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15 10:42: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小珊迪的品格。

  3、认识“馆、纠、轧”三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当”,会写“旅、薄、零、孤”等1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感受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小黑板、写话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由己及彼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了两年了,不知道你们对我的印象如何?你们能用“()的老师”来形容一下我吗?

  (2)、我也想听一听你自己了解的自己,或者是你的同桌、朋友,你的同学等,现在请同学们用“()的***”说一说!

  2、导入新课,在情境中初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从刚刚的谈话中我看到了快乐的你,幸福的他,淘气的男孩子,爱唱歌的女孩子……这一切都告诉老师,你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你们的生活是甜蜜的。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有很多孤儿没有衣穿,没有饭吃,不得不流落街头靠卖火柴勉强度日。你们还记得童话大王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幸福,没有甜蜜,有的只是饥饿、寒冷和无穷无尽的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中的另一个,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

  “珊迪”是他的名字,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在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呢?透过这个“小”字,你想到了什么?

  珊迪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他的世界去认识一下他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你们都知道,课文中有很多新朋友,不知道通过预习你们认识他们了没有?

  (出示生字卡片。)

  3、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

  (板书“可怜”)

  三、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1、抓住外貌描写

  (1)、快速浏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那些词语或句子让你体会了小珊迪的可怜,把它画下来。

  (2)、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

  (3)、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进一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①、出示小黑板“他穿着()的单衣,()的小脸冻的(),一双赤脚()。”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啊,他身上(生解读)……

  ③、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他徘徊在街头乞讨着,他身上只传了一件(生解读)……

  2、体会对话描写。

  (1)、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对话

  ①、在这点对话中,那个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小珊迪的可怜?

  ②、他在请求着什么?(一点点钱)

  ③、他还在请求着什么呢?(一点点生活的希望)

  ④、你能请求着读一读吗!

  (2)抓住“乞”字的字形进一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①、他为什么要乞求?不仅仅是他饿,还有谁饿?是啊,家里还有弟弟在等着他,等着他带回一点点吃的、等着他带回一点点希望。他是在为自己乞求,也是在为弟弟乞求。,为这一天一丁点的希望乞求着。你能乞求着读一读吗?

  ②、大家看这个“乞”字,你看到了小珊迪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珊迪似乎都要跪下了,他就那样拉着我的衣襟苦苦的乞求说(引读)……

  (3)、去掉提示语,直接进行对话,再次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4)、过渡

  ①、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我为什么如此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四、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1、读小利比的话。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不愿意相信小珊迪是哪种人,可是他却真的没有带着那一个先令找回来的零钱来见我,他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一读课文,如果你找到了答案,就请你多读几遍。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情景(1)、体会得到钱的喜悦。

  小珊迪握着刚刚换回的12个便士,高高兴兴的往回跑。他想……

  情景(2)、体会小珊迪的痛苦。

  就在这时,在前方的路口处,一辆马车飞奔了过来,小珊迪来不及躲闪,被马车撞到了。那马车不但……,反而……

  情景(3)、体会小珊迪的坚强。

  此时的小珊迪已经浑身是血,他用手四处摸索着,你们知道他在找什么吗?

  情景(4)、体会小珊迪对弟弟的爱。

  小珊迪的双腿已经断掉了,他已经不能站起来了。他挣扎着,强忍着剧痛艰难的向前爬着、爬着,他要爬回家去,因为……

  情景(5)、体会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敬。

  ①、就这样,在几个小伙伴的搀扶下,小珊迪终于回到了家。迎面扑来小利比,惊慌失措的喊着:“哥哥,你怎么啦?”珊迪告诉他发生的一切。小利比说:“我们拿这钱去找医生吧,他一定可以治好你的腿的!”小珊迪却说……

  ②、可是小利比着急啊,他哭着说:“那位先生不会在意的,求你了哥哥,我们去找医生吧!”小珊迪仍然坚持说……

  ③、小利比伤心的说:“你是伤这么重,说不定你会死的!”小珊迪仍然摇摇头说……

  3、通过这段情景,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珊迪?(可敬)

