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 雪大
21。 第一场雪
下雪后(4、5) 雪大 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 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 下雪时(3) 看(静态) 听(动态) 雪大
下雪后(4 、5 ) 欢乐 雪大而美
联想(6、7) 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 ,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情境中领悟、体会、明白给予是快乐的真正含义,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微笑着)同学们,圣诞节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要?(想)老师知道大家特别爱看书,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书签,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请小组长帮忙发一下,每人都有(学生报告一人没有)不好,怎么办?谁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一学生让书签。)
你把你的书签给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非常感谢你,感谢你。帮助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对大家)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你们快乐吗?(齐:快乐),某某帮助了别人,他也感到很快乐,因为,(齐读:给予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给,付出。)
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13页,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大屏幕)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这么多份给予,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汇报:
谁来说说,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
(充满自信、自强读。)
我们在读这部分的时候,我们要读出羡慕的语气,小男孩真羡慕保罗的哥哥,能够给予弟弟一些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将自己对小男孩的敬佩和自己的感动读出来。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自己也想当这样的哥哥时,你有什么感受?
保罗跟大家一样,也很吃惊,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保罗的想法吗?
出示:保罗原以为 ,没想到 。
小结: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来当这样的哥哥。这么小的孩子,心中想到的不是从别人那儿获取什么,而是时时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多么令人敬佩的小男孩啊!面对这一切,保罗不由自主地请小男孩坐上了他的新车,去兜了一圈。可是在兜风的路上,保罗又一次错了,那这一次,他又错在什么地方呢?(保罗以为小男孩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想告诉弟弟他将来也会送你一辆新车)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小男孩说的话。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想想,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要把快乐给弟弟)小男孩虽然小,但是他从小立下了在圣诞节时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的愿望,多么了不起啊!
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大家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读出对弟弟的关爱),评读。能说说原因吗?
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深感意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齐读12自然段)。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出示题目: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 )。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小结:小男孩非常爱自己的弟弟,他希望送给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辆新车,带弟弟到外面去看好看的圣诞礼物。现在保罗帮助这兄弟俩实现了愿望,他还从小男孩身上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课堂总结,延伸情感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有很多。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份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让自己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对出让书签的同学)刚才你把你的书签送给了别人,你觉得这是快乐的,你比大家都先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老师非常欣赏你助人为乐的精神,我送给你一张我最喜欢的书签。 送学生书签,将上面的'话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师:(放音乐《爱的奉献》)同学们,人的一生就应该光彩的活着,就应该时时想着为别人做些什么?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保罗哥哥因为 ,小男孩是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 而感到快乐。
大家说得真好,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会很深,请大家把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认认真真地写在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书签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把你写的大声读出来。
全班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句话:尽可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173页《一个苹果》,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四、活性作业,意味深长
这节课结束了,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布置作业,你想完成怎样的作业?
学生交流。
(学生会这样回答:我想帮助别人。准备:你看到谁有困难的?有什么困难?物质上的缺少或者是精神上的缺少。你有没有同学在精神上不振着,你去鼓励他。)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
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
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
变化
1、默读第二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
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 听录音。
(观察图片)
⑵ 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多快
⑶ 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______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⑷ 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⑸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
(“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⑹ 指导朗读。
(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⑴ 指名读,思考:
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板书:
狗、马、狮子
⑵ 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① 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② 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⑶ 自学第4、5自然段。
⑷ 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⑸ 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
板书:
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P128注释1 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 重点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