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2、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
【策略】
1、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体验性阅读教学。
【主要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主要的教学环节】
1、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2、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3、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4、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具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
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2、自由读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1、读喜欢的部分,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2、学生汇报,指导想象我的心理活动和父母的情感再度读文,深化理解。
三、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1、想象吵架情景。
2、辩论──同意谁的评价?
四、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1、读文理解:
读最后一段谈理解。
2、以最后一段为蓝本,以巴迪的身份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或自己给父母写信,表达这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总结激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及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解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章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联系自身实际,深切感受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爱自己的父母,孝敬长辈,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父亲和母亲对于爱的理解,以及他们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白板,白板上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孩子们填一填可能的动词。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出饭厅,( )进自己的房间,(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注:孩子们给出动词后给予表扬:回答得真好!简直“精彩极了”
孩子们可能给出的答案:走、跑、冲;走、跑、冲;睡、扑、趴、躺。)
孩子们填入自己认为可能的答案,老师认为“精彩极了”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首诗,却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故意不写引号)
师:请孩子们观察,老师写的标题和课文中的标题有什么不一样?“糟糕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糟糕极了”。
师: 那就是说......
生:“极”和“透”是近义词。
师:孩子们,请你们关注“精彩”和“糟糕”这两个词。看看他们有什么联系?
生:“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孩子们真棒!一眼就发现他们的联系了!那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标题。
生:......
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怎么就没听出那味儿?请再读,揣摩一下“精彩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糟糕透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
师:好,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得到两种评价?
生:.......
师:故事中的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生:3个。巴迪和他的爸爸妈妈。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
师:巴迪写诗的时候他多大?
生:七八岁。
师:七八岁是多大?你们多大了?
生:10、11、12岁
师:那巴迪比你们......
生:小。
师:哦,巴迪比你们小,七八岁,应该上3年纪或者四年级。七八岁的小巴迪写了一首诗,这是他第几次写诗?
生:第一次。
师: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写诗,给妈妈看。妈妈看后觉得巴迪的诗写得怎么样?
生:“精彩极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第一自然就有。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赞扬声雨点般的落在他的身上。假如你就是小巴迪,这时候的你心情怎么样?
生:......"
师: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好,真棒,小巴迪也一样,他不仅高兴,不仅兴奋,他还有些腼腆,“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这个时候的小巴迪也想把诗拿给......
生:父亲看。
师:父亲在家吗?
生:没有。
师:于是,巴迪开始等待父亲,在等父亲的过程中他做了些什么?
生:......
师:做完这些,就只剩下等待了,巴迪一次又一次地看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终于回家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从“父亲推门而入的这一自然开始,一直读到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结束。
......
师:父亲也认为巴迪的诗“精彩极了”吗?
生:不是,父亲认为巴迪的诗“糟糕透了”!
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在等待了一下午,并且还把诗誊抄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圈点了之后得到父亲的评价,此时的你心情如何?小组讨论一下。
......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巴迪很难过,他觉得父亲读他的诗就像读了好几个小时,那母亲赞同父亲的观点吗?
生:不赞同。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母亲不赞同?
生:......
师:父母争吵的时候,巴迪在场吗?
生:......
师:巴迪听到母亲说“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鼓励”。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请再读这一句。揣摩一下巴迪的心理,他会怎样想,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想?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母亲本来就知道巴迪的诗不怎么样,她是为了鼓励巴迪才说巴迪的诗“精彩极了”的。
师:回答的真好!母亲之前的赞扬声对这时候母亲道出她的用意的时候,巴迪在场,虽然她是在和父亲争吵。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
师:真好,都有自己的体会,自己感受,巴迪也一样,他再也受不了了......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
师:请划出句中动词,刚才,你们也填了动词在里面,我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是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呢?还是咱自己填的词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走/跑 )出饭厅,( 跑 /走 )进自己的房间,( 躺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冲 )出饭厅,( 跑 )进自己的房间,( 扑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对比一下,哪个好?好在哪儿?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
生: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因为冲、跑、扑这几个词速度都挺快的,他可以反映巴迪那时候是极度伤心,难过!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真棒!对于这一切,七八岁的巴迪无法理解,他伤心难过,又过了好几年,巴迪又写了诗,父亲还是给出了不好的评价,这个时候的巴迪师怎么看待的?
