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24 09:08:2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9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工作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9篇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术条件分析

  1、学生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从感性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小学自然课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一般来说,只学了最基础、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学的知识相对简单。作为一门新学科,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

  经过五年在三中教学战线的磨砺,基本把握了中考方向,掌握了初中物理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用的教材是苏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兴趣、理解规律、探索方便为基础设计教材结构。书中包含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的话题,充分体现了STS思想,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收集一些非常有用和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如简单的机械和动力、电学、能量总和等。知道物理不仅指物理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能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用科学的术语和简单的图表描述实验结果。

  2、流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研究物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问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具备收集和处理初步信息的能力。

  (3)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总结出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来解释一些具体问题。有初步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科学知识有渴求,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有勇气在日常生活用品或新装置中探索物理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愿意参加观察、实验、生产、考察等科学实践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够体验到克服困难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科学和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四、具体计划和措施

  1、加强自身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加强教学科研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参,注重教材体系,把握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存在的各种实验,利用好实验。

  3、认真备课,根据不同的班级类型精心设计每个学习计划,让学习计划真正为课堂和学生服务,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来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每天让学生提问;建立“错题记录本”,以免漏掉任何错题;并引导学生预习、复习、解决问题;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做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写作业或少写作业,禁止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学习,成为终身的乐趣。

  7、对学生要求严格,不能放松对任何细节的管理。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要严而有情,严而适度。凡事以事实推理为主,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指责。

  8、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和运用科学的兴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里有很多科学家、爱国者、唯物主义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六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高三下学期就是最关键的时刻了,过完之后就是紧张的全国高考。这一学期的教学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尤为关键。下面是关于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这份高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以及工作思路和措施,以及教学计划进度安排等信息。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备课组内教学、教研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有条不紊。 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和苏州市“三项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1。制定教学计划

  依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表,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钻研新教材,搜集、整理、研究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根据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每周备课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明确。布置作业、练习统一。编制练习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活动,强化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积极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吃透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反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用思维能力。

  (基本要求及措施):

  1、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团结协作,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严格做到复习进度、作业、练习“三统一”切实把握教学各个环节。

  2、认真研究教材、考试大纲,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积极配合学校安排,扎实做好分层教学,认真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和关键生的补差工作,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认真研究“教法”、“学法”,认真收集高考信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做最后冲刺。

  5、充分利用有关资料,科学合理选编作业,精练精讲。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注重教与学方式转变、创新和实践潜力的培养,采用“自然分材教学”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方向,以探讨学生的实践潜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以大力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结合学科特点,构成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工作重点:

  1、自然分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自然分材小专题研究。

  3、加强和规范师徒结对活动。

  4、组织组员用心参加县市教研活动和各项评比。

  四、主要工作:

  1、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本学期继续要求和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群众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并定期做好学习心得进行交流,透过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密切联系教学实际,透过理论的运用,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

  2、高三物理教师研究xx年高考要求,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在强物理化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潜力的训练,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高一年、高二年应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构成共识,明确新课程目标,提高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潜力的培养,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

  3、组织本组教师继续研究教材,学科指导意见和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全面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明确教学的方向与思路,继续探讨新的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策略,扎实搞好教学,努力使教学质量上台阶。

  4、教研活动做到资料落实、时间保证,确定每人最好组内讲公开课一次,并做好评课、议课,每位教师留下详细记载和学习心得。

  5、多交流,共提高,要求组内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期至少听课20节,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潜力。

  6、收集本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校领导反映、汇报教研活动及学科教学工作状况。

  7、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所确定的教研专题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理论,帮忙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构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考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总之,我们物理教研组全体组员将在思想上与学校工作思路和要求持续高度一致,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将新学年物理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中职新生的基础相对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愿意去学和探究。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中专一年级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高教版物理(电工电子类)的教材。物理(电工电子类)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1、注重基础。2、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3、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4、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物理(电工电子类)的教材是整个中职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对口升学考试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中职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中专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一年级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电工基础》和对口升学考试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测试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学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基本情况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

  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学习的轨道。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⑷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今年市教研室提出教改重点:继续推行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的推进教研教改工作,更有效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们物理组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学建议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首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能力。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发挥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生动、有趣、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物理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其次,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物理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切实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

  (二)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尽管知识和技能的难度降低,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纯知识的考查在减少,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亲手操作或没有认真观察研究,将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想想做做”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这不仅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五)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实行教学资源整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认真组织本校各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联系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大致统一的教案和学案,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三、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要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质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后一名学生,不放弃最后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6、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争取计算机达到高级水平。

  7、做好特长生培养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发现特长生,并积极做好特长的培养,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8、建立健全成绩检查评价制度。精选习题,认真批改作业,在作业批改中坚持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9、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建立“典型题目集锦本”,做到聚集精华,举一反三。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10、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获取知识。

  11、在学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小老师”作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议,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毕业班复习教学的总体要求:

  (1)要注意加强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性试题训练;要注意加强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实验试题中应兼顾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信息,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应用意识与能力的考查,并体现了人文性和教育性。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

  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

  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

  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中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声波:因为比较抽象,在这里不宜进行展开,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造型让学生头脑中初步产生一个模型即可。

  声速的估测: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到估测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入启发,让学生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探究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下组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同学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二)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三)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说明

  1.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树叶吹奏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地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探究性活动二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源)──人耳(接受体),中间为传声物质(即课桌)。

  活动: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问题: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讨论: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提出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单?传声物是什么?把发声物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下组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

  问题:空气可以传声吗?举事实说明。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 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同学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比两个同学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①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②抽气后再放入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后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四、声波

  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学生实验: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是类似情形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五、声速以及估测

  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媒体显示: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说出实验方案。

  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

  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

  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测时间的工具也尽可能准确。当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应该给予鼓励。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心得10-22

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7篇05-17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09-05

物理教师教学心得08-04

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7篇05-21

中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五篇05-16

小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6篇05-08

小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九篇05-06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04-16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锦八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