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5 14:37: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

  《乌鸦和狐狸》是一则寓言故事,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描写了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叼在嘴里的一片肉,揭示了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很感兴趣。

  课文的亮点在于狐狸和乌鸦的对话。把对话读好了,读出感情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就随之了然于胸了。

  我整堂课都围绕着狐狸“狡猾”和乌鸦“爱听奉承话”这个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这一教学中心。

  课文的结尾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课文没有写乌鸦被骗了肉后是怎样的,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教学时,我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乌鸦被骗后,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下次又遇到这样的事情,它会怎么做呢?请你续编这个故事。” 引导学想象,有的`学生说虽然乌鸦明白了不能轻信别人的好话,但下次又受骗上当了;有的说乌鸦吸取了教训,认真分析,不轻易上当了。这样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思考时、表达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练兵场”,然而课外也不可忽视。

  课余,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其他一些童话小故事,我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即使一遍不懂,多读,总有“读透”的一天。我告诉学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会读,会说,会用,便是“读书”的精华所在。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2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想要学。

  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3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一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

  教学本课,除了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外,重点是以找准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指导思想,用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的方法,达到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上完这一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词句训练。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本课在低年级阅读课文中篇幅比较长,共有6个自然段,而且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如果不抓住重点进行教学,采用“平推式”,由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到课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一些琐碎的、缺少思维价值的问题,既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发展思维、锻炼思维,从阅读当中来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

  那么,如何摒弃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讲解呢?那就必须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强化词句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字训练。

  二、《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经过,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和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

  如:第2自然段,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是狐狸装出一副笑脸,向乌鸦表示问候,在这句话中,“您”、“亲爱的”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我又设计了一句话:“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你好,乌鸦’。”用小黑板将这句话写出来,让学生读读,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通过读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装笑脸,对乌鸦表示亲热,实际上是想骗到那片肉。这样讲解,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教学就有深度,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对课文的认识也必然深刻。

  三、抓住课文语言描写生动和拟人化的特点,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

  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读讲法”为主,从初读到精读、熟读,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第一步,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反复读,并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即可,而不要求一上来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通过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文章的第4自然段,写狐狸对乌鸦极力吹捧、奉承。我先让学生读读狐狸说的话,问学生:“狐狸共说了几句话?”再读第一句话,问:“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然后让学生读读第二句话,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读。接着问:“乌鸦的羽毛漂亮吗?谁听过乌鸦的叫声,请站起来学一学?”通过读、思、议,让学生认识到乌鸦的羽毛不漂亮,叫声不好听,这是狐狸对乌鸦说的好听的话,奉承的话,目的是想让乌鸦张开嘴,把肉骗到手;对狐狸说的第三句话也是先读,理解,再读。总之,对整个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先读读,再理解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第三步,在总结全文时,也要朗读。要读全文,通过读全文,让学生整体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这样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恰当地回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领会。我认为这样教,才是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训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自读能力,特别是培养其自学能力。

  另外,这篇课文是则寓言,采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学生喜欢读,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鸦心里的`想法:愿听好话,虚荣心强。所以,我多次设计了“狐狸、乌鸦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想象思维的训练点。如:“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心里会怎么想的?”“乌鸦听到狐狸问候它的孩子,会怎么想?”“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它是怎么想的?”等,并启发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地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强化了读的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训练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另外采用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大胆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量的训练。课后,我又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对课文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因此就达到了发展语言与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4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怎样上才能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一、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谁对谁说‘亲爱的’”,你向谁问好时会用“您”,学生联系生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只狐狸的虚伪、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层。其次,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当时狐狸在讨好乌鸦时的心里话来感知狐狸的“狡猾”,嘴上是甜言蜜语,心里却讽刺、挖苦,别有居心。在“口蜜”与“腹剑”的对比中,狐狸的狡猾形象就跃然纸上了。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孩子们会露着“做作”(表现狐狸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温柔的语气去讨好“乌鸦”,有的孩子在“骗肉”时还会晃着脑袋。一脸的“亲切”样。边悟边读,学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2、读中悟。朗读是感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种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读中,其实已经进行了一种角色互换,自己显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中的乌鸦。他们在绘声绘色的演读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认识。

  二、营造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充满自由和欢乐的。学生只有在一种活泼的、开放的氛围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去演,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去表现自我。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未必每一位孩子都有上来朗读、表演、发表见解的机会。于是,在朗读表演中,我设计同桌互演,让每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感悟体会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化整为零,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文道结合”,在语言训练中,不露痕迹地揭示寓意。