  他可敬是因为他……(诚实、守信、善良)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1、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3、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就在小珊迪生命垂危之时,就在他奄奄一息之际,他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想着的是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承诺,想着的是可怜的弟弟今后的生活,)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可怜的,更是可敬的)

  (1)、面对这样的小珊迪,我们的心情和作者是一样的。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的对小珊迪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2)、面对这样的小珊迪,我们同情的同时也深深的敬佩他,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3)、面对这样可怜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和作者一起许下我们重重的承诺:“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六、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小珊迪听了我们的话,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似乎在表示感谢。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真的不忍心用一个“死”字来说小珊迪。我们宁愿相信他走了,到了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地方去了。

  小珊迪走了,但是他带给我们心情上的此起彼伏和情感上的波动却依然没有退却,他身上那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他恪守着自己的诺言,尽管在生命垂危之际,也不忘叮嘱弟弟去还钱。这是多么让人敬佩啊!孩子们,就在刚才,我们也曾对诚实善良、恪守诺言的小珊迪许下我们重重的承诺,但是我们都知道,小珊迪已经走了,小利比也不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那么,你打算怎么来兑现你的诺言呢?现在就请你们拿起笔,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你的日记本上!

  (学生练笔,汇报)

  总结:因为时间关系,也许我们不能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是,哪怕只有只言片语,那也是我们最真、最切的内心独白。就让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部分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4、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根据自读提示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三、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师:为了把“贫瘠的土地”变成“翡翠似的菜园”,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预设:

  交流一: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开辟新菜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当时的神情是“诧异”,是“疑惑”。可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的父亲现应承担起这一份责任啊!)

  交流二: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起一担柴草回家来。

  (父亲起早贪黑地劳动,一干就是一星期呀!我想,父亲的勤劳肯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不用我多说了!)

  交流三: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一个“丢”字,一个“冲”字足以看出父亲很在乎他的菜园,尽管现在下着暴雨,他也要出去看一看。可见,他对这块菜园是如此地热爱。)

  交流四: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多么顽强的父亲呀!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大雨冲毁了菜园,却冲不垮———父亲的决心!)

  交流五: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父亲很自信。只要认准目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交流六: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没过多久。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同学们,作者这里有一个字用的非常好,“翻”,你们觉得这一“翻”翻掉了什么?(翻掉了父亲的辛苦和努力,翻掉了作者想吃炒豌豆的美梦……)

  那这一“翻”又为以后翻出了什么?(翻出了土地的肥沃,翻出了全家的期盼和希望,翻出了以后全家幸福的生活,翻出了父亲菜园的更好的收成)

  四、探讨课题的含义

  师: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将这个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我们的菜园”了吗?(师在题目上打个问号)

  预设:

  这块土地倾注了父亲的爱。

  这块菜园全是父亲的付出。

  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菜园

  正是因为父亲的精心侍候,才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这个菜园布满了父亲的汗水还有他的心血。没有父亲,也许这个菜园根本就不会出现。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如;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六、布置作业

  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板书设计:

  28* 父亲的菜园

  每天早出晚归 不怕苦

  暴雨过后重建 不气馁

  丰收之后肥地 不只顾眼前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试验表格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读书预习:认真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词各抄写两遍。

  2.搜集资料预习: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分享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

  3.带着问题预习: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依靠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

  一、揭题。( 5分)

  1.猜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觉夜间操劳,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师板书:蝙蝠

  2.出示蝙蝠课件(1)简介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3.出示雷达课件(2)同学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雷达。师板书:雷达。简介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4.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课题却用一个“和”字将它们联系起来,师板书“和”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蝙蝠和雷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0分)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另外标出自然段。课件(3)出示读书要求。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4)出示词语。

  捕捉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A.抽生读词语,订正读音错误。(读到生字时,应出示生字的读音)

