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03 17:37: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教学设计15篇

《江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板书:忆江南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

《江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背全文。

  2、理解大意,掌握学习古诗基方法。

  3、体悟情感,积累经典。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2、体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题目。这个题目很有趣,大家听好啦。如果说美酒叫琼浆,美食叫琼酥,美花叫琼葩,美玉叫琼瑶,美貌叫琼姿,美文叫琼章,那么,海南为什么简称琼?(因为海南美)海南很美,神秘浪漫的天涯海角,风情万种的三亚,举世瞩目的博鳌……阳光,沙滩,海浪,椰林,还有热情的海南人。

  海南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春意浓。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胜日寻春单元,去诗中寻找春之美。

  板书课题。读题。绝句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出示杜牧简介。

  我们在读经典时,关注一下作者的生平,对更好地掌握诗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整体把握,概读全诗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

  3、划上节奏依节奏读

  4、全班齐读

  5、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江南春)江南春景如何?(美)。

  二、咬文嚼字,细读全诗

  真要品出江南美,还需要我们到每一句里去咬文嚼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出示第一句,读:千里莺啼绿映红

  a、拿出笔来,从这句诗里选一个字,围绕江南春景,咬一咬,嚼一嚼,写一个词,或写一句话,想像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写一段话。

  b、江南春当然美,你看,千里都是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呢。(让学生质疑,千里并非实数,而是概数,极言多。)

  原来,这个“千里”,并非“一千里”,而是“处处”的意思。其实,古诗词中,千、万、九等数字都代表很大、很多等意,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诗句可由学生自己回顾出来: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里共婵娟。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等。)

  假如说我们海南椰林多,那就是:(千里椰林;)碧浪多,那就是:(万里碧浪。)

  c、怎么读,才能读出“千里”之感。(生读,拖长“千里”)

  d、江南美,声美色也美。

  2、出示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同学们,第一句诗被同学们嚼得有声有色,我们再来品品第二句(生动笔,发挥想象,品第二句图景)。

  “水村山郭”是静默的,“酒旗”是招展的,这一句,被同学们字斟句酌,又嚼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怎么读才能读出静动之变。(生读,低读静高音读动)

  3、出示第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读读这两句诗,你能围绕江南春景,写一句话或者写一段话吗?烟雨蒙蒙,多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轻轻地,缥缈的声音读

  b、这里又有一个数字:“四百八十”,南朝是不是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呢?在《南史·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说明南朝的寺庙有五百余所,杜牧应该写“南朝五百余座寺,多少楼台风雨中”,不是更多吗?(生猜测)

  同学们的猜测有很多,的确,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古人对四八这两个数字是比较喜欢的。比如“四”,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纸墨笔砚为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天下为四海。可见古人对四字情有独钟。“八”字就更多了,你知道哪些含数字八的成语?(友情深:八拜之交,官清廉:八府巡按;会周旋:八面玲珑;很威风:八面威风;神通广大:八仙过海;很有才华:才高八斗)另外,佛经里也常用“四万八千”来形容极多,比如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佛法有四万八千法门等。在这里用“四百八十寺”,既是古人用数字的习惯,又暗合佛语里以“四八”表示多之意。

  南朝建了这么多庙宇,历经风雨,依旧是红墙碧瓦、画栋雕梁、钟声悠扬,在这迷蒙的雨雾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更添一种迷离之美,历史之美。

  c、这两句,

  4、小结:回顾全诗,短短二十八字,诗人却从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春景,(引读,并指导学生读出动静声色等)

  江南春美,声美色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生)

  江南春美,静美动也美(师):水村山郭酒旗风(生)

  江南春美,晴美雨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

  5、齐读全诗,要读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明有暗,要读出诗人的赞美之意。

  三、争议主题,深读全诗。

  同学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觉得最后两句诗应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加上问号,同学们觉得有什么变化?(还有几座庙宇亭台存在这蒙蒙烟雨之中呢?)

