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9-23 08:27: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形传神”的描写方法。

  2、感悟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语

  讲课之前,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巨人”?

  (①身材高大异乎常人的人②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音乐家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什么能称之为“巨人”?(音乐上的杰出贡献)

  仅仅因为如此吗?学完这篇课文,相信你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我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题目,谁来回答。

  同学们对贝多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为了创作,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感受音符的律动。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结合课文说一下词意。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他从哪些方面描写贝多芬?(肖像、语言、神态)

  2、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贝多芬。”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 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 比较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 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我从《贝多芬传》里摘录了几句话,希望能给你一点提示。

  ⑴ 一株树:苦闷、绝望热爱自然

  ⑵ 火山:坚强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⑶ 心里的音乐:用生命创作

  ⑷ “永恒”:超越自我音乐相伴(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课后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你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五、感悟名人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2、拓展延伸:

  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们,然而,以顽强的意志搏击神圣风浪险滩的又何止贝多芬一人?

  请你说出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

  3、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为世界音乐史谱写了辉煌的乐章,战胜痛苦的欢乐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下面请你聆听贝多芬音乐演奏会片断,同时打开课本第二页的彩图,凝视他的双眼,联系自身实际,边听边写下你的感受,语言力求精炼。

  交流

  4、结语: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激流险滩,但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坚信人生的航船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学具:(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 ,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n, bsp;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

  1、 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

  (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师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学具体过程。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方案一

  2、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

  (1)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打斗的句子并作批注赏析。

  ① 进攻者 被进攻者

  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②蝈蝈很凶狠 被活活咬、一跳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

  打斗过程很激烈

  ③勇敢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逃窜

  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④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 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补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

  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3)小结。

  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这么精彩,是因为:

  ①用词准确。

  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③以情驭文,出自于作者对蝈蝈的一片喜爱之情。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蝈蝈还有哪些食物习性。

  师:蝈蝈除了喜欢吃蝉,还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

  明确: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4、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我们谈论了蝈蝈这么久,谁能告诉我,蝈蝈到底长得什么样?

  明确:文章第8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接方案二中关于蝈蝈声音部分的教学。

  师:我们对于蝈蝈怎么能“只见其虫,不闻其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

  6、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

  7、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

  方案二

  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 尖锐 急促 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相比显得柔和。

  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接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4、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

  5、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让人不太喜欢的一面。

  (2)“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情”,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科学小品文)

  法布尔

  外形特征:漂亮 嫩绿 苗条 匀称 生动的描述(比喻 拟人 对比)

  生活习性:叫声——柔和 喜爱的情感 客观的评价

  主食——蝉 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猜几个。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它们有关的课文,第30课《我是什么》。

  读课题(板书)。谁能用提问题的语气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识字,感知内容。

  1.这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快打开课本144页读一读吧。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把新词、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顺。

  (2)圈出文中新词语,生字,不会的生字可以找书上的树叶来帮忙或者标记出来。

  2、读词语。神奇宝贝给我们带来好多词语朋友,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请看大屏幕。(领读,指名读)

  稼,读四声,但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相机指出)

  3、带音节学生字:

  师:现在我们把书上的树叶请出来,帮我们读准每个字。(领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字中,那几个字读平舌音?(躁,灾),那些字是前鼻音?(淹),那些字是后鼻音?(碰)

  4、去音节读生字。这回你们还能读吗?(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趣味识字。(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师伺机引导)

  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把他们都能记住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识字规律)

  换偏旁:躁----操,澡(伸手能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脚)

  熟字加或换偏旁雪-----雹

  三点水旁的字大多和水或液体有关如:浮、灌溉、淹(出示课件)

  谜语:房中着了火(灾)四只小狗张口吃骨头(器)

  6、巩固识字: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来玩走迷宫游戏,把它们记得更熟。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从总体了解课文,再合作探究用各种方法识字,记字,用适当的游戏增强识字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学习)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品读课文第1段。

  1、同学们,你们刚读了课文,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呢?(生说:水)

  2、老师出示水娃娃图:多么可爱的水娃娃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水娃娃都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用笔划出来。

  学生回答,师板书:汽云

  3、水娃娃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A、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它要谁的帮忙,才能变呢?)

  B、“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指名读)

  (师生问答,一个小水珠能变成云吗?它变成汽或云我们能看见吗?多么神奇呀,再读),引导学生用一什么就什么说话。

  C、“云姑娘”又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知道吗?

  生: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

  师:那它分别是什么时候用到这些衣服的呢?欣赏图片

  (晴天时,她穿白衣,下雨的时候,她穿黑,早晨和傍晚,她披红袍,是谁给云披红衣服的呢?对,是阳光让云披上了红袍。)

  师:有了这不同的衣服,云可美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漂亮的云吧!

  同学们,你喜欢云的衣服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相信我们会写得更棒!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生字。

  四、指导写字:

  “冲”字的两点水,点和提写时位置要直上直下,写在横中线两边,右边“中”的竖要直而长。

  “晒”字的书写:日字旁要写的窄一些,右边第五笔是竖弯,没钩。

  “池”字,注意:“三点水”的“第一点”,与两点水的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要低。池字右边的“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仿照池的写法,写好“浮”字的三点水旁。(学生线描红后书空)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水善变。变成各种云,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了水的变化。那么它还会变成什么呢,他为人们做了些什么等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图文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懂得水的变化)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水还能变成什么?

  2、在生活中找找,水还能变成哪些事物,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和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⑶土撒在热水上(垫)。

  ⑷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⑸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⑹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⑺学猫叫。

  ⑻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课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 伟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