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23 13:49: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o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解释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可查阅有关恐龙的科普读物,收集整理关于恐龙的知识。

  教师:O制作课件。《侏罗纪公园》片段、光碟《中国冰川》中大陆漂移示

  意图。

  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恐龙无处不在》

  教学步骤

  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

  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

  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检查预习。

  遗骸(hai2):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an2chu2):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e3zhou4):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u4):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

  讨论: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研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

  问题提得不正确

  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

  子吗?

  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

  明白己的观点,行文严谨。本文的准确性与条理性已经看出来了。

  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c.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加.“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

  ■拓展延伸

  说说学了本文之后的启示。

  明确: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被压扁的沙子》

  教学设计

  旧课导入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

  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

  遍这篇短文。

  质疑讨论

  出示问题:

  o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

  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明确:

  “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

  恐龙。

  ■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

  比较)

  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拓展练习

  分组自由讨论:

  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明确:(2)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

  佐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自己去吧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③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课前准备

  ①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②实物投影仪。

  A案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①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指名板书。

  ●品味

  ①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②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①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②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③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内蒙古包头市 姜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

  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

  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说明的条理性。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

  空间-→时间

  四、第二次尝试、理解文章说明的生动性

  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

  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7篇

6.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