  B.全班齐读词语。

  C.解释“障碍物”的意思。随机板书:障碍物 (课件出示意思)

  D.相互提醒容易出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请你帮同学们提醒一下。教师板书容易出错的字“揭、避、荧”学生跟着书空)

  E.课件(5)出示容易写错的字,学生写字。(要求:身正,肩平,足安)

  过渡: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想同学读课文一定也会畅通无阻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里的填空。

  3.学生默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课件(6)出示:课文主要讲( )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在夜间探路的秘密,从中得到启发,给( )装上( ),解决了( )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理解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20分)

  1.一只其貌不扬的蝙蝠究竟有何超强的本领呢?

  (1)抽生汇报。

  (2)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课件(7)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A.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夜里”区别于“白天”,“还能捕捉”说明有特异功能;“无论……从来……,即使……也能……”说明夜间飞行本领特别高超。)

  B.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蝙蝠吧!抽生练习说话。(蝙蝠,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飞行家。蝙蝠,要是你能开飞机就好了,乘客就不会担心有事故发生了。蝙蝠,我要是你就好了,停电的夜晚我也不用担心会被东西碰着。)

  C.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同学们应该对它产生一种什么情感?(钦佩之情)请同学们带着钦佩的感情来朗读这句话,谁来试试?教师随机表扬。

  2.课件(8)出示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科学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了试验。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完成表格,探讨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3.课件(9)出示表格:

  A.同学们,你们认为“蒙上眼睛、塞上耳朵、封住嘴巴”中的这几个动词,能调换位置吗?(不能调换位置,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准确,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具有魅力呀!同学们,我们在写习作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用词要准确。)

  B.通过三次试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抽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10)——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结论。教师随机板书:嘴巴 耳朵

  4.质疑:学到这里,老师想知道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课件(11)出示问题,谁能告诉老师。生回答,出示课件(12)蝙蝠是从嘴里发出声音,声音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教师随机板书。

  5.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可是,科学家揭开这个秘密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出示课件(1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你是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体会出科学家的不容易?(强调反复、终于两词)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4)(3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着科学家的足迹,去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探索科学的奥秘。出示课件(15)

  五、布置作业:(2分)

  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巴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一个暑假过去了,你的暑假生活过得怎样呢?《快乐的暑假》这首诗描绘了学生们怎样的暑假生活呢?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检查自学效果。

  ①会认的字

  锁  suo  憧chong憬 jing  泼 po率 shui

  ②词语

  严肃 真切  绽开

  无拘无束 欢腾跳跃

  三、朗读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引导交流。

  说说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3、展示:以自己最好的水平把这首诗朗诵听。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读

  3、班内读。

  二、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词语

  无拘无束的(   )

  四处飞溅的(   )

  放下学生的(   )

  (   )的画面

  (   )的笑脸

  (   )的笑声

  2、仿写词语

  蹦蹦跳跳(   )

  无拘无束(   )

  3、连线。

  悦耳的   欢乐

  丰收的   歌声

  漂亮的   小鸟

  觅食的   贝壳

  培养    态度

  指挥    习惯

  开展    战斗

  端正    活动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4、找出反义词并写下来。

  憧憬 严肃 感觉

  严格 感受 向往

  (  )----(  )(  )----(  )(  )---(  )

  5、根据意思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①向往。(  )

  ②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

  ③裂开。本课形容脸上露出了笑容。

  ④直爽而诚恳。(   )

  6、写出反义词。

  忧愁-----(   )

  普通------(   )

  丰收-------(   )

  围拢--(   )拘束――-(  )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7、补充词语。

  清热(  )目

  流光溢(  )

  浩浩(   )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补充资料:

  憧憬:向往。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绽开:裂开。本课形容脸上露出了笑容。

  率真:直爽而诚恳。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妈妈,不要阻拦》、《童年游戏》。《妈妈,不要阻拦》是诗歌,这首诗在孩子渴望长大的呼喊中,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自立自强。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第一节:找回童年的自我。

  第二节:我们暑假的具体描绘。

  第三节:我们的美好心愿。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 ,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 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能有感情的读课文,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读,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继而理解文中“永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师:(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永生的眼睛》。)

  板书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这一课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检查大家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二、1.师: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永生的眼睛》中“永生”你是如何理解的?那么,课文中究竟写谁的眼睛永生了?(随机板书)

  2.现在是大家露一手的时候了。(分段读课文,生自评。)

  3.通过读,你有感动的地方吗?说说感动的原因,并能带着感情去读吗?