  低年级的`孩子,最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最喜欢表现自己。寓意的揭示是在朗读的层层铺垫后分三步呈现在孩子的眼前,植入孩子的心里。第一步是在学完课文后,先让孩子说说,你现在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然后,我故做疑惑地问:“共同生活在这树林里,难道乌鸦不知道狐狸是很狡猾的吗?”孩子马上争着要表现自己,说“乌鸦爱听奉承话”,说“乌鸦得意忘形了”……孩子在这里其实已经基本意会故事的寓意了。第二步,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环节:乌鸦后悔极了,连连用翅膀拍打着自己的脑袋,不停地责备自己:“______________。”其实,乌鸦自我责备的话,就是这则童话故事的寓意。最后,我出示三句名言,让孩子帮忙送给乌鸦(你想送乌鸦哪一句就把哪一句多读几遍)。孩子可以在这三步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寓意,并能铭记于心。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最后两步,由于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只能匆匆地布置学生课后去说,课后去读了。

  四、上出低年级语文的味道。

  低年级的语文,除了活泼开放,重视语言的发展,朗读的训练等等,学生对字词的认读、识记、理解与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这是借班开课,课前,孩子只是读熟课文,自己认读生字,因此,在课堂上,我很重视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认读,对于一些生字,我给孩子注了拼音,提醒学生把音读准,特别是“一”的变调。我还帮助学生通过联系图片,创造性的想象来识记生字“叼”和“肉”,拓展学生“一()肉”的了解,体会“片”的用法。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5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为了指导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板书演示和揣摩人物心理的方式,有效引导孩子们学会用此类方法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下面主要说说揣摩人物心理这一做法:

  1、狐狸的心理。当狐狸来到树下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时,我问孩子们:狐狸会想些什么?接下去的问题:狐狸眼珠一转,他会想些什么?当第一次乌鸦没有回答,狐狸会想些什么?当第二次乌鸦还是没有回答,狐狸又会想些什么?当狐狸叼到肉之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乌鸦的心理。当狐狸第一次套近乎,我问孩子们:乌鸦会想些什么?接下去的问题:当第二次狐狸问候乌鸦的孩子时,乌鸦会想些什么呢?当第三次狐狸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时,乌鸦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当肉落入狐狸的嘴之后,乌鸦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举动?

  通过这样的`问题追问,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想人物之所想,从而更深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进行角色朗读。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6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次课我主要有3个环节:教授新课、语言能力训练、生字教学。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是一寓言故事,与《狼和小羊》一样,都选自《伊索寓言》,但文字上作了一定的改动,更便于儿童理解。文中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上叼着的一块肉的故事。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描写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全文重点,深入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接连施计是课文的难点。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世间哲理是突破本文重点和难点。

  课文刚开始我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在电脑画面中走进一片树林,看到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听到头上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然后大屏幕显示画眉、百灵鸟、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从外形和羽毛的颜色中感知这些鸟的漂亮,再显示乌鸦(黑色)的图片,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乌鸦的外表并不美丽;用同样的方法把百灵鸟、黄鹂和乌鸦的叫声对比,让孩子从听觉上感知乌鸦的嗓音并不悦耳。通过这样的对比能让学生真实的了解乌鸦,方便学生在学习时能分辨狐狸的第三次谎言。在读课题方面,我采用了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比较闪光的地方就是,我让学生看课题,让他们找出课题中的字在读音和字形上要求大家注意的,这点比较符合二年级语文中重点指导字词方面的教学要求。有效指导朗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狐狸对乌鸦三次欺骗。尤其是抓重点的字词,让学生理解,在理解中去读,这样效果更好。教学中我还用了换词的方法,例如:课文中的“非常得意”可换成哪些词,学生说出了“十分得意,特别得意,格外得意,很得意……”可以看出学生很理解“非常得意”这一次。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狐狸第一次骗乌鸦的时候,我没引导学生理解狐狸问候乌鸦是真还是假,这样就不能让学生容易感受狐狸骗乌鸦是早有预谋的,只能让学生感知狐狸在对乌鸦说好听的话,最后一次骗不能让学生豁然开朗的理解狐狸是说假话;第二,趣味性不够,这是二年级的课文,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对那些死扳的课堂教学没有太大兴趣,这样就不能完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分角色表演狐狸和乌鸦,那样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的语文气氛会更浓;第三,我在用“()”标出狐狸的动作,用“—”标出狐狸的语言,用“~~~”标出乌鸦的反应,这样要求太多,学生会一时记不住,我应该把这些要求出示在大屏幕上,或者探索更简单的方法,用“—”标出狐狸的话,用“~~~”标出乌鸦的`反应,这样相对会更好些。

