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指导儿童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用听到、学到的词句说一段连贯的话。
3.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并写下自己的.发现。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周末观察春天的田野、小河、树林、小草。
2.教师搜集一些有关春天的录像。(小河里的蝌蚪、小草发芽、鲜花开放的花园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观察对象,初步练习说话
1.复习有关春天的词语。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吗?
(预设:冰雪消融……)
2.周末去欣赏春天,你找到春天了吗?在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学过的词语。
二、回忆观察对象,练习用句式说话
1.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
2.句式练习。
(1)春天来了,_________发芽了。
(2)_________开了,_________也开了。
三、观看春天的录像,丰富说话内容
(播放课前搜集的录像)
1.边看边练说。
(1)来到小河边,我们看到小河里的(),蝌蚪在()。
(2)来到小树林,我们看到树叶()。
(3)来到花园,我们又看到()。
(4)春雨像()。
(5)……像……又像……
2.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春天都有哪些景物,哪些颜色?把你眼中的春天用彩笔画出来吧。
(1)学生画春天,教师指导。
(2)看你画的春天多美呀!你能用语言写出来吗?
出示表达格式:
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还有许多发现呢,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学生写话,教师指导)
四、展示写话成果,享受表达之乐
1.学生读自己写的话,教师及时点评。
2.让学生把“画与话”展示出来,同学互相欣赏。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回顾课文内容。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3、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4、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课文,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4、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上课前十分钟分别把两个学生藏于校园某个角落。)
一、创设情境,突出活动主题:
1、教师:同学们,大家看看,咱们班现在是不是少了两个同学啊?刚才我分别把他们藏在了校园的某个角落,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回来啊?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不论找到与否,要全部回到教室里来。
(注意要轻声点,不能说话不要影响其它班级上课)
2、同学们回到教室后,师根据结果进行询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总结:同学们刚才说的真好,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有目标,有方法,有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序的做好每件事。好!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课题的研究:找春天。
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结合今天你们的活动,你们的认识,以后你们准备怎么去找春天,如何开始?把你们的方案写在老师发给小组长的纸上,十分钟以后给大家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预设:从古诗文去找春天,收集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从校园的花草去找春天,把春天的颜色画出来,收集描写关于春天的成语,从这一单元的课文中去找春天,到公园到生活中真正的走一走,仔细观察一下,看春天究竟有什么变化……)
教师:很好,现在每个小组的`方案都提出来了,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给他们提出来?
小结:在下一段的活动中,老师再给你们添点建议,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一下:你对春天里的什么景物、事物最感兴趣,想一想:对感兴趣或者喜欢的景物、事物你了解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清楚?这就要努力通过观察来搞清楚――认真的看、听、嗅、触摸……除了观察,还要注意发现一些问题,要注意做好观察笔记,做好资料积累:笔记、标本、绘画、照片……都可以,这可都是你的发现呢!如果你没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或喜欢的景物事物,老师再给你们提一个建议:找春天景物事物之最(最多、最美、最早、最晚、最……)把它们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差别,当然,要把这“最”的特点细致的观察清楚。
二、活动开展: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好,同学们,让我们利用每日的休闲时间一起唱着愉快的歌曲,追随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去享受春天的温暖,春天的美吧!老师等待你们精妙的发现。
三、留心观察,记录春天:
(后面的活动与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08-08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10-05
《春天》教学设计09-26
《找春天》教学设计09-02
《春天的手》教学设计10-12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07-06
找春天教学设计06-09
《找春天》教学设计01-08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04-23
有关春天的教学设计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