  (小组交流)

  三、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1.对课文“我”的理解抓前三个段落去分析。(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第四自然段从父亲平静的态度中去分析——帮助别人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3.第六、七自然段可以读出父亲的心愿。

  4.感悟温迪这个人物。抓住8——11段来分析。

  5.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这一种爱,这一种美德。

  6.小结:大家知道什么是永生的眼睛了吧!实际上就是一种爱。

  四、听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总结全文。

  是呀,这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它是关爱奉献的精神,留在了我们心灵深处!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我们的眼睛将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主要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无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赠给需要他的人,并为死后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感到快乐和骄傲。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如何引领学生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文章内容,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给予、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琳达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难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开文路

  1、听写词语:捐赠、角膜、痛苦、骄傲。

  2、分析词语,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揭示本节课任务——理解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研读课文,文人交融

  (一)默读课文,思考:

  是什么让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集体交流

  1、受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的话语(随机出示),理解,朗读。

  (1)、“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读。

  为什么父亲能平静地说?读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依据。指名说。指导读。

  (2)、“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补充资料,想象盲童重见光明会有什么美妙的事发生。

  (3)、“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

  品味父亲的大爱品质。读。

  2、受温迪的影响(随机出示)

  (1)、出示: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此时的温迪会在心里对外公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俩对话的部分: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生分角色读母女俩的对话。

  师:温迪为妈咪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妈咪做了什么,外公呢?

  指名回答。

  从温迪和妈妈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思考:他究竟还留下了什么?

  指名回答。

  3、品味琳达的品质。

  (1)、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扬鞭的她。

  同学们,琳达此时心情怎样?伤心欲绝的她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继续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琳达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指名回答。

  (3)师: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所以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你愿意轻声地读给琳达听吗?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指名读信。

  思考: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回答。

  三、读题解题,体会品质

  1、齐读课题。

  2、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指名回答。

  3、再读课题。

  四、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琳达的一家是伟大无私的,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种爱心的传递,永远也没有消失过,请看——

  (大屏幕出示捐赠角膜的图片及资料。)

  2、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收获。

  3、总结。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

  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一、初知荷兰,导入解题,激发朗读课文的兴趣

  1、导语: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精彩的朗诵,你们的朗诵似乎又让我看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来到了甲天下的桂林,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更是被金华双龙洞的神奇所迷惑,又被七月天上的春景所陶醉……

  作为回报,我带大家飞越重洋,直达位于欧洲的荷兰,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是的:

  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所说的都是荷兰的特点。但是有人却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荷兰,他认为真正的荷兰国是一个──板书课题,齐读。

  5、什么叫牧场?

  (放养牲畜的地方。告诉你们一点课外知识:甲骨文中的牧字就是作人们放手持鞭子牧放牛羊的形象)

  6、荷兰为什么又能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验,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4自然段。

  牛:

  ⑴学生读到有关牛的内容,随即引导学生读另外的相关内容。

  (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有牛犊还有其它牛吗?……)

  ⑵随机出示:“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还觉得眼前的仅仅是一群牛吗?你想到了什么?

  朗读:你愿意读“正在思考”的牛这一句吗?你能读“像贵夫人”的牛这一句吗?谁能当上牛群中无比尊严的家长呢?

  ⑶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年,难怪,作者写到──出示: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⑷师:

  碧绿的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牛!我想这样来形容:

  板书:碧绿草原牛谁来帮老师接着往下说?

