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05 13:02: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吧!

  师:正如歌中所唱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耀我们快乐成长,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太阳是温暖,太阳是美丽的,太阳是大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5课,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太阳是大家)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的可美了,你们想读吗?

  二、教生字

  师:要把课文读好,就得先认生字,看看今天有哪两个新朋友要和大家见面。

  (点击生字“彤”)

  师:谁想第一个人认识这个新朋友呀。

  生:彤。

  师:彤字本来应该读二声彤,可以组成彤云,但它与红字在一起组成 ABB 是词组时变成一声彤,红彤彤,来大家一起来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读词语。

  师:第二个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谁来认认。(陪)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字比较相似?

  (倍 赔 培 部)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习过的生字记得这么清楚,来谁还愿意再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师:生字记得很清楚,我想你们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想不想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就读的这么好,那就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每小节你都读懂了什么?

  师:快和你的同桌一起来交流一下吧,想一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师: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吗?

  (四个同学分别读了后再汇报)

  三、分析课文

  师:太阳每天都冬升西落,每当太阳落山时,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色呢?谁来读一读第一小节?(一人读)想不想看看日落时的美景?好我们一起欣赏吧!(老师根据出示不同图来加以描述)太阳落山时的景色多美呀!能不能说一说你看到的落日时的景色。(2~3人说)

  师: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善于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就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读这一小节吧。

  师:太阳忙了一天就要落山了,我们留步住它的脚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天中太阳做了什么好事?

  (男生读)

  师:太阳做了哪些好事?你们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1人说)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2~3人说)

  师:是不是太阳只做了这些好事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谁来说说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师:同学们想的可真多呀,原来太阳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就让我们去送送它吧!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小节,可以吗?(老师读前两行,学生读后两行。)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引读)

  师:同桌之间也试着读一读,等一会我们就来个小组赛,看看哪一组读的最好。(一、二大组读前两行,三、四大组读后两行)

  师:你们读得真棒,我听出来了,你们再读问句的时候,句末向上挑。男生再来读前两行,女生再来读后两行。(男、女生互读)

  师:太阳时无私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它来到了不同的国家,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同学们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太阳在其它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2~3人汇报)

  师:原来太阳到别的国家又去做好事去了,太阳不仅是我们的,它也属于别的国家的小朋友,你们不想对这可爱的太阳说些什么吗?(4~5人汇报)

  师:大家齐读第四小节。

  师:那他们到底在等什么、盼什么呢?(2~3人汇报)

  师:那你想对其他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2~3人汇报)

  师:太阳只有一个,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希望、快乐,连小朋友在睡梦中都在等它盼它呢?(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棒,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小朋友对太阳盼望的语气,谁还能再来读一读?

  师:拿出你们的笔,画出你们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能背下来更好,等一会我们就来展示一下。(3~4人汇报)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太阳对我们的快乐、帮助、温暖,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但是在同一片阳光下,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景。在2003年3月11日那一天,灾难就降临到了伊拉克人民身上。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本来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爸爸的疼爱和妈妈的照顾,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罪恶的战争却剥夺了他们所有的幸福,一夜之间他们都成了一名孤儿,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光明、没有了希望,只有一双渴望和平的眼睛。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说些什么?(4~5人汇报)

  师:同学们和老师此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沉重,但是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要对明天充满信心和希望。现在世界各国都加入了世界和平组织,就是为了维护我们这个家园的安宁。我们现在就要好好珍惜每一天,让和平的阳光照耀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因为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我们才能辛福,快乐地生活。同学们就把你们对太阳感情读出来吧,你觉得怎样读更好的表达此时的心情,你就怎么读。(学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给在坐的老师们听?好,全体起立,我和你们合作好吗?我来读题目。

  师:三、六班诗朗诵现在开始──太阳是大家的。(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自由写作

  师:同学们我知道此时你们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话要写。现在拿出你们的笔在书中空白处写一下吧。你可以选读了课文你 的感想,或者续写第二小节,开始吧。(学生开始写作)

  师:写完的同学就站起来念吧。(4~5人汇报)

  二、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说太阳是谁的?是你的?还是我的?

  生:是大家的。

  师:太阳是大家的,是太阳给了我们温暖,是太阳使地球万物充满着勃勃生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好,回去以后,把这首诗背给你们的父母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三、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请选择:亲情

  友情

  爱情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

  嫂子

  牛郎

  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牛郎

  老牛

  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

  教学“舔”字)

  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

  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

  牵红线

  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

  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

  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三、小结:

  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故事的内容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生字,理解“妩媚万分”、“触景生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结合课内外资料,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⒊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⒋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并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

  ⒈积累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⒉体悟维也纳森林和惊世之作诞生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森林中的动人故事赋予维也纳森林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媒体演示,师述: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更让人难忘的维也纳时时离不开音乐。

  ⒉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⒊今天,我们将来到维也纳又一个著名的景点,一起去《穿越维也纳森林》。

  二、整体了解

  ⒈打开书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初步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维也纳留给你的印象。

  ⒉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小结板书:优美的景色动人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

  ㈠优美的景色

  ⒈课文是怎样描写维也纳的美景的?

  ⒉交流,出示:

  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⑴正音:淙、妩,理解词语。

  ⑵指导读句。

  ⑶带着美好的感受读这段话。

  ⑷指名读,齐读。

  ㈡动人的故事

  ⒈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确实令人陶醉,但我想他之所以闻名天下,绝不仅仅因为这些。(引读第三节一、二句)

  ⒉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惊世之作,这样动人的故事,你又了解了哪些呢?简单交流。

  ⒊选择你喜欢的故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故事会留给你那么深刻的印象?

  ⒋交流:

  ▲施特劳斯的故事

  ⑴指名交流

  ⑵理解:触景生情。

  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了惊世之作。

  ⑷完成练习:

  在维也纳森林中,施特劳斯欣赏到了这样美丽的画面:,他感受到了 ,于是,他。

  ⑸指导朗读。

  ▲贝多芬

  ⑴指名交流。

  ⑵出示补充资料,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指导读句。

  ⑶贝多芬之所以称得上伟大就在于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出示补充资料。

  ⑷谈谈此时最大的感触?指导读句。

  ⑸整段朗读。

  ▲舒伯特

  ⑴交流所见。

  ⑵我们是不是也能通过这些来想象当年的场景。出示:

  磨坊菩提树水井舒伯特故居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清晨。

  ⑶指导朗读。

  ㈢情感升华

  ⒈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⒉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⒊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

  你

  你

  你

  四、拓展

  ⒈领会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记的特点。

  ⒉进行写作迁移。

  板书:

  穿越维也纳森林

  优美的景色

  永恒的魅力

  动人的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9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8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