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7 10:44: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卫风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卫风氓》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风氓》教学设计

《卫风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熟悉情节故事

  2、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深刻体会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问:同学们好听吗?……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同学们现在正是青春年少,憧憬向往爱情吗?……古人云: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她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不仅陕北劳动人民唱出了爱情的甜蜜、幸福,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发生了一个爱情故事,是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提示:围绕情节或情感变化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三、合作交流

  1、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恋爱甜蜜蜜,决绝伤不起,不要再来伤害我,初为人妇时怎样的辗转辛劳,只为维护曾经的梦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可是多少年的辛劳和憧憬,换来的却是爱人的离弃。温柔似水,刚强如火。

  2、你认为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个人

  教师拓展到刘兰芝、祥林嫂

  *刘兰芝与焦母的抗争,与兄长的抗争,最后以死抗争,短暂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她对人格、尊严的最求是至死不渝的,她的这种精神给我们的不是颓废、绝望,而是一种振奋和昂扬,崇高和伟大。

  *祥林嫂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一出善良被毁灭的人间悲剧,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时代精神与文化特征的文学名著。

  四、讨论

  如果你是氓的话,你会怎样对待诗中的女子?

  播放《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五、小结

  每次读完这篇《氓》,总有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曾经等待她的恋人的河畔,那作为她当年爱情的见证的汤汤淇水之滨。河水依旧,可是斯人已去,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爱情也仿佛随着流水逝去了。河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似水年华,心中却只哀悼,哀悼自己的痴情,哀悼自己的执迷不悟。最后留下的只是幡然悔悟后的心如止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她审视遍体的血痂而生出的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从容。

  我相信于情于爱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纵其心欲而无所拘忌。所以爱,是要用真心、赤诚。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围绕着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画圆时也就意味着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应铭记的箴言。

  真爱,不只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还要心连着心。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

《卫风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女主的感情变化过程。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一、《诗经》相关常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义: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四言诗,朗读节奏:二二拍。

  二、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这首歌讲述的是一对情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句“爱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缠绵凄恻,令人动容。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将要把我们带入古代一个缠绵凄恻、充满怨情的故事里去。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由于年代久远,要进入这个故事的话,需要我们先用现代汉语将这个用上古文言记录的故事破译出来。下面,进入破译关。听朗读录音,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与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听朗读时用心体会女主情感的变化。

  3、播放录音后用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的音、义。

  氓之蚩蚩、夙兴夜寐、垝垣、自我徂尔、汤汤、渐车帷裳、靡、口至、隰则有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匪我愆期、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重点:学生找多音字,教补充:将、裳、渐、载

  通假字:匪、无、于、说

  实词:氓、夙、寐、靡、体、咎、愆、筮、贿、食贫、嗤

  4、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5、这是一首叙事诗,大家注意找出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什么?

  6、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女子的怨情变化。

  7、下面我们进入故事来看,怨情变化的过程。

  三、赏析课文

  1、男生齐读第一、二段,女生讲述其大意。

  2、这时女子的怨情还没有出现,她追忆当年恋爱的甜蜜,幸福感洋溢于字里行间。

  3、这时女子的性格:热情、温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实:抱布贸丝——醉翁之意不在酒。

  5、女子是否答应?为什么?

  6、明确:没有,因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当的被认可的婚姻。但是,女子与氓约定“秋以为期”,并且“将子无怒”,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

  7、第二章,女子开始了又喜又忧的相思。“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望穿秋水,泪雨阑珊···笑靥如花——瞬息间的喜怒哀乐,只为意中人的来去变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恋爱期间女子相思成灾的种种心理。(简要介绍卜、筮,当时的婚俗,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齐读,注意读出第一章回忆时的渺远、缠绵之感,似低低絮语。第二章热恋要读出热情之感。

  9、女生齐读三四章。男生讲述大意。

  10、通过“比兴”手法,从“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转入议论,转入“婚变”怨情开始出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如何理解?请大家讨论,再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11、男生回答后,再请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总结: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女子情感专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这是女子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广大的姐妹发出的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每当读到这几句话,我都会心惊不已。这是受过怎样的创伤剧痛才会发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叹啊?)

  13、怨情产生后,女主怨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勤劳善良,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没有什么不对,而男子却变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纵无度。女主的感情是愤怒、怨恨。

  15、那么女子的性格,通过这两章她的自述,可总结为:痴情(三岁食贫),勤劳、忠贞。男子的性格,对比可知:薄情、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齐读,读出回忆深入、深重痛惜、强烈愤慨之感。

  16、生齐读五六章,读出第五章的历历数来的切责之声,第六章的如泣如诉的哀叹,齐读幻灯片上的翻译。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17、教总结: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19、此时女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可间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较之婚前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20、明确:女子——清醒、坚强、刚烈,男子——暴虐、卑鄙、无情无义。

  四、至此,我们已经完整地解读完了这个故事

  那现在我们来回顾下这个故事的线索,女子的情感变化,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提示,注意课文所用到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表现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的作用。)

  五、生讨论回答后教总结:

  一、灵活多样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二、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矛盾心理。三、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小结: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过女子自述中欢喜——悲伤——哀怨的感情变化,塑造了一个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却深受不忠爱情的伤痛,之后变得清醒、坚强的女性形象。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七、作业:

  1、课后背诵并默写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小小说。

  3、推荐阅读《诗经》《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注意比较《诗经》以后的诗歌对其有何继承和发展。

《卫风氓》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落实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欣赏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我”被遗弃的原因,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即“国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6)《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五经”,而风、雅、颂、赋、比、兴则被称为《诗经》“六义”。

  (二)预习检测

  1.《诗经》,又称为《》、《》,是我国__________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__________的源头,《__________》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儒家所说的“四书”是指《》、《》、《》和《》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和《》五部作品,再加《》则称为“六经”;《诗经》“六义”指的是、、、、、。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犹可说也(通,)(2)隰则有泮。(通,)

  (3)于嗟鸠兮(通,)(4)无食桑葚(通,)

  (5)匪来贸丝(通,)(6)将子无怒(通,)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泣涟涟涟(古:,今:鼻涕)(2)三岁食贫(古:,今:三岁的年龄)

  (3)子无良媒(古:,今:孩子)(4)将子无怒(古:__________今:将要;将军)

  (5)总角之宴(古:,今:宴会)

  (6)至于顿丘(古:__________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夙兴夜寐 ( )(2)二三其德()3.士贰其行()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_________)

  译文: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

  6.把你在预习过程中有疑惑的词、句写在下面。

  (三)交流讨论

  1.《氓》侧重叙事,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分组讨论、展示)

  方法:

  氓:

  女主人公:

  3.你认为诗中女子是怎样的形象?

  (四)深入探究

  1.你觉得诗中女子为何被弃,“付心郎”变为“负心狼”?“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五)拓展延伸

  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1.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

  2.研究本诗中水意象

  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的感情有何不同?“淇水”在诗中有何作用?

  五作业

  背诵全诗,并补写下列句子。

  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4.《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

  5.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1.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卫风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氓教学设计

2.《风》教学设计

3.风娃娃教学设计

4.《风娃娃》教学设计

5.风的教学设计

6.语文《风娃娃》教学设计

7.风的教学设计15篇

8.《风娃娃》学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