  马:

  ⑴学生读到马的相关内容。随即问:这是一群( )的骏马?

  读完一句引导再读写马的相关内容:写马的还有吗?

  ①膘肥体壮──我们班有没有称得上膘肥体壮的同学?注意理解膘肥体壮:肥壮结实,与肥胖的意思不一样。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孩子,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如读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个一个都变成体虚瘦弱的了?再来!

  ②自由──写马自由的语句还有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指名读。

  ⑵师:成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想写下:骏马飞驰任(生填)

  猪、羊、鸡:

  学生读到相关内容,随机板书,并展开: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板书:羊闲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你会选择什么呢?拟板书:猪乐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板书:鸡安闲。

  2、读着这些内容,想象着──生齐读黑板上的三句话:

  你同意将荷兰称之为牧场之国吗?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要归圈了(板书:牲畜归圈),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⑴请问,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指句读。

  重点读: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⑵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这样的夜晚,板书:夜你来给个词。

  三、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牧场之国,这就是作者眼里真正的荷兰。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持有疑意。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3、交流:

  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他分别赞叹了──齐读黑板上的四句。

  4、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师生合作:

  师: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下课!

  一个作业:在课文中,至少选择5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通过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等多种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诵、创作、收集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创作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问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谁能说说带有“春”字的词语或诗句。(生汇报)一提到“春”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春花烂漫的景象,应该说娇艳的花就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了,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娇艳的花通常是在温暖、舒适的春光中绽放笑脸,展露娇媚的容颜,然而在四月的维也纳,有些小花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冷风冷雨中绽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去感悟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标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借助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解决前两个问题。

  1、请同学们翻书至91页,请大家默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用笔画出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生默读并画出问题)

  2、师问: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什么?(生汇报,师板书:读、思、悟)

  3、请大家自主解决前两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学生汇报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些变化呢?这四个词语你在文中找到了吗?作者为什么失望?

  a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

  b因为作者就要离开维也纳了,他仍然没有看到小花从草地上冒出来,所以感到遗憾。

  c因为小花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作者感到惊奇。

  d因为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所以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

  5、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心情)这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作者写成了一篇文章,我们顺着这条情感变化线同样也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试一下好吗?(师生齐说)

  三、品读感悟,解决第三个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是让你感触很深的语句,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细细地品味,体会一下。

  2、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语句。

  a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这段话都写出了小花的什么?(颜色、样子、数量)这么美的小花,那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吧。(个别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让自己喜欢的语句。(屏幕出示)

  b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绿色到处泛滥。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草地)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寂寞、泛滥)

  引导品读“寂寞”

  “寂寞”这个词用在句子中好在哪?(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草地上没有小花的点缀,显得非常单调。)

  师: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难道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不是绿地寂寞了,其实是(作者)寂寞了,失望了,我们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引导品读“泛滥”

  师:你们听说过什么泛滥?(洪水泛滥)绿色到处泛滥,你怎么理解?等我们上五年级会学习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草原》,在课文中老舍用“一碧千里”来形容草原,同样写绿色多、广,你们觉得“一碧千里”与“绿色泛滥”的感情色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汇报)?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情感,“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疑,字字句句都是失望。谁来失望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指生)

  c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傲然挺立”是什么样的?(就是骄傲地站起来),那么这些小花为什么骄傲,凭什么神气十足的?(生答)

  3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变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此时你们感受到了吗?花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你发现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现者份勇气?(拔地而起)

  (1)引导体会“拔地而起”

  用“拔地而起”这个词形容的一般是什么?(生答)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么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呢?(作者是被小花在冷风冷雨中绽放的那份勇气与力量深深地折服了)。

  (2)(屏幕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四、升华情感。

  1、千万朵小花在冷风冷雨拔地而起,傲然挺立,这就是花的勇气,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梅花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呢?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你情感的语句把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小花有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梅花有勇气——

