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0-05 13:51: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习,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习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习目标:

  ⑴ 学习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习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习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发情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习课文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小熊掉到河里了,它会怎么做?猴子、小鸟、小鱼在干什么呢?当小熊被救上岸后,它可能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一、课前谈话

  1.板书——达人。

  2.这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特别火爆。叫做?(达人秀。)喜欢看达人秀吗?你都知道哪些中国达人?(用脚弹钢琴的音乐达人刘伟;水晶球达人胡启志;自学成才的机械舞达人卓君。等等。这些达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书:奇)。

  二、激趣导入

  (一)走进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1.刚才我们了解、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奇人。我们宁波人冯骥才爷爷用一篇篇文章也记录下了当年天津卫码头的一个个奇人。先来一睹为快吧。轻轻地读一读。(出示: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这些人物,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2.《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说集,写了17位天津卫的奇人轶事。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共17篇。读过这本书的人们常常会用八个字来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书:妙。)

  (二)引出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要从这17个故事中选取一个来读一读。(板书:刷子李)一边写板书,一边问:从这个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刷子李到底有哪些高超的技艺?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三、抓“奇”学文,细嚼正面描写。

  (一)汇报出示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句子。谈体会。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师生交流,顺学而导。

  1.品读: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刚才我们找出来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刷子李刷的墙壁好?(联系: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无缝、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总结:效果奇。

  2.上面五个句子,除了写出了“效果奇”以外,还从什么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和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与刷子李一身黑对比。

  (3)总结:规矩奇。

  3.重点交流理解: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重点品读描写动作的词语。)

  (2)你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技艺?(出神入化、无人能及、炉火纯青??)

  (3)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还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成了( ),他成了()。

  (4)总结:这里又抓住什么写出了刷子李的“奇”?(动作奇)

  (三)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师: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刷子李粉刷墙壁的现场。通过对刷子李刷墙动作之奇,立的规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借“妙”学表达,领会侧面描写。

  (一)默读圈划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品悟,已经感悟到刷子李是个奇人,可是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想一想,曹小三内心对师傅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在句子边上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师:谁找到第一处写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关句子。)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师:哪个词直接反应了曹小三对师傅的看法?(板书:半信半疑)教师在课件上示范用红笔圈出把个词语。这就是一种概括与批注的方法。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词,就可以圈出来,如果没有,就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词写在边上。下面请大家按照这种方法,自学其它几处描写曹小三的句子。

  2.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批注。(板书:五体投地、一落千丈、发怔发傻)

  4.曹小三第一天当学徒,他的视线从未离开过师傅的黑衣白点,那么他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里话吧,(出示练习)

  一天,我拜刷子李为师。对于师傅的那手绝活,我心里一直()。今天是我跟师傅出去干活的第一天,我果然看见他穿着一身黑,心想:( )。他每刷完一面墙我就仔细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我想:( )。当他刷完最后一面墙,我在给他点烟时,竟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我心里一惊,想:()。最后我发现那是师傅抽烟时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我( )。

  5.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爷爷为什么要写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里变化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明确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板书:侧面描写。那么文中对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写。就是——板书:正面描写。)

  五、拓展阅读,加深认识,揣摩方法。

  (一)拓展阅读《泥人张》。

  “奇在人物,妙在故事。”这一评价在《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其它16个故事中是否也有这样感受呢?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泥人张》(文章略)。

  1.出示阅读思考:

  (1)泥人张技艺高超表现在那儿?划出有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冯骥才爷爷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一篇又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呢?

  (3)找出精彩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二)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六:板书设计

  规矩奇

  刷子李 动作奇

  效果奇

  半信半疑

  曹小三一落千丈

  名不虚传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2)(或多媒体课件)。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人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1日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侍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把说理、举例、设喻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二、重点掌握实词表中“上”、“法”等10个实词和“而”、“所以”等虚词的用法。

  三、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懂得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道理。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二、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相关讨论题,注意激发学生的争论热情,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法”字在文中出现了28次之多,词性和词义随文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作为实词中的难点处理。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情况;疏通难句。

  教学过程

  一、讲评《梦溪笔谈》作业,强调认真预习、积极思考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

  二、解题(作品介绍)

  1.指名朗读课文注释①和“预习提示”第二段。

  2.教师补充讲解:从课文注释及“预习提示”的说明,我们可知,《吕氏春秋》是一部由秦相吕不韦集合其门客集体编撰的秦代以前各派学说的论著汇编。全书由12纪、8览、6论三个部分组成,共26卷,约20万字。当时秦国行将统一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渐告结束,思想界也需要总结百家争鸣的成果。《吕氏春秋》便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而产生的。

  《吕氏春秋》作为诸子散文,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各篇往往以议论发端,然后举例说理,设喻为证,最后回复到原来的立论,首尾呼应,条理分明,语言简练,富于形象,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是我们学习课文时应细加品味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通假字