  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明确:南朝是我国历史上兴亡更替最快的朝代,南朝大修寺院,想用佛教的一些理念来约束民众,但因大量修建寺庙而劳民伤财,适得其反。兴亡更替,物是人非,原来金碧辉煌的庙宇,历经风雨,所剩无几,这些庙宇,它们若能做诗,它会说_____________;

  (创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________风雨中。)可填“兴亡”“沧桑”“忧伤”“感慨”“教训”

  如果是这样理解,再读全诗,你们觉得前两句应该怎么读?(赞美之情)后两句该怎么读(感慨之意)

  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泛读美句。

  杜牧笔下的江南,很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诗人是怎么写江南的。(课件出示:)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美景)

  苏轼: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美酒)

  韦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美人)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美忆)

  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美梦)

  生读,大致概括出括号里的内容。

  总结:江南美,海南美,中华大地,处处美。诗美,读诗的人更美。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诗词,能感受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设计江南春绝句

  杜牧

  江南声美、色美、静美、动美、晴美、雨美。

《江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2.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激趣导入。

  走近江南,初窥其貌

  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思考作者所写的的江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一两个词概括。

  美的或充满诗意的

  2.作者对这样一个江南持有一种什么情感?

  课文第一段第一句:太喜欢我的江南。

  3.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叫做什么?

  直抒胸臆。

  4.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先声夺人,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齐声朗读第一段感受喜爱之情

  走进江南,寻美访美

  走进江南,我们会发现江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诗意,请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江南美的具体形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江南的雨 淙淙 颤颤 绵长

  江南的女子 水灵灵弱弱的却充满力量

  江南的水 活泼而清丽

  江南的村庄 炊烟袅袅

  江南的荷塘 色彩斑斓

  江南的秋月 含情的写满了相思

  ……

  徜徉江南,欣赏佳句

  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温柔的,是活泼的,是色彩斑斓的,是含情脉脉的,让我们徜徉其中,不忍离去。这一切要归功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描写。请再次阅读文本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对它进行赏析。句子有:

  1.我的江南在我的心里太重太重,怕说出来写出来反而轻了它。

  2.只是,我的江南不去唱它,亦是在年轻里如梦如诗地睡着,像个女孩子,永远有散不开的17岁的情怀,17岁的温柔。

  3.淅淅沥沥的像一千多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有淙淙的音还有颤颤的形。

  ……

  再见江南,访古思今

  关于江南,正如作者所言,它在唐诗宋词里被吟唱了好多章,被文人墨客描绘了太多次。江南应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再见江南,让我们在古人的诗作中和它道别。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再见江南,你是那么柔美动人,你又是那样清瘦冷峻。如今,我们回到了家乡,相比邓皓笔下的江南,我想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样美丽动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抓住家乡特有的一两处景致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所思所感。

《江南》教学设计5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我们祖国有一个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江南风景》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板书江南)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过官,江南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洛阳后写下了,《忆江南》。(板书忆)

  二、感悟诗意,随文识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三、整体感悟,品味诗境。

  (1)让我们做小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朗读这首词,好吗?

  (2)欣赏过江南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白居易把江南写得这么美,你能体会到她对江南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4)江南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认为写一首词不足以表达他对江南的热爱,这只是其一,还有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

  四、升华总结:

  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就大声说出来。祖国我爱你。

《江南》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江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5个字,会写江、叶两个字。

  3、通过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体会江南荷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江南荷塘美丽的景色和生动的鱼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学生实际知识导入,解释课题:

  1、小朋友,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来给咱们背一首自己最熟悉的古诗?

  (指名背诵,相机点评,一两位即可)

  2、刚刚小朋友们背诵的都是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盛行的朝代,离我们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祖先很久就开始创作诗歌了,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学习一首比唐诗还要早八百多年的汉代乐府诗,它的名字叫:[出示课题:江南]这两个字都是生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江是后鼻音,南字就更复杂了,不仅声母是鼻音,而且韵母是前鼻音,谁能把这么难读的题目读准啊?(知名读,正音,齐读)

  3、小朋友知道江南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出示中国地图]

  师:江南在我国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主要是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出示课件]我们南京就位于江南一带。[出示图片,音乐]看,这里河流众多,人们把自己的家建在水边,建在河上,打开窗户,时常能看到清清的河水,荡漾的河面。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富饶繁华的地方。不仅如此,江南一带的风景也是格外优美,特别是在夏天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许多粉红色的荷花,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一片连着一片,真是美丽极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去感受一下两千多年前汉代诗人眼中,江南夏天美丽的荷塘景色吧。

  二、初步理解课文,认读生字:

  (一)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打开语文书73页,请小朋友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范读课文)

  2、老师读得好不好?你们也想像这样来读课文吗?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那么,首先,小朋友要能借助拼音,把课文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谁听清我的要求了?(指名说)你们能做到吗?(自由读课文)

  3、指名个别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二)随课文识字

  1、小朋友现在把课文的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顺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咱们读好课文的第二步啦。要想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就要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你能找出今天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吗?