  松树有勇气——

  种子有勇气——

  ()有勇气——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何人何处也体现着这种非凡的勇气呢?(生汇报)

  2、同学们当你们为岩缝中茁壮成长的小树喝彩时,当你们为绝境中奋飞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们为双耳失聪而意志坚强的贝多芬感动时,你们对生命,对勇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与感悟呢?那就请同学们结合你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在书中写下你对勇气的理解与感悟。(生写,师放音乐)

  3、生汇报

  4小结: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雨,无论你多么弱小,只要有勇气,就拥有了希望,只要有勇气,就拥有了力量,只要有勇气,我们的生命天空就永远是凯歌嘹亮,彩霞飞扬。那就让我们高声地告诉自己,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屏幕出示:勇气与生命同在,勇气让生命更精彩!)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请同学们回去以后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摄人心扉的语句,去欣赏那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一、 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①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②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③ 当众演一演。

  二、 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

  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

  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 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歌曲,学生欣赏。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谁吗?你了解黄河吗?(板书:黄河)谈谈对它的了解。老师这里搜集了几幅黄河的图片,大家看。(出示图片)

  3、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黄河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赞美黄河的诗句?抽生交流。老师也摘录了两位诗人的诗句。王之焕这样赞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这样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黄河的水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继续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补充完整课题,齐读课题。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这节课老师也希望你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精读感悟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艄公是做什么的? (板书:艄公) 这个“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现在引申开来,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么?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话画出来,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你们找的跟他一样吗?同学们真会读书,这句话也是整篇课文的中心句。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理解 “惊涛骇浪”,使人惊吓的大风浪被谁战胜了?理解“如履平地”,谁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轻松?

  (2)他凭的是什么?(板书)让我们来齐读中心句。

  过渡:刚才我们是把长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再回归整篇课文,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交流)

  2、感受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

  (1)黄河在作者眼中是怎样的?(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浊浪排空”。站在黄河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理解“胆战心惊”。

  (2)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如同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抽读,齐读。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看到的黄河吗?

  (3)艄公就是在这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他真勇敢,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齐读中心句。

  3、感受羊皮筏子之险:

  (1)你见过羊皮筏子吗?(简介羊皮筏子,出示画面)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

  交流:“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2)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危险。)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抽读。

  (3)那是怎样的黄河?(奔腾)那是怎样的羊皮筏子?(轻小)险吗?艄公就是站在这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在汹涌的激流里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中心句。

  4、感受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从容:

  (1)“沉着”说明什么?(他很镇静)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什么时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对,当遇到风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时候大胆地破浪前行?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位怎样的艄公?(既胆大又细心、沉着又机智、勇敢又有智慧)抽读。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怎样的表现?找到相应的词语。“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从容”什么意思?乘客为什么会从容地谈笑风生呢?(勇敢、相信艄公)乘客们相信艄公的什么?(高超的驾驭小船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艄公身系乘客安全,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滚滚的黄河上战胜艰难险阻,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齐读中心句。

  5、感受坐羊皮筏子的勇气:

  (1)如果让你坐羊皮筏子,你敢坐吗?坐羊皮筏子也需要勇气,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乘客尚需如此,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就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了,你敬仰艄公什么?(出示第2句)赞颂艄公什么?(出示第3句)

  (2)在惊涛骇浪之中,在滚滚黄河之上,艄公却如履平地,他不仅战胜了黄河,而且与黄河和谐相处,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齐读中心句。

  6、同学们, 文章写万马奔腾的黄河,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写作者的提心吊胆和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什么?(侧面衬托艄公的机智勇敢、沉着大胆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

  1、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

  2、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使老师想起了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齐读。

  3、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交流名言。

  4、其实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同时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同时对课文布局谋篇、用词用语有所明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小时候我们躺在妈妈怀里听故事,长大一点我们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自己看故事,谁能向我们说一说你看过哪些故事?

  2、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你想起了哪几个故事?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把一个大道理寄托在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这就是寓言。

  还看过哪些故事?