  “脟”通“脔” 释义:切成块状的肉。

  “益”通“溢” 释义:涨水。

  “有”通“又” 释义: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亏”通“诡” 释义:差异,不适应。

  “契”通“锲” 释义:刻。

  2.指名口述三则故事。(故事内容见课文3、5、6段)要求讲述之后,口译作者议论的句子。(请三位同学分别讲述,教师补正。)

  四、词句讲解:

  1.第1、2段中,“法”出现15次之多,其义项有:A动词,取法,沿用;B名词,法令、制度;C动词,照旧沿用。

  将两节中15个“法”字标上序号,答案由学生选择,教师明确:

  A⑴⑿ B⑵⑷⑺⑻⑼⑾⒀⒁⒂ C⑶⑸⑹⑽

  2.教师讲解“所以”等词句

  “所以”是由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以”后面的词、词组(短语)、句子看作介词宾语,那么,其结构就是“代词‘所’+介宾词组(短语)”,介词“以”可以表示原因、凭借、目的、方式等内容。译为现代汉语,可以理解为:“……的原因(缘故、根据、凭借、方法等)”;“用来……的”等等。

  “虽……犹若……”为转折复句,意为“即使……也还是……”。

  “……者……也”判断句式。

  五、请三名同学口译1、2、4段,师生共同补正。

  六、讨论“预习思考题”④,引起学生对本文“中心论点”的争辩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

  在学生充分讨论、争辩的基础上,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同学们谈了各自的观点,摆出了充足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这里,我不强求统一,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我的看法是:“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前面三小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理、设喻、举例,论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这一论点。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这是课文的基本观点,也是课文的中心论点。

  七、集体朗读1─4段。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

  2.思考:全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结合“思考和练习”一、二考虑。

  3.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检查上一课作业;赏析写作特色;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检查订正“思考和练习”三、四。

  二、讨论课文的论证结构。

  1.提问:请大家先画出文中表明“论点”的语句,再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论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可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本文提出的“论点”共三个:论点一,“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摆出了两点理由:其一,“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年代久远,“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几经增删,已非古“法”原貌,所以“不可得而法”;其二,“先王之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论点二,应“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对此,作者的理由雄辩有力:“先王之所以为法”为什么呢?是“人也”。“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因而“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接着,作者列举了“审堂下之阴”、“见瓶水之冰”、“尝一脟肉”这三件生活常事为喻,说明“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今人之法,应该“法其所以为法”。也就是说,先王制订法令制度主要是从当时的人出发,为当时人着想的;当今制订法令制度的人,应效法先王的做法,从当今人出发,为当今人着想。不必法古,而应“察今”。接着,作者在前面正面论述的基础上,又从反面讲述了“荆人袭宋”(“循表夜涉”)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办任何事情,特别是制订国家法令制度,都需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论点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作者先从反面说明死守成法不变则悖,而“悖乱不可以持国”,点出“适时的法制”的重要,由此引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论点。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论点,作者以“良医”“良剑”“良马”为喻,说明法令制度必须随着“世易时移”而改变;又以“刻舟求剑”为例,讽喻不顾条件变化而机械法古之人;最后以“引婴投江”为证,嘲讽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可笑。进一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

  (以上三个论点的分析,也可分而论之。)

  关于论证方法:由上可知,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提问:从以上讨论分析中,断定哪一个论点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贴切些呢?

  学生讨论,两种意见各执一端。

  教师概括:我个人看法,还是“论点三”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贴切些(不同的意见允许存在)。“论点三”是在“论点一、二”论述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这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写作特色赏析:

  1.指名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三段。

  2.提问:请说出课文中有关说理、举例、设喻的段落,并谈谈这三者较完美地结合的好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1─3段),重在说理,兼有设喻、举例;第二部分(4─6段),重在设喻、举例。这三者很好地结合,使文章的论据充足有力,深刻透彻。特别是文中的精譬设喻和寓言故事,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这种写作方法是值得学习 的。

  四、教师总结:

  本文的基本观点“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寓含着这样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应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这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在秦国行将统一中国的时代,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在今天,这种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加快四化建设步伐,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五、集体朗读课文,要求流利、准确.有节奏,有感情。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2.补充练习

  (1)填空:

  ①《察今》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的意思是(明察),“今”是指(当今的实际情况)。

  ②阐述先王之法不可法的原因,课文中的原句是:

  A(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B(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③全文论述的主旨是(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列举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三个故事,还运用了(良医)、(良剑)、(良马)等三个比喻。

  ④《吕氏春秋》亦称《吕览》,该书成于(秦统一天下之前或战国末)。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三个部分。

  (2)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和意义,并简述活用的理由。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答案:前一个“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名词“法”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并带宾语“先王之法”,故活用为动词。)

  ②为其不可得而法。

  (“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因为连词“而”的后面一般不能连接名词,而是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故活用为动词。)

  ③犹若不可法。

  (“法”,名词用如动词,效法、取法。因为名词“法”受助动词“可”的修饰,故活用为动词。)

