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见剪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下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课前准备】
3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咱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们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三、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
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⑴ (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⑵ 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B、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C、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②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⑶ 上台表演:
①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②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⑴ 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⑵ 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⑶ 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⑴ 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⑵ 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⑶ 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
(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作为一节自主设计的展示评价活动课,将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动贯串始终,教师做为“主持人”仅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
一、设计思想
“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是“技术与设计1”的中有关设计部分的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活动,制定了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的教学内容。高一20班分成6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安排了创意台灯设计制作活动,计划如下:①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调查需求,调查统计,明确要求;→②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③制作模型:绘制图样,台灯制作;→④测试、评估及优化:测试,评估,优化;→⑤台灯的使用和维护:设计一份产品说明书。在学生初步完成台灯制作以后设计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动手之后的又动口,是本次制作活动的总结提高,也是学习内容的概括拓展,在实践和创新两方面进行技术素养培养。通过展示、评价、交流、优化使学生获取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和灵感,对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整合运用,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在设计的殿堂里展示创意,感受快乐,迸发设计的灵感和激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设计的过程、原则、评价,方案的构思以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一个整合,联系和综合到一起的学以致用。再加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学的多,说的少,做的更少,因此学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创意台灯的完整制作过程正复合这种心理需要,学生有激情去设计,去表现,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都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把该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个台灯,
每组设有组长,做好分工。制作完成之后,更有一种展示的冲动,分享设计成果的愿望,也更需要一种评价、交流,去碰撞智慧,迸发灵感,找到设计方案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和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台灯设计的展示与评价中,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设计思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创意的精彩,认识到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②了解对设计成果评价的目的性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评价的原则。
③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台灯作品展示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②体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体验思想的碰撞和辩论的激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创意台灯设计为载体,让学生亲身感受设计评价、交流的过程,再次感受设计的快乐,体验劳动的辛苦,享受成果的喜悦;提高带动学生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激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创意台灯设计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认识设计评价与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优化自己的设计。
②设计及评价的原则、设计三要素、交流的方式,知识的整合和学以致用。 难点:
正确理解评价、交流、优化的全面性、角度性、针对性,及评价角度的联系性和矛盾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构思与流程
根据创意台灯的展示、评价、交流、优化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教学,以学生活
动贯串始终,教师成为“主持人”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安排台灯展示、讨论评价、即兴点评、投票评奖等主要活动内容,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在完全属于他们的课堂中,畅所欲言,讨论甚至是辩论,挑战思维,化解难点,感悟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对设计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实践创新的态度。
本节课设计辅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引导,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生动、丰富的设计信息和学生课堂上的活动相互呼应,以设计领设计,以设计实现课堂的大容量,融会贯通设计环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设计的过程和原则、设计的评价和方案构思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设计世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二、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1个新笔画,2个新部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生字皮的笔顺,课文用分段的形式写。
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4
1、卡片读生字:女、子、大、上、你、的、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buyaokelechandaiqiushuixiaojiao
二、揭示课题:5
今天我们学习:5我们上课了
1、学生拼读音节后齐读课题
2、说说上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出示生字课、了
4、自己分析字形,认识横折提、言字旁
5、齐读课题
6、导入:我们上课了是这么做的,那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三、看图说话:5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上课专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连起来说话: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四、拼拼读读:6
1、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学: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生字拼一拼,想想用什么方法记?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读正确,组词读。
3、齐读:正音
4、老师范读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上课时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第一段12
1、看图说话:
1)、仔细看图,说说上课时,飞来了什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请你听一听,(播放鸟叫),说说小朋友这时候想对小鸟说什么呢?
2)、想象:看到小朋友这样专心,小鸟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看看课文中是第几节,指名读第一段,评议
3、自由读,想想,再说说:
1)、这一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的、不、要学生分析字形认识白字旁,并书空
4、朗读这两句话
1)、说说这里怎样称呼小鸟,说说吵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鸟的叫声是很吵的呢?
2)、用请,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丁丁真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我们在读时用怎样的语气?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六、复习巩固4
1、卡片认读字、词。
2、认读白字旁,言字旁并说说它们在哪个字中?
七、书写指导4
1、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
2、试写一个,评议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节及有关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卡片。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有几句话,说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节12
1、自由读一读,想想这节有几句话?读后回答。
2、说说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生字:里:说说用什么办法记?皮说说笔顺,组词
3、齐读3、4句话,后出示课件,看图,想一想:
1)、皮球会睡觉吗?这是什么意思?
2)、请你好好睡一觉中的你是谁?怎样才能使皮球整节课都睡觉呢?
3)、这句话里有个请说明了什么?你能不能像丁丁那样,用请说一句话呢?
4、丁丁为什么要请皮球好好睡一觉呢?
