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 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 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20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4-03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9-11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2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13
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05-03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02-1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06-20
【推荐】《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7-0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