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安排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带入情境
出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导读: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当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宣布他们的一项惊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时候,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然而,居里夫人的.远远不只是她的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她的品格。
二、细读课文,体会科学精神
1、学习居里夫人“发现和提炼镭的精神”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写出主要内容,找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原因。
②学生自由读书。
③交流自读效果,随机板书。
2、学以致用,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①学生自读第4、5、6自然段,体会居里夫人的品格。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③集体交流,随机板书。
三、拓展回题,深化整体理解。
1、启发理解课题:
①作者写这篇纪念文章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镭一百周年。
②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以及科学的贡献超越时空,永垂不朽。
2、总结全文。
第一位上课的老师是邵健炜老师,邵老师第一个环节采用复习生字,听写生字的进行引入,这个复习环节用的时间较多,那么后面的时间抓得较紧。于是我们对这个环节进行修改。第二位上课的老师是叶丽嫦老师在引入方面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导语用得较自然,能吸引学生,只是个别词语指导得不到位,第三位是我上,在叶老师的基础上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指导,理解词句意思,第四位上课的老师是叶丽芳老师,叶老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双基落实到位。最后陈伟飞老师向全校展示这个一节我们小组共同研究的课,能达教学效果。如果还有不成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和自学能认读“埃、伦”等12个生字,并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通过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在教师指导下读通较难句子。
3.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课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你了解到的玛丽居里。
2.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6.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再次交流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对居里夫人的初步印象。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小结介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默读,找出居里夫人的“美丽”之处,并能简单地说出理由。
2.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
3.通过自读自悟及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对“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的理解。
4.通过自悟、教师提示,初步了解本文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她……她是科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为数不多的女科学家之一,她的美丽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究竟是什么样的美丽?为何他会跨越百年,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3.首先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探讨,全班交流
首先进入我们今天的自学时间,请同学们……
同学们刚才说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1.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理解“玛丽的性格……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四、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五、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1.写法指引: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课文都用了哪些事实呢?
2.读读课后“阅读连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居里夫人给了我们哪些启迪?把它写下来。
3.除了居里夫人美丽能跨越百年,还有谁的美丽也能跨越百年甚至千年呢?
请你想一想,运用课文写作方法介绍一个人的某种精神,当成一次小练笔。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第五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另外课文描写的是外国科学家,文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会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增加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第一课时认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以免影响第二课时的深入探究。
【设计思路】
以“美丽”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她的外在美,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伟大的人格精神。首先是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通过图片展示和阅读第二段文字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3、4、5、6四段的研读感受她的人格精神。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深入感受她的内在美,她的人格精神。在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她的科学精神,除了从文字中感悟以外,老师也出示了一篇关于关于介绍她从事科学研究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来谈自己的对“美丽”的感悟。进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华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是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主要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3、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全文初步谈人物的形象,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谁?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疑问就请你做上记号。读完之后请你说说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1、请你说说此时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或者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提出疑问,教师板书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归纳,提示需要重点研读的问题。
二、解读“美丽”,感受外在美和巨大贡献(第二段)
1、师:很多同学在交流时都谈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的法国科学院,看一看美丽的居里夫人。(出示幻灯)
2、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看自己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
3、对话交流,感受美丽以及贡献的巨大。(惊人的发现、震惊等)
4、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和巨大的贡献,你这时是怎样的心情?(佩服等)请你怀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这段话。(第二段话的最后两句)(出示幻灯)
三、解读“美丽”,感受人格精神(3~6)
1、师:同学们,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惊人发现能够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仔细读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生读课文,作批注。(自主探究)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合作学习)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⑴ 学生汇报:
要点一: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⑵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句子一:“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感受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的精神。)
句子二:“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② 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③ 从这段话中的“可能”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 还很难说。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④ 朗读: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读,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师:请同学们接着谈。
句子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讨论说出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让我们浏览这份有关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料,(出示幻灯)读完之后再来谈一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以及心情感受。
带着对她的深深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谈一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⑶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① 句子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② 师追问: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③ 句子2“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④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从5、6段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四、谈对“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家,读读有关他们的书或者文章,你一定会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更多的美丽。
(出示课外书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4
教学设想:
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个过程要靠“对话”来实现。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文本研习为主要策略,以“美丽”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几个主问题力图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多重有效地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和拓展外延,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生成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点明美丽。
1.导语:作为女性,能有一副艳丽的外表总是让人羡慕的,我国古代就曾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来形容让人惊羡的“美丽”,但是就像花会凋谢一样,再“美丽”人也有“人老珠黄”之时,怎样才能达到“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2.根据课题设疑: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怎样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旨在通过简单问题逐步过渡到对文本的研习上)
强调:(1)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人们很自然地怀念她,赞美她。
(2)“百年”可以理解为“永远”“永恒”,她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的超凡脱俗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永存的。
科学是美丽的,人是美丽的,追求美丽科学的美丽人生和丰富的精神是永恒的因而能跨越百年。(旨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走进文本,寻找美丽
1.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试用下面句式表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此横线上最好填一个四字短语)。(此处横线上结合文章语句作阐述)”
(通过这一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要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适时点拨、提升和概括。)
师可提供范例: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漂亮庄重,当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走上演讲台的时候,全场为之震惊,从此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预设学生可寻找的角度有:巨大贡献,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淡泊名利等。如:
(1)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这些使得“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就是她一生最好的说明。
(3)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勇于探索,“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居里夫人用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4)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忘我献身,她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5)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就是爱因斯坦对她的最客观的评价。
2.结合文本讨论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美丽”的?
