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
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
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说明的条理性。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
空间-→时间
四、第二次尝试、理解文章说明的生动性
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
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 看图作文。
4、 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说明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这样,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合作关系及友谊,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与成就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学生自由畅谈。
(学生整理知识,交流感受,感悟文学的魅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主动探究。
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朗读。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是多么重要,进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一个苹果、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开手,会怎么样呢?
学生演示苹果落地的现象。
揭示课题:普普通通的苹果落地现象,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板书课题)
简介牛顿:牛顿是英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光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师范读。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初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注意导优辅差。
检查初读情况:
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牛顿、自言自语、抛开、反复、专心、研究。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纠正。
小结: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明白,他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书写“世、言”。学生练习书写。
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过渡导语,朗读课文。挑选喜欢的段落来读。读给同桌听,读得好的夸一夸,读得不好的帮助他。齐读。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什么?(用直线画出),做了什么?(用曲线画出)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汇报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语”,说话造句。
为什么以前没人注意的现象牛顿会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发明的动力)
比较句子,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读出语气,突出重点词语。自己练读——生范读——指名读——齐读。
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要向牛顿学习什么?
师:其实,牛顿小时候,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个差生,但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四人小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产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在这里,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发明发现的故事》,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看好书、多观察、多思考,以后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下节课进行展评、交流。
教学后记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课后设置的作业,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画下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喜欢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配乐配画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àn 不读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 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 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 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 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 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 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 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 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 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6抽生表演。
四、学习第二首诗,更放手让生自读自悟
1欣赏古诗,整体感知。
2交流作者资料,交流题目。(因作者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题目也简单。)
3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注音。深读shen不读shēnɡ;乘读chénɡ,不读shénɡ;踏读tà,不读tā;潭字的书写右边上短下长。
(2) 抽生读,小组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 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全班交流,抓1、2句体会形式特别的分别场面。重点理解3、4句。抓送、深,谈谈体会。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中韵味、节奏及其间蕴含的情感。)
5指导背诵。
6课堂小结。他们根据你的朗读理解,想象当时李白送汪伦的场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选作题
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课后收集,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最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作业反馈):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图片,请展示给同学看,说说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说说,小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尝试识字。
1、朗读课文,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读课文,把生字宝宝用小圆圈圈出来,再多读几次。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你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再看着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注意重点指导: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愿来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4、拓展词句
⑴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让学生上台来采摘,摘一个,读一个,读对了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齐读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厉瓜熟蒂落再次数这么细小
兴致勃发可能现在细心兴奋现象
三、表演课本剧。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五、拓展阅读:(全文注音)
板书: (冬瓜图) 躺在地上 大绿 皮有细毛
仔细观察 次次进步
(茄子图) 挂在枝上 小紫 柄有小刺
教学设计的特点综述: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本设计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已学会的字。根据学的学习识记情况来安排。初读课文时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有充分学习的时间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会学习。
二、在情境创设中,感悟语言。
1、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便于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小燕子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燕子,在反复的朗读体验中体会小燕子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说教。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将学生的心灵与文字相沟通。
2、通过演一演等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用直观的形象来感受,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童话的世界中,丰富其心灵的体验。
3、在美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
加强朗读的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分角色朗读、指读评议、齐读),在反复的美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1.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
第二课时(习作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①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②语言要简练。
二、指导方法。
怎样缩写呢?讨论后板书: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1.读《景阳冈》原文。
2.读缩写后的《景阳冈》,对比缩写后的文章有什么区别。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讨论:主要内容。
次要内容:其他介绍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①把重点内容画上线。
②概括练习。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⑴“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⑵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⑴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⑵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⑶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⑴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①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②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实用)08-26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9-01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热】教学设计方案11-0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