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 en 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 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天安门)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 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天安门”的“安”,“音乐 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 en in (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 前鼻音 n 。
A 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
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 n ,而是一个前鼻音 n 。这个鼻音 n 怎么发呢?
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 n 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 前鼻韵母 Bn en in 。
1、(指图上的天安门)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 Bn,今天 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天安门”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 n,再用手遮住B) 发音时,我们先摆 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 n。(教师用手势演示)
(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 en。
A、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 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 in。
A、学会了Bn en 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 B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第三个前鼻韵母吗?
(学生 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师:in 就是发“音乐”的“音”。
C、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 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
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 (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 。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 n,而是一个前鼻音 n。我们今天学的三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 en in 组成 的音节。
过渡:Bn en 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 en 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 en 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
师范写,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 母Bn en in ,还学会了Bn en 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地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从语言描写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感受课题,造势
1,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读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3,你会怎样读这个课题呢?
1)突出“游到”,青年画技高,使人赞叹;
2)突出“纸上”, 青年画技高,令人惊奇。
二,品读课文,赏析
1,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
请用青年说的一句话回答:先游到了心里。
哪些描写可以看出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全是金鱼,和鱼合二为一,鱼游到了心里。
(全班齐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青年是怎样画画的呢?读一读,理解“每个部位”,了解金鱼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读一读,了解分号的作用,理解工笔细描——画得深入,理解挥笔速写,画得流畅生动。
老师重读“每个部位、很快地”等词,指导朗读。
2,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呢?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画——找出段落、标出句子、圈出词语。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感悟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
读读第一段文字,让学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导读: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老师提问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感染学生。)
别惊扰这位青年,我们悄悄地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导读:每个星期天,青年来到玉泉,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而他不会忘记的,是什么?
再次追问: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么?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时他可能在想什么?吃饭时、睡觉时、在梦中呢?
指导朗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炼思想,知情
1,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我们用什么词语赞美他?
列举10个词语,进行一分钟背诵练习。
2,我们从中要学习什么呢?介绍古往今来的经典励志故事。
四、启思练笔,导行
通过今天的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给你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
对练笔进行评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篇是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五篇课文。它通过狐狸、小松鼠、小白兔、小猴子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学生读了这个故事,能品味到做事情、看事情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才有发言权,不能道听途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为主导。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置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生活哲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教师范读学生想像故事情节等环节探究问题的实际;通过自导、自演课本剧,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做事情、看事情要亲自尝试,不能道听途说的道理。
2、知识: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10个,会写8个字。
3、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表演课本剧。
【教具准备】
1、小动物卡通卡及头饰。小红花、小金星等数个。
2、识字桃形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2、启发谈话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些小动物,大家请看(出示动物卡通贴在黑板上)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只小公鸡在和他们说什么呢?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就会明白了。出示课题17、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边听边答,欣赏卡通进入课文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实践,初感课文内容1、试读2、互读3、分自然段读①范读课文②自读课文,查看生字表。提醒注意狸在狐狸一词中读轻声。③齐读课文,巩固生字④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奖励说得好的同学小红花)刚才文中有些字,我们还不能认识,没关系,我们还有同桌老师可以帮助你呢,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后,可别忘了,说声谢谢呀!小组同学一起读课文,讨论共有几个自然段。边读课文边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一起读,边读边正音小组讨论后,分段读。互相帮助纠正错误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交流共同体验1、