生:......
师:十二岁左右的巴迪已经开始理解父亲的严厉,时间一点点过去,巴迪长大了,这个时候他对父母的做法认同吗?
生:认同。
师: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好,请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
师:巴迪说她需要母亲的鼓励,也需要父亲的警醒。他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两股风”指的是什么?
生:......
师:这时候的巴迪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吗?
生:能。
师:他知道爸爸妈妈当初为什么要那样评价吗?
生:知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爱”。
师,对,师因为爱,母亲希望巴迪树立起写作的信心,鼓励巴迪,父亲希望巴迪严谨,不以一点点的成就沾沾自喜,所以对他很严厉,那么孩子们,能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吗?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生:......
师:父爱如山。教你们沉稳,母爱如水,细腻温暖,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
师:仅仅是爱父母。回报父母吗?
生:......
师:<结语>所以,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在家尊敬长辈,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反思: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忽略了关注孩子已有经验这一点,关注巴迪的年龄,比他们还小。虽然当初设计了,可是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竟给忽略掉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因为孩子不能更好的理解巴迪,不能更好的揣摩体会他的想法和心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号、课文的顺序,感受不同的评价都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评价得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出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⑴谁来读一读。
⑵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
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⑵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
⑶小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⑷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出示: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从哪里看出来我的高兴与自豪?
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等啊等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
4、引读:
父亲伸手拿起了我的诗,问:……
母亲连忙上前说道:……
父亲说:……
我把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爸爸看完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我希望表扬,期待表扬,而父亲却说:……
这时我的眼睛……
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5、出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指名读──评:你感受到“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词写出我的悲痛。
指名读──齐读。
6、这时候的我心情糟糕透了,这时的我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吗?
什么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评价也是一种爱?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还有吗?
7、出示: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更好些,为什么?
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过程。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齐读。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现在让我成了一名电影的剧作家,写了许多电影名著,成了美国电影界的名人。
四、再读课文,联系实际
1、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2、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老师表扬、鼓励,批评过的故事,讲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两种爱的用心良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19课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从课题读懂了什么?
生:“糟糕”和“精彩”是反义词。“极”和“透”是近义词,是达到顶点的意思。
师:能用“精彩”和“糟糕”各说一句话吗?指名说说。
师: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引用父母评价说的话。
生:“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对 巴迪的诗的评价。
师:课题是引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做题目,所以用“和”字连起来。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看屏幕,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问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生字】:糟糕 兴奋 誊写 歧途 启迪 搂住 公司 位置 自豪 奇妙 腼腆﹙miǎn tiǎn ﹚
检查预习情况:哪些生字需要大家提个醒?指名说说:师强调:“兴”的多音字:xīng xìng;“誊”和“誉”;“毫”和“豪”是形近字注意区别;“腼腆”的读音(miǎn tiǎn)等。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师:同学们生字都学得很好,我们看看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1.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师:生再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 出自于对他的爱。
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的顺序。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文中有出现“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这些词。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快速浏览全文
师:明确学习要求,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
2.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3.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表现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师:(巡视指导)没读完的可以继续读。
生读:【出示】:母亲的评价是:“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十分爱巴迪。她看到巴迪会写诗了,很高兴又非常惊喜。
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注意抓住哪个词来读?(兴奋、嚷,还应该注意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读。谁再来试试?(评价:还不够或有点像妈妈)。师范读,读出兴奋、赞扬的语气。(女生读)。
这时候巴迪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心里充满了自豪,他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生答:【出示】:“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读出得意的语气)指名读,第三句语气逐渐加强,读出那种急切的语气来。师评价(很投入)。理解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从“得意扬扬”这个词可以看出他感到很满足,有点骄傲。之后,他又是这么做呢?
生读句子:【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受到妈妈表扬的巴迪,希望爸爸能快点回来,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他等啊等!快到八点了,父亲终于回来了,他心里矛盾极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害怕听到父亲的评价。万万料想不到,父亲的评价居然是:
生:【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指导朗读这句话。)这个巴迪来了当头一棒,满怀的信心顿时成了泡影,而且父母也因为这首诗争吵起来了。我再也受不了了,父亲一点也不留情面,巴迪做出什么反应呢?