5、指导朗读,好好慢些,轻一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全文,练习说话:12
1、自己读全文,想想:为什么3、4句话不和一二两句话接在一起呢?
2、告诉学生:因为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就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既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
3、练习说话:
1)、看图,说说上课时,谁也来了,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2)、你能不能照前面两节的样子说话呢?
出示句式:( )的( ),请你( )。我们( )。
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这些小朋友上课真专心,我们再一起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11
1、指名板书里、皮笔顺,齐书空,说说笔画名称。
2、抄写生字:里、皮。
五、自己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行为指导,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0
1、看拼音写词 piyi koudaili shangkele buyao
( ) ( ) ( ) ( )
2、口头组词,完成作业本4。
3、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自由读。齐读。
二、总结课文,指导行为10
1、读了课文,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要向丁丁学习什么呢?
2、完成课后作业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逐条评定后,同桌互评。
3)小结
三、指导看图用我们说一句话10
1、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自由练说后指名说,齐评议。
3、扩展练习
下课了,我们( )。
放学后,我们( )。
我们都是( )。
我们一起( )。
四、自由朗读课文,试背诵。3
五、指导作业:7
1、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形近字区别比较:子( ) 小( ) 里( )
了( ) 水( ) 果( )
完成作业本题1。
3、完成作业本题2、3。
4、看拼音写词语。
板书: 5我们上课了
小鸟 请 不要吵
我们上课了
皮球 请 睡一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流程与设计):
实施研究以课文文字信息为依托
制定研究计划1、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是这上面的,也可以不是这上面的,但只要是自己想解决的。
2、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帮助吗?或者说我们该怎么解决这问题呢?
3、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和谁一起研究,研究的步骤,研究结果怎样反映)也可提供研究记录表
4、提醒大家也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求校外的有关专家去解决问题。1.自己选择研究主题。
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想通过网络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和**同学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制定研究计划。部署研究分工与步骤)
让学生根据研究对象的大小,可分工研究,最后由组长或者代表发言。
(让部分学生下载研究记录。)学生个体活动,师生互动根据学生要求,自由结合,协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新课程教育理念。
制定研究计划,指引研究方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突破时空,以网络为桥梁,请教专家,充分发挥网络功能。
提供网络资源
网上搜索信息
整理与设计分析1.提供主题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面提供搜索引擎。
2.提供学习导航与学习帮助。
3.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个别辅导。1.在学习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推荐的站,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并完成小型研究报告。(思考怎样反映研究你们的研究成果)
2.遇到问题,通过网络,询问老师。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环境,这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源。
——创设好一个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提供搜索引擎,拓宽信息源。
继续安排小型研究报告,旨在使学生运用已有信息释疑、解疑,提高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觉地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从而激活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探索新知的兴趣。
小组互助
协同学习
实施研究过程1.引导学生利用NetMeeting、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工具进行协作学习,会话交流。
2.围绕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问题
(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3.适时评价。
4、教师参与小组研究。1.自由组合,分组学习,由各组长主持,收集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主题研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电子作文、自由绘画、从而进一步建构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学生个体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使学习者群体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共同构建问题的意义。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信息的加工、改组、存储过程。
总结汇报
交流深化利用网络功能(BBS、论坛、留言板、上传系统等)
完成研究报告(电子作文,PPT等)
实施汇报。1.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教师开辟信息上传系统,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
有意制造辩论的交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会话与评价,指导学生语感训练。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研究主题,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期间,学生可以利用作品上传系统,递交研究作业、或通过广播运用自制的PPT进行介绍、或通过感情朗读、自编解说词、想想画画、电子小报(将其他同学的作品汇集)……将研究结果以多种形式展示,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生生、师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启发,互相得益学生个体活动,小组交流,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从网络广泛的、海量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按照他们各自所好自行设计学习成果,通过广播展示,使学生个性充分张扬,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大大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多形式、多元化汇报,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学生通过展开讨论,将进一步体会维也纳音乐之美,魅力之大。
教师角色的定位:组织者、导航者、协作者。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线交流
成果评价
1、感悟:
动物与国家命运魂系一体,要振兴中华,使国家更加强大;
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争当小小宣传员;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
广告设计语
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师生互动评价。学生说话训练,将内心的感受、体会或通过感情表白,或采用留言的方式呈现。
完成研究报告
评价:不仅包括过程与成果,更包括能力提高与否。学生个体活动,生生互动通过在线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观点,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生互动评价。
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研究,周而复始。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产生的新问题再次展开研究,让我们的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再次延续展开新的'研究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人生在发展,发展在研究。
设计特色:
通过思考,我觉得我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