强调:“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她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1)不为美貌所累。
从世俗的观念考虑:“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就不必再追求了。”莫泊桑在《项链》里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2)不为美誉所累。
从社会环境考虑: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3.总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她内在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三、分析技法,塑造美丽。
1、本文既然重点在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上,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外表美?
强调:这是作者匠心独居之处。
①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埋下伏笔,更突出她的内在美。
②用外表美衬托内在美,使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
2、作者运用哪些技巧来塑造居里夫人的“美丽”?
强调:(1)正面描写见其貌。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把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2)侧面烘托凸其神。“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都是从侧面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
(3)穿插引用颂其德。用宋玉、范仲淹、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故事做类比,塑造了居里夫人的执著;穿插了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用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反衬了居里不为容貌所累;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文本,探究美丽。
1.本文题目能否改为“居里夫人的美丽”或“美丽的居里夫人”?为什么?
强调:本文借居里夫人的“美丽”意在探讨女性人生价值——女性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的东西,人格之美,精神之美。题目还蕴涵这样一个哲学命题:美丽怎样才能永恒?只有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才能听任历史风雨如何洗涤都不减损其美丽,达到哲学高度。
2.请举出还有哪些女性的“美丽”是永恒的?请围绕“心目中的美丽女性”写一段话。
参考示例:
“美丽”,许多伟大的女性可以作证:居里夫人是美丽的,虽然她衣着简朴;海伦·凯勒是美丽的,虽然她双目失明;张海迪是美丽的,她在轮椅上绽放出成功的光彩;侯晶晶、桑兰、邰丽、撒切尔夫人……是的,她们也许没有t型台上袅袅婷婷的迈步,没有镁光灯下楚楚动人的身材,但是知识和学识使她们站得更高,美德使她们显得更美。这些美丽没有装扮,这种美丽贵在心灵,就像一坛深埋地窖的女儿红,愈久弥香,震撼着每一颗爱美的心。
五、小结全文,升华美丽。
视角不同,美丽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女性:对于婴儿来说,坦胸露乳的妈妈是一种美丽;对于子女来说,母亲迟暮之年时头发花白是一种美丽;对于丈夫来说,相濡以沫的妻子是一种美丽;对于老人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搀扶的老伴更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对于学生来说,辛勤耕耘教坛的女教师是一种美丽;对于老师来说,让青春之花在拼搏中绽放的同学是最美丽的。这些美丽都剥开了虚荣的外衣,赋予了它真实的、永恒的内容。打造美丽就是让美丽永恒。我们不能留住时光让自己永远年轻,却可以拥有一颗美丽的心。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主线,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为此献身,以及淡泊名利三方面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因为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 将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伟大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镭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 这是课文重点部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结尾。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居里夫人形象之美,感受其品格之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进入情境。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那么,你能说说你所观察到的美丽的事物吗?
(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美丽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进行解说:是的,美丽无处不在,她有千般姿态,万种风情,你看,含苞欲放的花儿很美,清可见底的河水很美,你们纯真的笑脸也很美。可是,花儿会凋谢,河水会枯竭,美丽的容颜也会衰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美丽才能面对岁月的洗礼却历久弥新,永恒不变,才能称之为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相信学了今天的课文你们就能明白了。
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走近居里夫人,体会形象美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居里夫人。(出示居里夫人美丽的画像)看着这幅画像,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她?
(美丽、漂亮、年轻、端正大方……)
(2)那么文章又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呢?请找出来,划一划,细细感受一下。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师生交流感受。
(3)引导学生朗读,充分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
2、感受执著追求的美
(1)但是,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夫人容貌的描写,请找出来。
“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2)到底是什么让居里夫人的容貌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请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共同感受,指导朗读。
预设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居里夫人是第一人吗?(不是)
别人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她却要细细研究,从中你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的精神)
②“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提炼过程的艰辛、枯燥)
是的,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生谈感受。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让我们慢慢地读这句话,深深地感悟这份执著吧!
就这样,玛丽不停地工作着,第一年,玛丽终日在——生接: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第二年,玛丽也终日在——生接: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第三年,玛丽还是终日在——生接: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设计意图:朗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片段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朗读层层深入,使学生情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④“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教师引导: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0.1克有多少?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此时你们想到的话语有哪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志者,事竟成;付出终有回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执著的追求和必胜的信念)
是的,什么也不用多说,就把我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赞叹、崇敬统统融入课文,用读来表达吧!(齐读第3自然段)
3、感受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美
(1)过渡:随着时间的流逝,居里夫人已不再年轻,她脸上的皮肤不再白净,她的眼睛不再明亮,她不再美丽了吗?(不)为什么?(因为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为持久,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儿呢?
