幅图:山羊表演走钢丝。

  第四幅图: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都挺有趣。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猴、紧”二字的书写。

  (1)“猴”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旁,写在竖中线上,三部分要写紧凑。

  (2)“紧”上中下结构,中间“幺”要紧凑些。

  2.写其他字时,要注意看生字表,看清每一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写出笔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卡片(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精彩 好奇 紧张 打扮 表演),指名读、开火车。(一个接一个)

  同学们已顺利地通过了字词关,可以观看马戏表演了。

  (二)看图学文,理解文意和图义。

  1.出示第一幅图:

  (1)你们看,这是什么节目?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猴子表演什么节目?板书:猴子爬竿

  (2)猴子是怎样表演节目的?指名读2~4句。

  学生评读。

  结合图说一说倒竖蜻蜓是怎样的?

  (头朝下,脚朝上,用手支撑着身体倒竖起来。)

  图文结合说一说从哪儿看出猴子的样子很顽皮。(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还好奇地瞅着观众;穿着衣服,打扮得像个小孩;下肢自然分开,保持平衡;上肢紧紧抓住竿子,尾巴翘着……)读2、3句。(这两句具体写出了猴子是怎样表演的。)

  (3)观众看了猴子的表演有什么反应呢?

  读第4句。

  为什么观众会哈哈大笑?(看图说意思)

  (4)指名有语气读这段,小结本段写法:先说表演什么节目,再讲是怎样表演的,最后讲了观众的反应。

  2.出示第二幅图。

  (1)看图说说,这是谁表演什么节目?

  (2)看书第3自然段。黑熊表演了什么节目,它是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默读标出记号,(节目名称画“ ”怎样表演的重点词下点“.”观众反应下画“

  (3)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看图观察黑熊的表情,说说从哪儿看出它很紧张。

  说说“哄笑”的意思,再说说观众为什么会哄笑。(哄笑,许多人同时大笑。)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评读。

  (5)练习填空:

  笨重的(黑熊)(小心)地踩着木球,滚过中心点,是多么(紧张)啊!3.自己看图学文,读懂第4自然段。

  (1)方法:山羊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同桌讨论自学情况。

  (2)投影出示两句话。

  读两句话。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细细,写出了山羊在什么样的钢丝上走。稳稳当当,写出了山羊走得怎么样。走过来走过去,写出了山羊怎么走。)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第一句写得好,使我们感受到山羊表演得很精彩。读书上的1、2句,试背诵。

  (3)山羊还表演了一个绝技,什么叫“绝技”?

  (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从哪里看出山羊表演的是“绝技”?(圆板小;四只脚都踩上;圆板插在钢丝上会摇晃。)

  小结:山羊表演了高难度特殊的技能,所以叫“绝技”。

  (4)什么叫喝彩?(大声叫好)学一学怎样喝彩。

  (5)尝试背诵。

  先分部分读一读。

  再分部分背,同桌互背、齐背、比赛背。

  4.出示挂图三。

  看图,说说还有哪些动物表演了什么节目。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动物们表演得这么精彩。

  5.总结:我们今天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知道了,小动物们之所以能表演得这样精彩,离不开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的辛勤训练。因此我们应向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任选一个节目,学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着2、3、4自然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请同学当评委打分。标准是: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有语气、句读分明、速度适宜。

  (二)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

  同桌互背、老师指名背。

  (三)复习2、3、4自然段的写法,学说一段话。

  1.2、3、4自然段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任选一个节目,想象一下表演得怎样精彩,说几句话。(可以是马钻火

  圈、小猴骑车、小狗做算术??)。

  (四)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1.想词语是什么意思?

  2.看词语在文中哪句出现。

  3.自己说一句。

  (五)练习。

  1.连线:

  精彩的

  圆溜溜的

  细细的

  顽皮的

  笨重的

  2.填空:

  ( )地走着

  ( )地瞅着

  ( )地移动

  3.选择正确读音画√。

  跷跷板(qiāo qiào)

  哄笑 (hōng hng)

  喝彩 (hè hē)

  好奇 (hào hǎo)

  眼睛 钢丝 马戏 黑熊 猴子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