生:巴迪再也受不了了。
师:是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指读(你读。)
【出示】:生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读完这句话有收获吗?
生:这句话中的动词用的很准确。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父亲很爱他,他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父亲在责怪他。
师:是爸爸不爱他吗?
生:不是爸爸不爱巴迪,是因为巴迪已经得到妈妈的表扬了,如果爸爸再表扬他会很骄傲,父亲是不想让他太骄傲,所以批评了他。(板书:批评)还从文中【出示】“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如果爸爸不爱他,他可以随便看了一下就可以。(多让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目的是为了?
生:目的是为了鼓励巴迪。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体现呢?
【出示】:生读:“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板书:鼓励)
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母亲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
师:(理解很深刻)巴迪满怀信心希望父亲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可是结果与巴迪的期望恰恰相反,而且父母亲为了这首诗争吵起来,这时巴迪理解吗?
生:不理解!
师:巴迪毕竟年纪还小。这段对话描写得很好,谁来当一回爸爸、妈妈?谁来当巴迪?老师当旁白。一起来朗读这段对话。从“这是什么?……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同学们想一想巴迪的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生:如果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也许他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联系实际说说。)
生:巴迪是个非常幸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十分爱她。
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 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 以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
生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感受文中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生a: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这句话是写母亲的神态、语言。从“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生:语言、动作、神态。
师:真好!以后描写人物学会从这几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当他听到爸爸对他说“糟糕透了”妈妈对他说“精彩极了”都是出于对他的爱。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读开头语,同学们接着读。
师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指名读:我写了第一首诗……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听了母亲的表扬之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
指名读:我用漂亮的花体字……父亲的位置上。
师:等啊等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啊!心里特别紧张——
指名读: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几个小时。
师:爸爸看完了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生读: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这时候我的眼睛——
生:湿润了……抬不起来。
师: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齐读。我再也受不了了……争吵着。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爱。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文中爱的不同的方式。
作业布置:
1.抄写文中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情感目标: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媒体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投影机,放映机等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 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1)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 "我"当时表现怎样 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 "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 "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 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育】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发展】
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2、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书前,多读几遍生字词。
思考: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注。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围绕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五、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
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六、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把它背下来。
2、小组内试背。
3、汇报,评议。
七、交流读后感受
一一从这篇文章,你学会了什么?
八、作业
一一读后感《我明白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
生汇报
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
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
3、汇报主要内容:
(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
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2、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巴迪成长的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 “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告“我”。就是因为在“我”的成长中一直有这两种声音,才使“我”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5).在学生谈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创设情境有选择地引读第一部分。
(6).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比较: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7).在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后一句话好,它写出了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8).在学生品读课文,谈感受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鼓励、批评、爱。
教师小结:巴迪正是在这两种爱的教育下,他逐渐学会了冷静地分析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2.谈感受。
3.体会表达方法。
4.如果让你选取一个爱的片断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写?这两篇文章有有哪些表达方法是我们能借鉴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把两篇文章拿出来细细对比,体会它们的表达方法,然后动笔写出我们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父母对作者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4、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引导正确对待家长的评价。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学法
朗读体味、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里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歌,奇怪的是妈妈看了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的审美观点不同,还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高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的不同评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习。
二、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同桌交流: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朗读指导,体会感情
妈妈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该怎样读?
爸爸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引导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小巴迪此时爬在床上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你认为巴迪的爸爸妈妈的评价正确?为什么?(交流、回答)
朗读末三小节(小声自由读)
在作者看来,爸爸妈妈的评价谁是谁非,从作者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用线条画出你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创作有帮助的语言。
引导谈话,体会人物感情,完成 板书。
五、思维拓展
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作业方面的评价态度是怎样的?当时的感受怎样?现在呢?
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受到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常遇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爱的评价:遇到表扬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应继续努力;遇到批评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应更加发奋。这样,乘着爱的小船,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提醒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意图:以问启思,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灵感源源不断。“母亲善意的谎言,父亲一棍子打死”;“批评可以指出不足,赞许会骄傲自满”;……犹如一场辩论会]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意图: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吸引力。作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在相机引导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②、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加深课文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三个“个性化阅读”问题对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无论是课文延伸,还是课后作业,都努力贴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7-2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8-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0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9-2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7-2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06-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606-04
(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