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7 18:23: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 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作业要求说明:

  (1)自己选择某课程中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表格模板.doc”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要求按照表格中的项目来填写,根据具体情况来写,表格中多余的行删除,缺少的则自行添加。(请严格按照模板来填写,建议选中小学教材内容,模板中加入标注的或者黄色部分文字作业时请删除)

  (2)本作业涵盖的主要知识点都在教材第八章中,其中案例在P254——P264,另外,本作业3(教学设计)和作业4(课件制作)选题内容保持一致(也就是课件是根据前面的教学设计来制作),请在选择内容的时候,综合考虑。

  2、学习资源:

  对于不会填写的地方请先仔细研究“案例”文件夹提供的两个案例。

  提供案例:见“案例”文件夹中的文档,也可参照教材中的案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教学步骤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 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篇

2.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

4.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

5.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6.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

7.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8.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