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和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小黑板)
33—2=13—7=20+6=
指名算,表扬并问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得出不退位减的方法)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介绍小亮的`一家人,是听说一(三)班在上公开课,他们全家来到了教室,参加大家一起学习,出示挂图:
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小亮家中哪个人,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②揭开年龄,问你们猜得对吗?(让学生知晓他们一家人的年龄,7岁、30岁、33岁)
③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看,你能不能根据老师告诉你的三条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板书:33—30=33—7=30—7=
2、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教学33—30:
这个算式大家学过吗?谁来说一说等于多少?
b、教学:33—7
鼓励小朋友位很聪明,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观察33—7=这个算式,并且与33—2=进行比较,得出3—7不够减,板书课题。
②老师在前面摆好后,学生看并思考3减7不够减怎么办?(自已想,同伴交流方法)学生回答中,先抓住重点,
③让学生摆好小棒并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摆:左边摆3捆,右边摆3根。
④学生说老师摆,边摆边问边整理思维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位互摆,互说一遍。
⑤尝试练习:41—2=(引导做)36—8=(独立做)63—5=(升华做)
⑥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并优化算法。
预计:
A、先拆开1捆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3根和右边3根放在一起,合起来16根:
B、先拆开一捆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C、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D、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拿掉7根还剩16根:
33—7=26
c、教学30—7
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自己解决。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看米老鼠急得只跳,同学们快帮帮它。
2、猜数字游戏
3、判断1、73—9=742、68—5=573、85—7=78(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认真不能和他一样马虎)。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拓展练习
今天的学习中几位小朋友发现了退位减法中的秘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该怎样填呢?65—□=5□,把你的答案相互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文。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19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本节课我试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一)学习例2
1、看算式56-18,刚才已经算出结果了,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2、能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不会的小朋友借助小棒摆一摆(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3、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昨天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你是怎么办的?
4、能用摆小棒的形式边摆边说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台演示操作过程
师问:你看明白了吗?
谁能把他演示的过程再说一遍?
有不同的方法吗?
6、教师电脑演示,小结,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师问:回到竖式,个位是要先算( 16 )-( 8 )
十位上要算 ( 4 )-( 1 )
教师板书16、4
(二)指导写竖式
过渡语:这是我们想的过程,列竖式时我们应这样写:相同数位对齐………
1、师问:如何记住从十位退位了“1”呢?
(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个小圆点,提醒自己十位减少1后再减)
2、教师质疑:这道题可以从十位减起吗?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2、师问:你想提醒大家些什么?(十位上的0不写)
鼓励探索,交流算法
(一)学习例3,师板书算式50-24,
问:观察50-24和56-18有什么不同?
会做吗?试试看。(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师:整十数减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个位上要算( 10)-( 4 )
有没有不是用10-4的?
十位上再算( 4 )-( 2 )
(二)对比56-18和50-24有什么共同点? (师板书,补充课题)
(三)今天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尝试归纳计算法则。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经历中,要面临问题、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在教学中遇到比较难学的内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时,经常让学生先体验挫折,后体验成功。
本环节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建立在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类题大多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作为教师不要去为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带入教师预设的中。应该放手让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氛围的形成。对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了解每一种计算,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0-3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设计06-0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9-0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11-08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22
新课标《两位数减两位数》优秀教案11-27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09-18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 教学设计11-05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