  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了《狐狸和乌鸦》的续写,“肉被叼走以后,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碰面了……”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让学生换位思考,结合乌鸦变聪明了、狐狸被气和乌鸦还是被狡猾的狐狸骗的两种情境来想。学生的思维独特、大胆想像让课堂增色不少。在学生说、写过程中,我注意到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就小学生而言,想像力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就越生动;想像力越活跃,语言也就越有丰富多彩。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整堂课中,我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适当点拨,参与到学生当中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使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融洽。学生们在自由畅想的同时更加感悟到爱听奉承话是多么的容易上当受骗这一生活哲理。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8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

  一、初读课文,自主思考

  1、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⑴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⑵狐狸是如何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的?⑶狐狸骗到肉后有什么表现?通过启发诱导,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思路,理清了课文条理,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课文,合作感悟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故事浅显而寓意深刻,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新理念,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人物”,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故事中狐狸和乌鸦这两个特定的“人物”,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狐狸骗肉的动机、骗肉的过程、骗肉后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2)乌鸦是怎样上当受骗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分组评说,各抒己见。同时,引导中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中折射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抓对话,谈感悟。在把握“人物”特点的基础是,我着重围绕狐狸和乌鸦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从狐狸说话的称谓、语气、内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再分角色朗读,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使他们的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三、启发想像,主动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制,而想象是无限的。”《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延伸课文。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两道口语训练题:《乌鸦被骗之后……》和《狐狸骗到肉之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发展,多侧面地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学生有的从乌鸦被骗后终于认识到“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等方面去续说;有的结论为诚信之道,从狐狸的“欺诈行为不可取”方面去续说等等。这样的教学,既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之,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课文,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我正是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习得的学习过程,真正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乌鸦和狐狸教学反思

  估计这篇课文的年纪应该比我大得多,因为我小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再次看到这篇课文真的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篇课文内容非常的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也丝毫不费力,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朗读上。

  其实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朗读起来,自然流利了很多。唯一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于课文人物的语气把握与我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对于狐狸的狡猾,学生读起来总是奶声奶气的,我听不出来狡猾来,反而觉得有点无辜的样子。这当然与学生的年纪和对于课文的理解,平时的练习密不可分。我在教学时发现,男学生喜欢读乌鸦,因为乌鸦只有一句台词?女学生喜欢读狐狸和旁白,莫非是句子比较多的缘故?其中,我试着对男女生的进行角色调换,虽然感觉不错,但是似乎还是女生读得好一点。于是,我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男女比读的环节,把小家伙们的积极性一下子都调动起来了。如此一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狐狸这个形象,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非常的狡猾。这种观点符合大纲的说法。一种是很聪明。虽然这种想法的孩子不多只有两三个。可是,让我觉得很意外。这在我们小的时候似乎不能算是对的,可是现在想来我觉得孩子说的也没有错啊。狐狸要是不聪明怎么能骗得了乌鸦和他嘴里的肉呢!所以以上两种观点我都算是对的。当然,前提是万一在考试的时候还是首选第一种答案。希望孩子真的能懂……

  纵观本节课,有几个孩子表现比较突出:车德鑫、张茹淇。这两个孩子平时不是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读课文。但是这节课这两个孩子不但积极主动举手读课文,还能回答比较有难度的问题。看来,生动的课堂是改变孩子的最有效手段。这值得我以后借鉴运用。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用生动、连贯的语言续编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教师做狐狸的模仿动作,请幼儿猜一猜:这是谁?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2、提问:乌鸦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它有什么缺点?

  二、学习故事:(边看多媒体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看见了一片肉会怎样?会打什么坏主意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1)狐狸是怎么骗乌鸦的?(请模仿狐狸的语气回答)

  (2)听了狐狸的赞扬,乌鸦会怎样呢?

