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现象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光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现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现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光现象”(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小学自然课学过。
师: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
师(板书):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蜡烛、电灯
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称之为光源。
像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
3、设计实验。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展示:
生A:用激光手电沿白纸照射,显示轨迹……
生B:沿激光射出喷雾,发现一条光束……
生C:激光手电(蚊香)。
生D:激光手电(水)。
5、分析论证。
师: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6、评估。
师:同学们想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结论)——评估
师: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有没有同学也验证过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展示)。
没有(师:请同学再设计实验,探究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边讨论,边实验)
(生讨论,师指导)
展示:
生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生B:激光手电斜射盛水的酒瓶,光发生偏折,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师: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出示课件)
师:嗅,原来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发生改变!可见老师的猜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刚才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
师:对比这三种现象,此时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请分组讨论。
7、提出问题:(生讨论,师指导)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有时传播方向变了?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什么情况,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在什么条件下光沿直线传播?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并提出了这么多新问题,下面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科学家,探究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8、假设。
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指板)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讨论)
展示: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板书)
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
生:实验中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物质(水)时,方向变了。
师:光从一种物质(体)射到另一种物质(体)时,说明光经过了几种物质?也就是说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9、设计实验。
师:到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来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说说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展示:
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
B、激光手电斜射有烟雾的白酒瓶。
C、激光手电照射玻璃砖。
D、激光手电斜射烧杯(奶或红酒)。
师:我们看不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否改进?
10、分析论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指板)。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否说出光在什么条件下方向不改变(沿直线传播)?
师:(补充板书)1、特点: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评估。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今天所说的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不很严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做进一步研究。
12、应用。
课件:(1)开凿大山时,为什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2)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毛毛想想在烈日下怎样防晒?)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桌子对齐,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做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三)光速
师:节日放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响声,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生:(讨论)光速大于声速。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请自学课本。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故事中有哪些物理知识?
光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光现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光现象教学设计3篇12-28
磁现象教学设计11-1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2-04
光与热教学设计12-03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0-20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08-14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11-06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10-24
《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01-28
司马光教学设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