  2、指名说,你是怎么找出来的?(相机认识感叹号:表示感叹,惊讶的感情)

  3、谁来读读第一句?指名读。

  4、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出示:采莲]这个词是生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谁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出示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

  5、那么,“可采莲”就是说?(指名回答)“可”也是个生字,连起来读读。(齐读)如果让你也去这荷塘中采莲,你会有什么感觉啊?(指名交流,相机请学生朗读第一句,男女生读)

  6、这句话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提问相机出示:何田田]“何”是个生字,一起读读这个词。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出示图片:大片大片的荷叶]你有什么感觉?对,这就是[出示:莲叶](指名读,齐读)莲叶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可真多呀!多得让人惊叹,这就叫做[再出示:何田田](齐读)再加上一个感叹号,语气更强烈了,谁能读出莲叶真多呀?(指名读,齐读)

  7、[出示采莲图片]让我们再凑近一些看看,在这么多的莲叶中间还有什么呀?[相机认读:鱼]哎呀,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

  8、这句话可长了,由五个短句组成,谁来读读?(指名读)

  9、再仔细看看这五个短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相机出示认读生字)

  ① 戏:齐读,能给“戏”找找词语朋友吗?(个别回答)那课文里的“戏”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小鱼会在莲叶中间怎么游戏呢?(指名交流)

  ② 西、北:小鱼一会儿游到莲叶东边,一会儿窜到莲叶[出示:西]边,一会儿成群结队地钻到莲叶南边,一会儿又嬉戏到莲叶[出示:北]边了。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鱼?(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可爱的……相机指导朗读)是啊,这个荷塘可大了,因为这里的莲叶特别多,所以小鱼们无论游戏到莲叶的哪个方位,其实都是游戏在莲叶之间啊![出示:间]谁给“间”找找词语朋友?(指名交流)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多么广阔优美的荷塘啊,多么活泼有趣的小鱼啊,小朋友们终于读懂了课文,最后,就差一步你们就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了,想不想知道这最后的秘诀?那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这样,你就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啦!自己试试看。(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的朗读仿佛把老师都带进那美丽的荷塘之中了。我们刚刚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还学会了课文里的不少生字词呢,还记得吗?(齐读)

  3、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三、练习书写:

  1、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的书写。[出示:江、叶]这两个字里都有我们学过的字,你发现了吗?[出示:工、十]

  2、比较:新的生字多出了什么?认识两个偏旁。

  3、像这样由左右两个部分组合起来的汉字结构,我们称之为“左右结构”。

  4、这种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笔顺通常都是先左边后右边,谁来当老师教教我们这两个字的笔顺呢?(指名书空,集体书空)

  5、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略微有点弧度,“工”的横画略微缩短一些。

  叶:口字旁稍小,往上写,“十”的横画要缩短。

  6、出示易错情况辨别。

  7、看范写,再练写。

《江南》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想象悟情,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这首词的诗人、写作背景等资料;搜集赞美江南的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江南?

  3.你知道哪些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课件出示一些赞美江南美景的诗句,齐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5.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6、板书课题:忆江南

  7.课件出示这首词,师配乐范读。

  8.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诗题的意思。(诗人思念江南)

  9.了解“词”与“词牌”。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

  2.指名读。注意读准“谙”;并与“暗”区别字形与字义。

  3.齐读。指导读出节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意思)

  5.再读。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2.品1、2句。

  (1) 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3)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句“江南好”。(随机评价)

  (4)“风景旧曾谙”什么意思?(理解“谙”)

  (5)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6)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

  3.品3、4句。

  (1)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课件出示3、4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 江花 江水;红 绿 )

  (3)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4)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

  (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

  (2)这是个什么句式?

  (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

  (4)再读反问句。

  [设计意图]: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重抓3、4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个心了呢。

  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

  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4.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回读全词)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意图]:“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学生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能进一步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指名读

  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并在积累中将那份江南情延续下去。最后,在优美抒情的《忆江南》的歌曲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景

  好 忆

  情

  (板书说明: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江南》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对于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赞美、怀念之情。

  2、想象词中描写的意境,理解词的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于词中所描述的美景难以想象与描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唐诗,初识词

  1、以赛诗会的形式,在3分钟之内背唐诗。

  2、再出示这首词,说说和以往我们学过的诗和词有什么不同?