(2)小组汇报,从献身精神、淡泊名利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3)请先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再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居里夫人内在的美丽。
(4)教师引读:美丽的她执著地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所以,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因为她提炼了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用她的名字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因为她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所以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
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5)这句话中的四个“变成”让你更强烈的体会到了什么?
(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是生命境界的飞跃。带我们深深的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6)同学们,居里夫人用她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是(依次指名学生说)
——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她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难怪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主题,升华美丽
1、居里夫人身上众多的美丽深深打动了我们,现在你知道真正的美丽是什么了吗?(生交流)
2、是的,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心存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执著追求,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美丽将牢牢铭记在我们内心。
但这份美丽难道仅仅是“百年的美丽”吗?
它是……生接:千年的美丽,
也是……生接:万年的美丽
甚至是……生接:永恒的美丽。
再次齐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四、吟诵小诗,拓展美丽
1、看一看
课外读一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以及课外书《居里夫人》,在阅读中你可以把优美的词语记录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跟别人分享,还可以把读完后的感受抒发出来。
2、吟一吟(乐声中吟诵小诗告别课堂)
跨越百年的美丽
——致玛丽。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
留给世人多少美的启迪
对科学执著追求
为科学奉献终生
还有你的淡泊名利
这美丽将永不褪色
我们会永远敬仰
你永恒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6
【教材简介】
本文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篇文章主要歌颂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她获得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美丽往往只是暂时,但外表本来就美丽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超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美丽。
【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学本文拟实行“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3.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 围绕美丽,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并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味定格的历史。
1、齐读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
师:上节课,我们在法国科学院的讲台前,见到了美丽的玛丽·居里,她——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2、默读课文,寻找“美丽”内涵。
师:居里夫人的美丽除了她端庄美丽的外表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样的美丽跨越了百年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3——6自然段,勾画出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细细品味,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二、品味美丽追求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导学预设: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可能”一词,使学生体会居里夫人提炼镭可能成功,也可能心血全部白费,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执着的追求。
2、从“一锅一锅”中体会工作量大,工作辛苦。
师:“一锅一锅”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师课下查阅资料得知居里夫人当时已过只能冶炼20公斤,他们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历了几万次的冶炼,才提炼出了镭。
3、师:句子中的哪些词说明提炼的过程非常复杂呢?(生找出:冶炼、溶解、沉淀、分析)
师:居里夫人冶炼一锅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然后送到化验室——(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没有提炼出镭,就再冶炼下一锅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然后再送到化验室——(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生接:冶炼),一次又一次的——(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课件反复闪烁冶炼、溶解、沉淀、分析这四个词,使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以及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
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还要忍受着外界的压力和嘲讽。但是居里夫人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实验,这是因为——(学生齐读)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4、引导学生从“废弃”、“破”、“烟熏火燎”中体会工作环境差。
师:人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会怎样?有什么反应?有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去体会工作环境的艰苦)
5、师:几十万次的失败没有让他们气馁,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住他们的追求,点点烧痕动摇不了他们的信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对科学执着追求,教师板书)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导学预设: 1、这三年又九个月,他们是怎么过的?
2、引导比较“成吨”与“0.1克”。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师补充资料:事实上居里夫人是提炼了8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散发着美丽荧光的0.1克镭,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与不屈的信念。让我们再次齐读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这些句子,感受一下居里夫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她的容貌已不再美丽。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导学预设:
1、居里夫人的外表还美吗?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她身上有一种更美的东西,请看这段资料:(出示: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2、你想说些什么?
3、师: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事业的伟大成就,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是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使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学生齐读课题)
三、感受卓越非凡的成就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导学预设:
1、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居里夫人一生卓越非凡的成就)
2、师:这四个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它概括了居里夫人一生的成就和贡献。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生: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生: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生: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生:一条条科学定律);
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生: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课件相机出示句子)
3、有感情朗读。
师:让我们感受着居里夫人这奋斗的一生和不朽的业绩,再来大声的齐读这段话。
四、咀嚼淡泊的美丽人生。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导学预设:
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格)
2、资料拓展: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等。当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的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拒绝在提炼镭的专利书上签字,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师:难怪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道:(生齐读爱因斯坦的话。)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五、升华美丽。
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相信当你看了居里夫人在纪念发现镭二十五年时的演讲后,会有更深的理解。
1、观看“居里夫人在纪念发现镭二十五年时的演讲”视频。
2、 师: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指什么?
(居里夫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做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3、师生配合读诗,课件出示
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
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
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们心中
已烙印下了 您( 生:坚定执着的追求)
因为这是——(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也镌刻下了 您 (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为这也是——(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更记录下了 您 (生:淡泊名利的风骨)
因为这更是——(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六、延伸美丽。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2、把这份美丽深深埋藏心底,请你阅读书104页的阅读链接,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07-15
《跨越百年美丽》教学设计11-24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优秀11-24
[集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09-07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5篇)12-22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精品09-23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范例11篇】11-08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1-2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08-10
《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案设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