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1-26 01:18: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去细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应指导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步骤 :

  —、导入

  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播放—点当代口技的声像资料。

  二、诵读指导

  从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提升朗读层次。

  三、课文探究

  通过以下问题的探究,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语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艺人的“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这里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现代文复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举例分析文中描摹声响的特点。

  4.文章描写观众的反映有何作用?

  5.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举例分析本文语言之简洁。

  四、背诵课文

  在课堂上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学生当堂背诵下来。

  五、词汇积累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文言词汇,如:

  1.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如“乳”“绝”等。

  4.表示时间的词(本文的一大特点)。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一些精短、浅显的文言文比较适宜自学。大致程序为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背诵全文、练习巩固。其间,教师可印发一点关于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反复诵读

  1.听教师范读(或录音),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反复诵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

  3.教师析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4.精选有关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文。

  四、背诵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马上背诵全文。

  2.教师可提供—些有参考价值的背诵方法。

  3.找同桌检查自己的背诵。

  五、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关于词句理解的练习。

  2.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词语归类练习。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背诵比赛、改编故事比赛、词句理解竞赛等。只要引导得当、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文意疏通

  1.检查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解答。

  三、当堂背诵比赛(课前不通知)

  1.宣布比赛规则:背诵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

  2.小组交叉检查:主动申报、接受背诵检查、检查打分。

  3.小组代表示范背诵。

  四、讲故事比赛

  1.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将本文改编成故事。

  2.听同桌讲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解。

  4.师生评价。同时把他们误解或忽视的'关键词语提出来。

  五、练习抢答

  选编适量的有价值的题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各小组抢答。

  六、综合评价

  将三轮比赛的成绩加起来,评出获胜组,还可评一些特别的个人奖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强烈的团队精神。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老残游记》第二回(节选)

  刘鹗(清)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食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呜。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使用建议:

  这段选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写法时作类比,因为他们都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不过,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异,又可引导学生作对比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13个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愿望。

  3、学会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点击课件出示太阳指导读准音阳。小朋友,你们对太阳了解有多少呢?谁能把太阳画出来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得也是一个小朋友画太阳的,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这是四个怎样的太阳啊?小作者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请小朋友先认认真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二、 初读课文,排除生字。

  1、老师范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贴出相应的四个太阳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每个小朋友听得都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去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的时候,请小朋友用──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3、自由拼读画出的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句子。

  读卡片上的生字。

  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小朋友,你最喜欢四个太阳中的哪一个太阳呢?(生答)那你们就去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太阳的这一小节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课文(重点指导朗读)

  1、绿绿的太阳:

  夏天到了,天气怎样啊?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凉快一下呢?谁愿意用朗读的方法把清凉送给老师和同学呢?

  2、金黄的太阳:

  果园在金黄的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了一阵阵水果的香味,原来是(果园里,果子熟了。)(课件出示)指导朗读。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我们小朋友都忙着学习,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呢?别慌,有金黄的落叶呢,它正赶来邀请小伙伴去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谁来学学落叶,去邀请小伙伴呢?(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指导朗读:热情好客)

  3、红红的太阳:

  (出示课件)看到这雪景,听到这风声,小朋友,你感觉怎么样啊?

  是啊,此时的我们多么希望有个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啊,谁愿意把这份温暖送给大家呢?(指导朗读)

  4、彩色的太阳:

  春天是怎样的呢?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吧。美吗?

  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指导朗读)还可以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

  这四个太阳是谁画的呀?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你们谁来评评这个小画家?

  四、生字书写指导

  五、齐读课文,进行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想画个太阳,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老师想画个怎样的太阳吗?(生猜)老师最想画一个快乐的太阳(师简笔画),让这个充满快乐的太阳高高挂在我们英才学校的上空,使英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回去画一个自己心中的太阳。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①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②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④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1)文中的母亲;

  (2)文中的儿子;

  (3)自己的父母;

  (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7-13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23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8-30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0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