发现问题讨论探究2、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①默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中的问题并划下来②小组讨论找到的问题③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随机提出本课的重难点。小动物们围绕什么问题在争论?他们个是什么观点?你认为谁说的对?为什么?(板书答案)学生默读课文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开动脑筋,积极发言,理清课文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1、自读自悟2、表演课本剧课文大家都分析的很好,对各种动物朋友也都了解了,我们就带着对他们的不同看法,再读课文①师生共同分析角色,狐狸狡猾,小松鼠、兔子老实轻信,小猴子聪明敢尝试②小组分角色朗读,评选解说员、导演、演员、评委。教师布置舞台,最后颁发小金星奖励获奖者重新读课文,体验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集体评选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解说员。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进行快乐地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复习巩固①上节课大家学得很好,认识了许多新字,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现在,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出示识字卡接龙读。读卡片。巩固提高,使知识自然衔接。
二、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反犬旁2、练习写字3、同桌互评4、组词练习5、完成课后练习6、联系实际7、布置作业出示狐、狸、猴三个字,提问:还有哪些字是反犬旁?寻找带有反犬旁字的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反犬旁的书写笔顺,狐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爪,猴字不要写成侯要求先描红,再临写,最后在本子上练习。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巡视指导采用为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把可以和本课的生字组成词的字,出示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观察本题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介绍资料。本课出自《狐狸和葡萄》一文中,简要介绍故事及寓意。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和这个故事一样?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随教师空书反犬旁的笔顺。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书写同桌之间互相指出漂亮字和不规范的字并说明理由。为生字找朋友读句子,做比较体会
迫不急待大口大口两个词在句中的作用。听故事,集体讨论。练习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独立的写字能力,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语文教育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品悟,即重感受、重咀嚼、重情韵、重意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恰当的提升。
【附板书】
17、狐狸
小松鼠
小兔子
和
小猴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一、引入
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漫谈。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
2、自由朗读:
(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
(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
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6、第二段
(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
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
……
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
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
三、指导造句
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
2、假如------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各种纸树叶;配乐朗诵音乐;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科大校园找秋天,你发现了什么?
2、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秋天的秘密,秋姑娘可高兴了,你看,她来到我们班(贴出秋姑娘的图片)小朋友们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板书:秋姑娘)引出课题,指导正音:“娘”读轻声。大家可知道秋姑娘来做什么?(请学生有礼貌地提问)原来,秋天到了,秋姑娘给小朋友们送信来了。(板书:信)指导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声。(齐读课题)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们刚学过拼音,想通过音节词让小朋友们认一认汉字,这样就能读懂她写的信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试一试?
出示音节词:写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小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读、齐读,出示课后生字表和绿色通道的生字认读)
秋姑娘夸小朋友们真聪明,她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看她给好朋友们写的信呢!
二、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1、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说了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 请你用“─”划出它们的名字。 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信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请你用“~~”划出来。 2、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老师相机贴图,随后,出示“秋姑娘给 、 、 和 写了信。”指导学生把它们并成一句话来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带拼音词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读这一句话。)三、细读课文 感悟重点 1、创设情境,引导自学(1)秋姑娘给大雁写了什么?谁愿意把第2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大雁是候鸟,秋天到了,它们就开始往很远很远的南方飞,整个冬天它们在温暖的南方度过。你能帮秋姑娘读读写给大雁的信吗? (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小心啊!)(3)秋姑娘对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么关心、多么爱护,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4)指导看图背诵: 看,大雁们听懂了秋姑娘的话,队伍排得多整齐。 师引: 一封写给——…… 让它们——…… 谁能不看书,把这段话全部说出来? (5)小结学法: 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是先读一读,然后帮助秋姑娘读信,再练习把这一段话读好,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便会背了。 2、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课文哪几段跟第二自然段很相近?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请你学习秋姑娘给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听清老师的要求:(1)你喜欢读写给谁的信就读谁的信。(2)你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地方画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自学)