  3、欣赏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

  三、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师: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续编故事:

  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续编故事

  (1)讲道理或求情

  (2)想办法再骗回来

  (3)采用战斗的方法夺回来。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两个小动物各自有各自鲜明的个性。通过他们两个动物之间的三次对话,揭示了一个不能轻信别人的好话的道理。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三次对话,从而把握寓意呢?首先,我自己认真理解这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了解到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这一兴趣特点,把整个故事制成了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课件,师幼在讲授、问答、讨论中加强互动和联系的活动方法。然后,根据该教学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本次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太多,幼儿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活动的目标并未真正达成。

  大班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二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他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

  3、讲述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小朋友们,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

  三、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狐狸的图片,很快调动了幼儿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儿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不由得跟着我一起说起来、演起来。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儿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在本次教学活动讨论环节中,我很自然的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幼儿大胆发言,气氛热烈。但是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特别是在讲述故事寓意时,教师教代的不明确,教师应先组织好语言。

  大班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三研)

  活动目标:

  4、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5、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6、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段故事

  师:乌鸦为什么这么开心?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那它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二段故事。

  狐狸是怎么做的?它对乌鸦说了什么?

  狐狸骗了几次都没成功,它会放弃吗?它会想什么更好听的话来骗乌鸦呢?

  3、欣赏最后一段故事

  狐狸这次骗到肉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三、猜测故事结尾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一得意,唱起歌来,嘴里的肉掉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总结前两次的经验,这次的活动准备的更加充分。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突破幼儿学习的难点。孩子的学习欲望较高,都愿意边听故事边看动画片,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之中。同时我还通过让幼儿学说动物对话,学做动作来理解故事寓意,孩子们都能主动去学说对白,学做动作。但是教师小结寓意这一活动最好放在欣赏完动画之后,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小结。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0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屏幕上的两只动物是什么?(狐狸和乌鸦)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示题目:狐狸和乌鸦

  二、教学过程:

  1、 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学生书空

  2、初读课文,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利用多种形式要学生来读。(自由读、齐读、领读)

  4、再读课文,提要求:边读边画自然段

  5、狐狸和乌鸦因为什么碰到了一起?(一片肉)找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狐狸什么反应?(馋得直流口水),他会想什么办法得到这片肉呢?

  6、自由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用----------画出狐狸的话,用~~~~~~画出乌鸦的表现。

  7、分别找学生读出所画的内容

  8、总结全篇:学生填空说出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为 ( ) ,狐狸和乌鸦碰到了一起,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奉承话,乌鸦慢慢地( ) ,最终丢了肉。

  9、指导生字:

  出示两个新偏旁:“贝”和“羊”

  (1) 学习生字“赔”和“差”,指导偏旁、字的结构、组词、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2)让学生在田字格纸上写两遍,把写得好的字在投影仪上展示、评比。

  三、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课后生字描红

  《狐狸和乌鸦》反思

  在执教了《狐狸和乌鸦》这节课以后,听取了其他老师很多中肯的建议,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忽视了教师的范读。这节课我讲得是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在读课文过程中,我忽视了教师的.范读作用,一直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领悟,应该在教学一开始先由我进行范读,告诉学生在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朗读中更有针对性。

  二、忽视了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把握。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直接进入了教学课文中,忽视了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的整体感知,二年级的学生有能力把课文的大意说出来,这也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好机会,这一点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注意的方面。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紧凑。在教学课文时,由于让学生找狐狸的话和乌鸦的反应浪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生字指导没有完成,自己的课堂语言应该再精炼些,环节设置的更紧凑些,这样相信后面的生字环节是可以完成的。这次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我的教学水平会逐步提高。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1

  《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爱听好听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课后自己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2、 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然后举一反三读好第二、三次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情感,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

  3、精心设计训练,教法灵活创新。教学第一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归纳段落意思并练习说话,然后老师贴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狐狸和乌鸦的住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从狐狸和乌鸦的对话入手,通过比较辨析和理解“眼珠一转、赔着笑脸和摇摇尾巴”等几个词语,悟出肉的来之不易,为领悟寓意打下基础;第六自然段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狐狸得到肉跑掉之后的心情,并进行说话训练,在理解中融人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4、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如贴图入境,表情朗读,头饰表演等,大面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阅读(如:边读边做记号、边读边演)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6、师生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7、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8、最后环节,设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的作业,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同时也扩大了本次课堂的外延,对教材是创造性的使用。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这一重点来设计问题的,但是这些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深奥,但有些问题不是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以至于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的少,教学不能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学手段不丰富,未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2

  这个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完成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讲评。为的是大家再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反复磨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在课堂的达成方面形成一些共识。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年级组三位老师上了这节课。第一个上的是我,因为我不是第一次教这节课了,但是由于我第一次拿《狐狸和乌鸦》上公开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这次授课我沿用了以前课堂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但是稍显老旧。例如,狐狸三次花言巧语骗乌鸦的肉,我的教学设计仍旧是一次一讲,显得拖沓,设计方面没有新意。课堂拖沓导致重要的教学任务“肉被骗走以后”没有完成。

