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2-04 22:51: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

  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

  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

  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男女声比赛读——评价

  三、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

  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

  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

  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

  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

  (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对该生进行表扬

  师:(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是怎样的?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

  (3)拓展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师:(师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 ,有() ,那儿还有( ) 哩!),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蝴蝶,那儿还有可爱的对虾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3位)——同桌介绍师:小朋友介绍的真投入。

  (4)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你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各种画面……

  师:是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2位)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第10小节?请两位学生读。(师评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

  师小结:是呀,只要研究这本厚厚的岩石书上的字、画,我们还真能探究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呢!

  四、了解“书”的作用

  师:爱提问题的川川还真不罢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

  师: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还告诉我们地下藏着哪些宝藏呢? (石油、铜矿、铁矿、天然气)

  师:那你知道川川长大想干什么呢? (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体回味课文,引向更广的“书”。

  师: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篇课文,看,这篇课文的对话特别多,我请一位小朋友读川川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叔叔的话,合作读。

  师:现在你能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生说)

  师:是呀,川川不停地提问题,不断的解决心中的疑问,这就是“刨根问底”!川川刨根问底的'精神,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上有字、有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美丽的星空就是一本书,读懂它我们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们居住的舟山群岛也是一本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发展历史;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小燕子是书,低飞时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可爱的胖猪是书,它爱睡懒觉是因为它的大脑里有一种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质,让它常处于昏睡状态。其实我赵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悄悄出现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六、做课堂作业

  1、说一说

  师: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还能怎么说?(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做一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课文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同寻常的做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这是本学期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在学习前篇略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我要知道:为什么路人赞叹修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

  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

  ⑴ 把语句读流利;

  ⑵ 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

  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⑴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⑵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⑶ 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规范写日记格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师: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呢?

  生答。师板书课题,齐读。

  2、进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什么?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二、教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师正音。

  2、多种形式读:

  开火车读、抢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4、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5、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词的读音:

  指名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四、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2、指名答,师板书: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

  (喜欢) (生气)

  3、师:梦想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怎样?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指名读,引导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4、小组分工读。师巡视指导朗读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则日记。

  五、总结格式

   1、师:小朋友,学习了第一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应该注意写什么?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2、师: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写的生字卡片,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

  2、观察字型,发现规律: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复习日记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法认读:

  开火车读、赛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日记,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一想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指名回答并朗读,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学生回答。

  4、师: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5、师:那么你感觉“我”是怎样一个人?

  指名回答。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样,关爱他人,那么你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快乐。

  6、师:我们学习了小作者的两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⑷ 日记的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三、实践活动

   1、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⑴ 今天你做了什么?

  ⑵ 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⑶ 你最想干什么?

  ⑷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

  【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

  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

  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做《》。(板书:13 )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灯片)。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连接这118个小岛的.是117条水道。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市内惟一的交通工具。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布置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字词。出示写有6个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2.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边听边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指名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使学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

  4.根据以上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是什么样儿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精】教学设计方案08-22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