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感知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尝试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黄河——母亲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往今来,无数人赞美她、歌颂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借黄河之势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浪淘沙》(板书)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2、汉武帝派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典故;3、牵牛、织女。
师:《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为词牌名。《浪淘沙》为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一首。这是一首七言诗。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先感知——朗读晓诗韵——研读解诗意——美读悟诗情——品读拓诗境。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小组合作学习,感知古诗的大意;能够想象诗歌描绘的壮丽景。
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四、自主学习
出示导读纲要:
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插图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韵律。
3、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
1、指名读。(指导读:曲、簸)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2、男、女分读。
3、齐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点: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银河。
2、先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说全诗的意思。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5、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小组汇报。
全诗的大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波涛汹涌,来自天边。今天我要沿着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牛郎织女的家。
通过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描写黄河的源头可追溯到天上去,把人们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神话世界。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六、总结写法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黄河及追溯黄河之源的?(夸张、想象、)
浪漫主义手法: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之源远流长、气势雄伟;以神奇的想象追溯黄河之源,将现实与神话完美结合,令诗人笔下的黄河雄壮而神奇。
2、朗读时注意诗的缓和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诗,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七、美读古诗(配乐)
1、指名读这首诗。你为什么这么读?
2、小组读。
3、男、女分读。
4、齐读。
5、打节拍朗读古诗。
6、闭目,想象画面读(背诵)。
7、吟诵古诗。
八、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时间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吧!
【国学《浪淘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国学教学总结04-08
国学教学计划10-18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05-23
国学课教学总结09-24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集合]10-22
小学国学教学计划09-10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计划09-25
国学教学工作计划12-09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09-14
小学国学教学工作总结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