  第二位上这一课的是程晓斐。程老师是我们教研组年轻充满活力的`教师,经验丰富,思路灵活。由于是第一课时,她更加注重识字和朗读的教学。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到了简洁明了。整体分两大块,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二是识写结合,使字形的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学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认识大部分生字,通过读好几个关键词而把课文读好。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扎实有情趣,从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开始,从细细推敲每一句评价语开始,全面地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整个课堂除了生字讲得有点多以外,削弱了读的功能,其他课堂紧凑合理,高效地完成了课堂任务。

  第三位上这一课的是魏亚青。魏老师是我们教研组最年轻的教师,也是新入职的老师。但是这位老师踏实勤奋,肯学上进,同时也很有灵气。在听了前面老师的做课后,她认真备课,反复琢磨,力求比上学期更上一层楼。在这种目标的强大动力下,她在备课方面做到一句话不多,一句话不少;在课堂设计上,稳扎稳打,尽管新意不多,但是字字句句经过推敲,语言简练,目标明确,评价中肯。进步很大!

  在这次讲评课中,我们都从其他老师那里不同程度地学到了知识,有所感悟。在“以读代讲”“生字入文”“生字新讲”等方面达成共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3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它讲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了肉。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读者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设计,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入新课教学。在教学的进程上打破了逐节学习的套路,而是直观地从狐狸如何行骗的入手,抓住描写狐狸言行的词句,理解狐狸三次说的话,明白狐狸的狡猾。

  狐狸三次说的话,是理解的关键,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确的、准确的朗读基础上的。指导学生读好这三次话,先要读准音,读通句子,明白说了写什么,研究为什么这么说,再结合狐狸说话时的表情,体会它的心理,从而正确理解故事的寓意。

  在朗读狐狸的三次奉承话时,我先利用媒体进行醒目显示:先由学生自读,读通句子,扫清阅读的障碍;再让学生知道狐狸是先装成很有礼貌的样子,向乌鸦问候,“眼珠骨碌一转”,“笑着说”;继而亲热的问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动听;并竭力怂恿它“唱几句”。而乌鸦在狐狸接二连三的花言巧语攻击下,从 “瞥一眼、看一眼、不作声”到“得意极了”的动作变化中,学生可以较顺利地理解乌鸦地想法及心理变化。从中学生感悟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爱听好话的弱点。随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去感悟文中的含义所在。再让学生跟着媒体画面试着复述课文,最后进行演一演。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感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寓意。

  本课是读课文识字,通过一篇寓言故事来铺路,让学生进行识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识字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但必须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随着识字时间的增长,学多了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各种游戏巩固等。在本课的识字教学过程安排上,我们首先让生字随着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出现,主要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在用一些问题树立课文大致内容的过程中出现。在学生回答中随即出示生字:洞,骨碌,溜、烟,然后在联系朗读说的话时学习:差、嗓、享,因为有语言环境做依托,学生会感觉学习生字比较有趣、生动。

  课文要求能续编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和丰富学生语言的好机会。在说话的训练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一是 “你有什么话对乌鸦说?”

  二是想象: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这时狐狸又来了——前一个说话练习为后一个练习作了铺垫。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寓意运用在对前一问题的回答中了,因此,在展开想象续编课文的说话环节中,学生就不会毫无方向,这样有铺垫的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思考、组织和表达。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4

  《狐狸和乌鸦》是六年制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爱听好听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2.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然后举一反三读好第二、三次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情感,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

  3.精心设计训练,教法灵活创新。教学第一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贴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狐狸和乌鸦的住处,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第二自然段从“找”字入手,通过比较辨析词语,悟出肉的来之不易,为领悟寓意打下基础;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动笔添画,准确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紧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在理解中融人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4.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如贴图入境,添画理解,表情朗读,头饰表演等,大面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计算机水平有限,课件不太理想,如能是动画的再配上音乐,学生理解就更深刻了。教学手段不丰富,未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15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说:“我认为狐狸挺聪明的”,在这里,我并没有要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纵,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

  故事中蕴含的另一道理: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也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这中,我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点,把它寓于教学之中,于无形之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当我把这个看法说出来的时候,也有几个同学举手表示赞同,说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个性化阅读”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快肉。但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她的孩子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却伤害了别人,这也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能学习。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03-15

乌鸦和狐狸教案及反思06-12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02-2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06-16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11-21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02-17

《乌鸦和狐狸》教案08-26

《狐狸和乌鸦》教案01-3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