(回答问题时尽量放开让学生自由说,读懂一点说一点,学懂哪里说哪里。文中的重点词“别、冬眠、快、充足、裹上”,老师给于适当的点拨、引导。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也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树“准备食品”,小树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3、学习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老师引读:秋姑娘写呀写呀---
学生跟读:咦,……?……,……!(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高兴的语气)
4、回归整体,表情朗读,指导背诵。
(1)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给谁写信,学生读信的内容。
(2)练习背诵课全文。看图听配乐朗诵,学生看图把信的内容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动作。
四、说写结合 培养能力
1、 秋姑娘用枫树的树叶写信,把枫叶全写完了。老师带小朋友们出去找秋天的时候,收集了一些落叶,小朋友们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 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她也想给他们写信,不过,秋姑娘太忙了,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代表她写信。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老师这里有许多纸树叶,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信的内容,再把信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汇报,评价。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背诵课文,熟读生字。
2、 收集落叶,办一个“落叶展览”。
3、 课后按秋姑娘的口气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提醒爸爸妈妈在秋天注意身体。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朴实,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的内容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四个字,却使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这种魅力。
三、教学目标 :
根据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辑意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有创意的表情达意为重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话中有所感悟,并尝试运用语言。
四、教学过程 :
(一)、课题切入、引入重点
1、导入 课题,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打动学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
3、点出语言的魅力,并质疑、归类(从题目入手加了一句话加的内容是春天到了,却使事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语言的魅力)。
问题梳理①文中什么语言有魅力。②语言有什么魅力。③语言怎么有魅力。
(二)、深入课文、体验研究
1、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春天到了有魅力)
2、共同研究问题
(让学生标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的前后变化,明白是语言的魅力使他们有了这样的变化)
指导朗读、假如作者是诗人(以第一人称读),读1、2自然段,注意语气、停顿
自读、点读。
3、共同体会语言怎么有魅力、语言有真情,所以有魅力,假如你是行人看到牌子会到什么,小组内互说、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迷人的春天和突然的转折什么也看不见,不由的对老妇人的同情)
4、体会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出示公益广告说说哪儿能体现情。
污染的鱼在呼唤:别吃我,有毒。
砍伐了我,您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三、跳出课文运用语言出示图片一棵奇形怪状的树旁边树着一块木牌,写着禁止入内,违者罚款。树被栅栏围着,要求学生换换内容(并评价、修改)
反思:
第一次读课文时内心深处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不知是被诗人的才华,还是行人的善良,还是对那位佝倭的、失明的老人的同情或者欣慰,一种冲动想尽快和孩子们上这一课,于是备课,而且是充分的备课
课堂上的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满足。范读时,静静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孩子们的呼吸声似乎也飘远了。刚读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让我羞涩,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我的朗读远远不如课文内容更能让他们感动,自读时孩子们读到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时,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让我读懂他们的内心。语言有魅力的原因在于它有情。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本课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最后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语言即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孩子们的广告词让我满有一种满足感,他们说到:保护我,就是保护人类自我。
爱护我吧,我会带来绿色
如果这棵树是你,愿意受伤害吗?
我已经被缠得够累的了,请你不要
我之所以满足,是因为孩子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用他们稚嫩的心表达出他们的情意,这节课不由得使我想到: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点,而且都可以延伸到生活里面,学习每课之前,我们必须将这个点和面联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两、雨”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牜”。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花盆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要说、我要问、我要读。
一、揭题
1、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一起轻声合唱:
唱完后,问: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2、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预设:生日怎么可以借?谁向谁借生日?有没有借到?
师: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寻找答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交流。
3、质疑,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预设: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是真的忘了吗?
小云把生日借给了妈妈,自己过不过生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告诉全班。
集体评议、总结。
重点抓两处:
⑴ 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⑵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可启发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2、随机指导朗读(可用多种形式):
重点:
⑴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⑵ 小云最后对妈妈说的两句话。
活动二:互相帮助学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教师出示“今、正、放、班、快、礼物”等生字卡,请学生帮老师认读,并说说是运用什么方法或通过什么途径记住这些字词的。
4、大声朗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
6、出示贴字的花盆图片,请学生用“放、班、正、快”等字组词,并将组好的词写在花形图片上。
评选花“开”得又多又快的一组。
大声朗读词语。
活动三:制作小礼物,写句心里话。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想象故事中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3、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母,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