1、我们很多教师可能在开头时会觉得本课研究主题散而乱,聪明的老师,相信此时也已经意识到我这堂课“形虽散但神却很聚”的特点了吧!我们不妨把这几个问题拎起来,不都是麋鹿课文的拓展深化吗?感悟麋鹿之神奇,动物保护之急切,生态平衡之重要。再说研究二,不是遵循着“麋鹿神奇——姜子牙神奇——封神演义神奇——我们中国人智慧神奇”我想这也是我们语文拓展阅读的起点与归宿吧。
2、遵循了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较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拓展了语文教学的领域,尝试探索了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路,学语文不是仅语文,跳出语文学语文,真正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观的教学思想。
3、创设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有足够研究性学习支持的专题站。在网站建设上首先考虑了减肥的思想,架设了可供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展技的舞台,构建了一个平等会话,协作交流的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为学生享受成功喜悦而服务。
4、研究的主题于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个性,遵循了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
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解题〕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动物,也叫猫熊、熊猫。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最可爱的动物是大熊猫。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大熊猫。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特征。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爱护大熊猫。
〔语意理解〕
“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最可爱的要数大熊猫了。”
这句是全文的开头,用对比的方式引出写作的对象大熊猫,于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无比喜爱。
“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圈,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这段话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作者抓住了大熊猫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个角度来介绍大熊猫,使我们对大熊猫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形象的'感觉。“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连用几个短句,从整体上介绍。“最有趣的”于整体中突出局部,“圆圆的”“毛茸茸”两个叠词把熊猫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而且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它睡着的时候,你去逗它,它睁开眼睛看看你,又呼呼地睡了。它睡醒了,就摆动着胖胖的身体,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这段描写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将小时与长大后两种不同时期的行为进行对比。描写了活泼好动,机灵可爱的小熊猫,“爬上爬下”一个动词很形象地描绘了小熊猫好动的个性;描写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睡觉”这一细节不惜笔墨进行描写。“常常”表频率,说明经常,“抱着头”很形象地描摹睡觉的状态,“呼呼”更显出它睡得香甜。尤其是“逗它”的细节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地把一个不大爱活动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摆在读者面前了。然后作者又将睡觉时与睡醒后的大熊猫进行对比,“摆动”“胖胖”“走来走去”形象、贴切地描绘出大熊猫的样子,我们看出这真是一只“懒”熊猫,“馋”熊猫,可爱的熊猫。
“它爱吃新鲜的竹叶、竹笋。”
这句承接前文继续交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之一:饮食特点。
“大熊猫的数量少,只产在我国。”
这句表明大熊猫的珍贵数量少及其产地单一。
“它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进一步指出大熊猫的珍贵及是我国的国宝。表达了要爱护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帮助大熊猫的感情。
〔写作特点〕
1.对大熊猫的介绍抓住特点,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本篇抓住了大熊猫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2.描写生动形象。作者对大熊猫的描写很生动形象,如对其外形颜色、体态的描写,对它睡觉、找东西吃的描写等,很形象。
3.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课文第一句“可爱”之外,全文无一句直接赞美之句,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结果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保护大熊猫的感情。
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
课文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外形的可爱及生活习性,告诉我们它是我国的国宝。
2.引导学生展开读书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黑龙江的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四川的卧龙又是谁的家呢?你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吗?出示课题,指导读书,要在初读中解决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好“爪zhuǎ”“竹zhú”等字的读音及“最有趣的是一双圆圆的黑眼睛,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等长句的断句。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细读第二、第三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及生活习惯,重点体会它的可爱。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全文的朗读,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3.结合单元主题扩展
你对大熊猫还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参考教案
快乐读书屋
大 熊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熊猫的习性和特点,懂得爱护大熊猫及其他动物,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大熊猫吗?那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呢?动物园里的熊猫馆今天正式对游人开放了,快让我们看看那里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熟,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熊猫馆需要招聘一位解说员为游客做介绍,请大家各自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特点准备讲解,最后比一比看谁能成为最优秀的解说员。
2.组内介绍、交流。
3.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来读。
(1)写外形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身子胖,尾巴短”和“毛茸茸”“圆圆的”等词来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写习性的段落:对比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不同特点,抓重点词“爬上爬下”和“呼呼大睡”体会,进而了解大熊猫的习性。
引导学生抓住“呼呼地睡了”和“摆动着胖胖的身体”等词感受大熊猫的憨态可掬。
5.评选优秀解说员。
6.检查生字识记情况,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
你还想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其他知识吗?请大家回家收集相关资料,我们再来交流。除了大熊猫,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也可以收集它们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资料
〔大熊猫〕也称“猫熊”、“熊猫”。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约65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植物,亦食小动物。善爬树。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每次产一仔或两仔。仅产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为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饲养、繁殖。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2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8-30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