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⑴ 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⑵ 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⑶ 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⑷ 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⑴ 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 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⑶ 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⑴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⑵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⑶ 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⑷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⑸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体会行楷的运笔特点,学习用钢笔写行楷,提高写字速度。
2、通过和联系上下文弄清带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选词填空。
4、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重难点】
重点
1、读句子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
2、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1、2、3、4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学习第1题
1、自由读,初步感知描红内容。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笔画。
3、针对重点,集体指导。
4、生自由描红,师巡视指导,针对班中普遍的问题再集体指导。
5、展评优秀作业 ,向其他同学传授自己是怎样把字练好的?
三、学习第2题
1、指名读题目,明确题意。
2、小组自学。
3、反馈自学效果。
4、巩固:自由默读此项。
四、学习第3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2、体会三组词的意思。
3、自由独立完成此项。
4、指名回答。
⑴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宇宙非船(渐渐)接近月球。
⑵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
⑷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⑸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
⑹我翘首远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5、自由读句子,体会句中词语的用法。
五、学习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自由读,小组讨论句式特点。
3、总结:
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有三处或三处以上相同的句式的句子叫排比句。
4、齐读排比句,体会作用。
5、访写句子,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预习5、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练习的5、6题。
【教学过程 】
一、直接导入
二、熟记成语
1、自学此项,要求: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反馈
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⑷自由练背,全班打节奏齐背。
三、读读背背
1、出示。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4、自由发言。
5、理解句子含义。
6、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说话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登台前的准备
1、自由读,思考:本次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引导。
3、学生再练,达到诵读。
三、演一演
1、小组内练习。
找小伙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辩一名;
乙方:三人,主辩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奋勇到台前来表演。
3、评价。
4、小组内再练习。
5、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和个人。
四、总结
大家辩论得很精彩,相信经过训练,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辩手。结合大家的论述,小学生看电视应当有选择,应当适度适量。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透视
“是对非,长对短……”这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识字7的内容,短短六行话,不仅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真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传统蒙书的结构以及语言形式的借鉴使得这首对子歌节奏感极强,读起来韵味十足。良好品质的渗透又不愧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学习识字3,学生对对子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可以随口说出几句好听的对子,所以对这些好读好记的对子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的意思。
4. 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5. 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 图片、生字卡、小黑板、课件。
2. 学生搜集的对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对对子。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对对子,比一比看谁接得快,谁的对子美。(如:师:我说“云对雾”,生接:我说“花对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对对子、贴词语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认识生字,在乐中感悟了句子,积累了词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
2. 谈话。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评一评自己吧,要是实话实说噢!(学生畅所欲言,揭示本单元主题——我们都有好品质)导语引入:“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单元的导语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好品质、好孩子,体现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组织教材”的特点。)
对话平台
自学。
1. 借助拼音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对子读流畅。
2. 同桌互相读,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3. 把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字或对子多读几遍。
识字。
1. 学生读对子,教师依次贴出如下几个对子。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诚实——虚伪 赞——嫌
2. 摘掉了所有生字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了上面六组对子,你有什么发现?(互相提醒注意“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3. 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 巩固识字。
(1) 对对子。
学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举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学立刻举起字卡,以此类推。
(2) 看图贴词语。
图一:两支铅笔,一长一短。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
词卡: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写字。
1.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哪个字难写。
2. 引导学生将字归类,本节课写好“冷、淡、情”3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其余两个字学生自主练习。
4. 学生描红、临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抓住规律,把握特点,自主写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自己的板书示范。)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老师把上节课结识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小黑板出示句子。
1. 妈妈待人很热情。爸爸待人很冷淡。
2. 王晓红虚心好学,诚实勇敢,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3. 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课前复现上节课要求认读的字,并把这些字编排在句子中,意在让这些字和孩子们反复见面,避免了认字多、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这种复现方式完全符合认读的字的教学要求。即: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言环境还能认识。)
朗读背诵。
1. 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
2. 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
3. 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
4. 背诵课文。
感悟。
1. 你最喜欢对子中的哪些词语,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练习。
1. 我会读。
2. 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你能像课文那样编几句对子歌吗?
3. 把你课外收集的好对子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东坡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学生朗读
3、 自己先根据注解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三、课文分析:
寻“乐”:
1、 思考: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月色入户)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2、思考:他为何独寻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
(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思考:(1)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
欣赏美景。
(2)什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明喻、暗喻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4、思考:(1)看着这样的美景,东坡发了什么感慨?
设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竹柏、月只是美景的象征。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
这句话暗写当时世俗醉心于功利的现实,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的苦闷和随缘自适、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的心境。
了解“乌台诗案”: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俸薪,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布置作业:
1、翻译
2、练习册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讲讲空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丑小鸭》就是通过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描述,告诉我们既要善待别人,又要正确对待自己;《小鹿的玫瑰花》是通过小鹿栽了一丛玫瑰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老师知道,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说说童话故事,深入体会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的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2)你确定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以自编、也可以合编一集体创造)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老师这里有一篇童话故事,想听吗?(《苍蝇与蜜蜂》模仿也是一种学习,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下面,你们就开始动笔写吧,老师相信,你们就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但是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
2.语句要通顺。
3.写完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童话故事,相互提升
当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童话的无穷魅力时,真想一吐为快。
1.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编得最有趣。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创编的童话,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和大家交流。(有目的地讲评)
二、演演空话故事,加深感悟
1.小组内推选出“剧本”。
2.小组集体合作:自编、自导、自演。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爸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⑴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⑵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四、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1、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故事导读:
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3、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五、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口吻下流
倒霉
起誓
简短
解救
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
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第2自然段。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指导朗读:
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馆
4、动物王国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检查背诵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鉴赏
1.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⑴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2.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
老师语: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前后桌四人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
进步性: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3.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四.作业布置
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小作)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