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认识边线。
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
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
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
板书:边线。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
板书:曲,直,长,短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板书:周长。
二、计算图形的周长。
1、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
板书:(围,滚)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3、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
4、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各项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或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明和萧军在操场跑步,小明跑的是内圈,萧军跑的是外圈,他们都跑了一圈。他们跑的一圈叫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认识周长。
二、 新知探索
1、感受周长:你能用手去摸一摸自己课桌面的周长、三角板和桌上的文具盒的周长长吗?
(学生先小组内活动,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演示)
2、测量周长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比较课桌和三角板的周长的长短呢?(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课桌的三角板的周长,并汇报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跑道,指明让学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准。学生量过后。
教师总结:像跑道图上内圈和外圈这样形状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在测量他们的周长时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线围一围,再测量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三、 实践巩固
1、试一试
先请学生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再请学生独立测量或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长的。
教师:像这样的图形,可以用线围一围再测量也可以直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2、P45,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同组的'学生互相检查。
3、P45,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分别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那一种自己更喜欢?为什么?
4、P45,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观察、比较,看一看他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的。在动手量一量。
5、教师谈话:老师准备星期天去买裤子,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你们可以想办法,现在就帮我量出来吗?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你会测量周长吗?你认为自己今天表现的如何?
教学反思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平常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很强。
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
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
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
(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2、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3、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
2、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作业:
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认识周长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09-19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11-16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07-17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16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08-25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07-01
《 周长 》教学设计08-08
周长教学设计10-2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9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