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3 13:14: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初读指导: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一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布置作业: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段: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隔河相望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3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组成的词语。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 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 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 老牛 织女 王母娘娘

  生字:嫂 棚 衰 趁 挣 扎 汹 舔 拽

  新词:嫂子 牛棚 衰老 趁 挣扎 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2-02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1-2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9-3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9-21

关于牛郎织女教学设计01-02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09-29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06-11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5篇09-1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5篇11-30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大全15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