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3.正确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的光明与黑暗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世间的冷与暖今天,让我们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进两个病人的世界
二、预习展台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默读课文,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位病人是怎样的人?请用以下句式评价他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我想评价 ,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2.文中有哪些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丽的公园”,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产生自私的想法,羡慕甚至嫉妒别人,怎么办?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条微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里的某位同学用iPhone手机,十分羡慕,也想拥有一个,就叫父母买一个给他可他们家生活比较贫困,父母没有答应他于是他就约了几个社会青年,在那位同学回家的路上进行勒索结果没有拿到手机的他们就开始围殴那位同学,幸好有居民发现报了警
五、教师寄语
别在羡慕别人的幸福的哀叹中忽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在嫉妒别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像,续写一段情节,要求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情况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的云南,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亲眼看见下雪。因此我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感知雪花的外形,再让孩子自己尝试撕“雪花片”,同时也赋予雪花有七彩的颜色。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撕纸的能力,也让孩子认识了三种基本的颜色。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七彩雪花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2、认识红色、黄色和绿色。
活动重、难点: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黄、绿颜色的彩纸,幼儿每人一个装雪花的篮子,下雪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下雪的视频(或图片),感知雪花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你见过冬天下雪吗?
2、教师:雪花是怎样的?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请你做做看。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1、教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老师这里有七彩的雪花,你们看!(教师撒出七彩雪花,边撒边说“下雪了”。)
2、教师:老师的雪花有哪些颜色?
3、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下雪呢?你手上有哪些颜色的纸?怎么把 它们变成小雪花呢?
4、教师边和幼儿互动,边示范讲解: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将撕好的雪花放在篮子里。
四、做游戏“下雪了”。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下雪”吧!
2、请幼儿拿起装雪花的篮子,一起撒雪花。
情况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车,这也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契机。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选择玩具汽车的车轮,让幼儿尝试用车轮来进行滚印画。从而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开车去旅行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2、体会车轮压印在纸上产生痕迹的过程,对印画、色彩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玩具车,幼儿每组一盘调好的水粉颜料(盘里垫上棉花),每人一张白色绘画纸,抹布若干,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小朋友,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了?你们是怎么去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示范滚印画的操作过程。
1、教师:老师要开车去旅行了,嘀嘀??嘀嘀??呀!车轮掉到坑里啦!(教师拿起汽车的轮子到颜色盘里蘸颜料。)
2、教师:老师要赶快开上来,开到大马路上。(教师拿起蘸好颜色的轮子在纸上滚印画。)
3、教师:你看,老师的汽车轮子把大马路变得多么漂亮!小朋友,这是怎么变出来的?
三、幼儿在美术画册上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并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
2、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操作,印完后用抹布擦干净车轮。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教师:好漂亮的马路呀,我们来看看马路上有些什么颜色、什么花纹?
2、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称赞》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獾清晨时还只能做出三只比较粗糙的板凳。傍晚十分,在刺猬的称赞鼓舞下,做成了一把象样的`椅子。文章中有许多它们俩的对话,言语十分朴实,但每一句都非常暖人心。因此,我设计的着眼点放在这些对话上的朗读上,从读中去体会小獾和刺猬彼此间真诚的赞美,从读中去感受称赞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快乐,从读中学会怎样的语气适合称赞别人。最后,设计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复习本堂课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诗的韵律中再次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记忆。
学习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椅五个字。会写板、椅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快乐。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苹果等道具。
3、学生自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看图识字、写字,故事导入。
1、课件演示刺猬、獾、椅子、板凳的图片,学习生字刺、猬、板、凳。
如:(生猜谜:身体虽不大,钢针满身插,遇敌缩一团,谁来都不怕。这是谁呀?(刺猬)(出示
刺猬:这是小刺猬,快和小刺猬打个招呼吧!(生:小刺猬,你好!)
2、课件演示带拼音的词语刺猬、小獾、椅子、板凳。
(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随机正音:轻声词
刺猬、椅子;前鼻音獾;后鼻音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惭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们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 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2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8-30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