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钓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 钓 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钓鱼是一件有趣的活动,但想要钓到鱼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机遇等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板书。
二、课堂活动
(一)、课堂活动一:自读课文,说一说这条鱼该不该放?说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大胆的站起来说一说。
1、有同学说该放,原因是??(还不到捕鱼的时间;做人要有原则,虽说没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学说不该放,原因是??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到处是静悄悄的??
(二)、课堂活动二:再读课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放掉鱼,做出这个选择“我”是做了激烈的内心斗争的,小组讨论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1、交流(1)捕到鱼“我”??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得意、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再读句子。
(2)父亲让我放掉鱼,“我”??,读句子:“爸爸!为什么?”(急切、不理解)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委屈、难受)
(3)“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课堂活动三:是谁鼓励“我”做了正确的`选择?
1、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2、回顾课文,父亲为何那么“不通情理”?
(四)、课堂活动四:重点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父亲的教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书上找出来,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思考:“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说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个人。那么你呢?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启发诱导: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班参与。
四、总结积累:
1、老师也送大家两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2、课下与自己的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布置作业:
1、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与课文相关的事情在日记写一写,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2、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3、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钓 鱼
钓到鱼 放掉鱼 启示
获得启示:抵制(拒绝)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会读12个生字。
2.体会烟村的小,烟村的美,书写“一”,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教学要点
1.认字写字。
2.辨认“八、九”、“九、儿”。
教学准备
CAI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一年级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认识了许多汉字,我们向在坐的老师们展示一下吧!
抽读卡片:
a.拼音sanyanjiacunzhijiuyizhisiwushi
b.熟字入、几、家。
2.为了使大家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我们进入到识字课型的学习,板书:识字(一)。
3.昨天晚上,在乡下的两位小客人打电话给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愿意吗认识他们吗?
4.(听录音、贴画)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个女娃娃。今天,我们特意请大家到我们美丽的小村庄去看一看
二、听录音读
1.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他们的家乡太美了,编辑叔叔阿姨们把它编入我们的课本里。
3.读课题。
三、看图
为了让大家能来亲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请画家把它绘成一幅山水画。
这就是那座小村庄,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讨论说,指名说。
四、自读课文
1.小诗中又是怎样描写如诗好画的美景呢?自由小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五、检查读课文
1.愿意把小诗读给大家听。
2.游戏
a.去拼音读生字的游戏。
b.看拼音找生字的游戏。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行)
1.同学们再读一二行诗,看谁能读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读。
3.齐读。
4.引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住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潦绕着村子,显得幽美而宁静。
5.配音乐朗诵。
6.再读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诉别人你住多么多么美好的地方?
七、写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写汉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呢?我们有一个好帮手。板书:谁知道他是什么?
1.认识田字格,正方形,中间有两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横在中间的这条线中一一。
4.手势表示。(手脑并用)
5.指导书写。
6.评议。
7.练习书写。
八、巩固练习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能用上这些表示数字的汉字。你能说几个吗?
(日历、班牌、报纸)
2.游戏
情境图游戏
九、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2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转、漂、好”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情境图)一个小男孩望天
说一说:小男孩在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你们的想法太好了,那么小男孩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课本。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卡片。
3、小组合作认字,并奖励小星。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可开火车读)
认识三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课文(可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给予评价。
2、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帮老师想一想好吗?
(1)小查理仰着头,是怎样站着的?
一动不动(板书)
(2)看到小查理一动不动的.仰着头,别人是怎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把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看看你们找的准不准)
班内交流:胖太太……(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读)
街上的人……
(3)那么小查理到底在干什么呢?(读读最后一段,要读出你自己的感情来呀)
谁能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充分的个性朗读中,体验文中的感情,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出文中人们的可笑与无知。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读完这篇课文都笑了?你为什么会笑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你的同学听吧。
(课下记在你的小本本上,这是你的收获呀!)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了解生字的字型、字音、字意。
2、注意字的结构,重点区分“买——卖”,强调“止”的笔顺。
独立描红写字。
在同学的配合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生字,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六、课外积累。
学生回家搜集有哲理的幽默故事。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