  ④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

  (“贵”,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因为后面带了宾语“以近知远”,不起修饰作用,故活用为动词。)

  ⑤使人先表澭水。

  (“表”,名词用如动词,设立标志。名词“表”带省略了介词“于”的补语“澭水”,并作“人”的谓语,故活用为动词。)

  ⑥军惊而坏都舍。

  (“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坏,崩塌。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本来不带宾语。这里“坏”后面带了宾语“都舍”,使宾语“都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故活用为动词。)

  (3)预习《训俭示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初步树立设计意识,培养简单的设计能力。

  《会变的盒子》这课,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独立的学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21页左上方的“小体验”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拆解旧盒子并反折成新盒子这一过程,探究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了解纸盒各部位的作用,为制作纸盒娃娃作准备。接下来,教材通过六张图片,分五步介绍了如何用拆、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纸盒娃娃。

  第22页展示了七幅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哪些地方巧妙应用了本课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启发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哪些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结合小纸盒原有造型,设计出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课本剧中的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还可以是笔筒,杂物盒等小摆件。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饰纸盒。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盒子是怎样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是一个考验。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过程却其乐无穷。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生动直观的纸盒通关游戏和教师示范,经历独立拆解纸盒由立体变为平面的过程,由浅入深地了解盒子的基本构造。

  2、通过观看纸盒娃娃制作过程的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制作小熊划船的过程中,学习并复习用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把纸盒变成新形象。

  3、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七幅学生作品,补充学习卷和组合的综合方法。

  五、重难点重点:

  了解、改变盒子的构造,并设计制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难点: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引导。

  六、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盒子的展示来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通过观看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归纳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达成目标2。

  3、在观察和独立思考中,回忆之前学习的卷和组合的方法,达成目标3。

  七、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评论(0)

  1、组织教学:

  师:欢迎同学们再次和老师一同进入多姿多彩的美术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的主角就是它——盒子!(板书部分课题:盒子)

  盒子有什么稀奇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它们都是什么材质做成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出示教具:盒子)

  2、观看课件:

  师:图片中古代和现代的盒子材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分别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的,有纸质、金属、木质等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老师的魔术道具,一秒钟就可以变得不一样,不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喊出”盒子变变变!”(将盒子反折,露出小鸟的形象。)

  神奇吧!你也想给盒子来个大变身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会变的盒子。(补充完整课题:会变的盒子)

  【调动学生兴趣,为进入下一环节做好精神准备。】

  活动2【讲授】探究实践

  1、纸盒游戏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关于纸盒的通关小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初级难度:数数盒子一共几个面并标出来。

  生:展示盒子的六个面。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

  师:中级难度:请你拿出一个纸盒,迅速把它展开变成平面的,你还能找到之前的六个面吗?试着标一标。

  生:迅速拆开自己搜集到的一个纸盒,初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

  师:高级难度: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再把它反折成一个新盒子吗?想想为什么要反折盒子?

  生:反折纸盒,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并在活动中了解纸盒展开图与盒子的关系。

  师:盒子的外部布满了广告,比较光滑,不易上色;而盒子内部展开的平面图就像天然的画纸,便于绘画。(通过对纸盒进行“展开→还原”的活动,初步了解简单的设计与制作盒子的基本方法。)

  2、提出质疑

  师:除了红色部分的六个面外,白色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纸盒平面图)

  生:连接、加固。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

  1、师生合作

  师:老师也想仿照着做一个小熊划船的纸盒形象,可是看起来很单调。你能想办法让它看起来更加饱满艳丽吗?

  生:因为老师只用到了纸盒的两个面。加船帆、号角、海浪。

  师:讲解剪的方法。留一个面上的图案不要剪,其他面上的图案沿着轮廓线剪开,不要剪掉。

  剪、折、贴好盒子。小熊终于扬帆起航啦!

  同学们还有哪些创意?还能用哪些制作方法?(观看课件)

  生:卷、组合。(板书:卷、组合)

  相同纸盒横着设计、竖着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

  2、欣赏学习

  欣赏课件:优秀作品。

  【通过小组研究、实践,发现更多方法及问题。相互启发构思,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4【作业】实践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那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

  师:看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纸盒进行大胆组合与创作,可以合作或独立操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评价展示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制作,将变身后的纸盒拍照上传至微信群。

  师:展示各小组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在微信群和课堂上分别进行文字点赞评价和口头评价。

  生:学生互评,点赞加笑脸。

  【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展示并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

  师:到底哪个同学的作品才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作品呢?评选截止至今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评价和点赞。

  生:学生谈收获。学生课下继续评价。

  【通过微信网页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照展示与评价,实现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

  3、总结

  师:经过我们的巧手、巧心,即将被抛弃的盒子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生活中有许多废旧作品,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废为宝,美化身边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 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7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

5.【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10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八篇

8.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7篇

9.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