  3、介绍词和词牌。

  (1)学生介绍词在古文化中的地位。

  (2)教师给予补充。

  二、初读《忆江南》

  1、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2、学生读。

  3、学生展示读。

  4、再读时要努力想象,眼前会是怎样一副画卷?

  5、出示图像。

  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景,观看苏、杭的秀丽风景,让学生饱览江南春日胜景,充实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再读《忆江南》。

  1、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结合自己对江南春日胜景的想象,读出自己对江南的喜爱。

  2、我们如此看待心目中的江南,那么白居易出生在北方,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又怎能不回忆这美好的风景呢?想象自己就是白居易,正在窗前回忆自己曾经依恋的地方,回忆那江花和春水,大胆地体会着读。

  3、展示读这首词。

  4、尝试着背。

  四、借鉴《忆江南》。

  1、小组同学议一议,这首词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性,只要是自己的意见,直接说出来就要给予适度的评价。)

  借鉴的地方很多。开篇就感叹“江南好”,好在何处,一言难尽。于是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抓住典型事物的特点,短短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这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所以水到渠成地反问结尾。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总结。

  五、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背诵一首白居易的诗。

《江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人物小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岐王与崔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四、指导诵读

  1、播放视频朗读。I:教学资源\视频朗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_标清.mp4

  2、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学生自由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重音和韵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5、学生齐读。

  五、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3、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5、师生小结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

  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调。全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七、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江南》教学设计11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江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江南》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江、南、可、采、莲、鱼” 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了解并运用一些识字方法。

  2.会写生字“可”和笔画“竖钩”,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朗读课文,多种形式感受江南“莲叶”之美、“采莲”之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见“江南”,感受江南之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玩,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读课题--江南)。读准字音。

  (二)随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1.学习“江”字。

  (出示地图)这就是长江。长江以南的地方就是--江南。

  认识偏旁“三点水”。

  2.学习“南”字。

  (出示路牌)认路牌、公交车牌:江南大道 江燕南路 广州南站

  小结:认路牌、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牌都可以识字。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识字。

  3.看图片,感受江南之美。

  【设计意图:借助课题认读“江南”,同时借助看图、认路牌等途径,让生字反复出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感受江南之美,导入新课。】

  板块二:结识“江南”,感受诗歌之美。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本课生字。生字宝宝们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读带拼音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桌合作读、个别读。

  2.读准音节词。齐读。男女生读。

  3.学习生字“采”。

  看“采”字的演变,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4.学习“莲”字。认识偏旁“草字头“。

  小结:我们在识字时,把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认,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5.巩固生字词:采莲叶游戏。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再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美,读出采莲之趣。

  1.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诗歌里,再来读一读。

  2.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分散识字和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阅读和识字相融合,既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又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也更加自然和深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感受诗歌之美。】

  板块三:赏画读诗,感受“莲之美”、“鱼之乐”。

  (一)读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感受江南“莲之美”。

  1.(出示莲叶图)大家仔细看:这莲叶长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来说。

  说话练习:我看到了( )的莲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莲叶何田田”的景象。

  3.指导朗读句子,理解、运用。

  出示南沙、植物园等莲叶图,尝试运用。

  (二)读后几行诗句,感受“鱼之乐”。

  看鱼戏图,感受鱼儿的快乐。

  表演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图画,发挥想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江南“莲之美”、“鱼之乐”。】

  板块四:书写练习,感受汉字之美。

  (一) 观察“可”字字形。学习新笔画竖钩。

  (二) 范写。

  (三) 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四) 点评,修改。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边指导边示范。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江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 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看图导入

  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出示:可东西)

  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

  (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读?

  3.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4.师:你觉得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说说看。

  三、入境入情,感悟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

  (2)指导学生看图。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

  (3)理解“田田”。(“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

  2.学习后五行诗。

  (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齐答:鱼儿)鱼儿在干什么?(在水中游动、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①课件出示课文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②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引导画出方位图。

  (4)师小结:鱼儿在莲叶间游玩,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与快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鱼儿的自在与快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1.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2.给学生讲解背诵技巧,指导学生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江南》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板书:忆江南)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⑷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⑸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江南》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江南》教学设计

2.忆江南教学设计

3.《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4.《江南》教学反思

5.《江南》的教学反思

6.《江南》教案

7.蜜蜂教学设计

8.白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