  是啊,有那么多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回忆,带给了我们快乐,带给了我们知识。今天我们要走进第八组课文:走进故事长廊,请快速浏览,看看导语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你是不是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中,听故事、读故事的美好情景?故事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呀!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加点出示要求。

  在这个要求下,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两则中的一则。

  二、揭示课题,整体把握

  1、谁能把课题读好,读出讲故事的味儿。(纪的纠音)

  2.快速浏览,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请教射箭、练眼力、射箭能手)

  小结: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与我们一般记叙文一样,寓言故事也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结合黑板同桌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课文是这样写下来的,那几自然段是写原因。

  2.谁能把第一自然读好,读出讲故事的感觉。什么是能手?

  想知道他功夫如何了得吗?

  出示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纪昌是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地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你有什么想说的?(班上谁也是什么能手)

  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两次练眼力的部分。自己默读第2、3、4自然段,找出关于纪昌学习的句子,感受最深的字词圈一圈,划一划,读一读,你读到怎样的纪昌,旁边写上批注。

  2.出示: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地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抓“躺在织布机下面,注视,穿梭”感悟,圈出动词)

  出示视频:织布机

  纪昌是怎样的?你看到了什么?

  小练笔:

  是呀,纪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学两年,两年中他遇到哪些困难仍然坚持着。请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下来,纪昌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白天(夜晚、夏天、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昌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指生读。

  小结:这一句我们从这些动词读到纪昌的坚持不懈。

  就这样,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两年以后怎么样?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出示句子),生齐读。你读到了什么?(抓“相当到家”感悟)

  相当到家到什么地步?(),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破折号前后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在——旁边写上这个作用。

  3.继续交流。

  出示: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竟然”感悟)

  “盯”能换个字吗?,为什么要用“盯”?

  小结:用得多传神,可以看出纪昌是多么聚精会神啊!

  虱子是这样,那么稍大一点的东西呢?出示古文: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注释:十多天过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这只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稍大一点的东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

  你看到了怎样的纪昌?(指生读,齐读)

  4.两组句子都出示,男女生分工读。一方读如何练习,一方读练习的成效。

  你有什么发现?(结构相似)

  自己再看看二、三自然段,还写到了什么?(老师的指导)

  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自由练习。

  1.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指名读,你觉得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师生评价。(意思明确,口齿清晰,要求严格)

  小结:学到这我们更加清楚,两个自然段都从老师的指导,纪昌的练习,练习的结果来写。是吗?思路多清晰啊!

  我们一起来复述这两个自然段,有问题的学生可以看大屏幕上的提示,可以选择一个自然段来复述,自己先在下面练习。(请生说)

  四、揭示寓意 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自由读第4自然。

  昨天的预习纸上我看到下列同学很会学习,提的问题有共性,有价值:飞卫为什么要先让纪昌练眼力,然后学习开弓射箭?同桌交流,谁能解答?

  原来这则小故事中蕴含着这个大道理啊!那谁能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是啊,练眼力是打基础,只有扎实了基本功,才能射出的箭百发百中

  出示:只有扎实学习基本功,射出的箭才会百发百中。

  3.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由这个故事我们还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你觉得做哪些事情也这样,需要先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出示: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齐读写下来)

  4.练基本功特别重要,作者为了突出这个重点,写法上什么特点?

  (详略得当)

  5.学了这篇寓言,顾老师还要送大家几句名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摘录下来,背一背。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5.作业:

  ●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课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课堂作业本:3、4(1)题

  板书:

  纪昌学射

  请教射箭

  睁大 注视

  练眼力

  盯

  射箭能手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用具:

  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要求 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3.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 父亲 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4.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生认读。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 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 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 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交流: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 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自己默读这句话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 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 指名读句子

  ② 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 请同学说自几的理解。

  四、扩展延伸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1.请你课下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教学设计

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3.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5.七年级下册语文《勇气》教学设计

6.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7.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学设计

8.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9.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