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17:13: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由于有实际生活做为知识的支撑点,因此学生较顺利的掌握了新知。但发现还是存在两个计算上的错误:

  一、审题不认真,学习欠灵活

  如“做一做”中545-167-145学生无视题中数字的特点,仍旧把167与145相加,没有意识到把两个减数相加并不简便。

  减法运算性质是用来使计算简便的,并不是所有的连续减这样的计算题就要用减法运算性质,而且在运用减法运算性质时也要注意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最佳方案来运算。通过今天的学习,促发学生在分享学习成功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绍提炼知识点,而且着重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回忆,数学思想予以关注。这样,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体系得以较为完美的呈现。以后在计算时要学会观察,再决定方法。多猜想,多验证,其实许多数学家也是这样发现数学规律的。

  二、应用意识薄弱

  如果单一地出示计算题,学生会应用各种定律进行简算,但是遇到应用题,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没有就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照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教学后发现减法运算性质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难,但是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我发现一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时间花的过少。组织教学耗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难免使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探究减法运算性质时过于草率,没有及时有效的练习与巩固。再有请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而班上一些理解比较慢的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特别是减法运算性质逆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跳绳》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第63页——64页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课前我设计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的练习,让学生回顾两位数减法的计算和竖式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醒学生在列竖式计算的注意点,也是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做好辅垫。使学生能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所以在本节课的新知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用竖式计算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的用竖式计算。

  我在展示完课本情境中的跳绳产生的数据后,让学生找完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有强调学生能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材第一次向学生明确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估计意识较差,让他们估计时很多学生直接就把得数算出来了,或者只会说出等于十几或二十几,让他说是怎么想的`,根本就说不来。这时教师没有放任不管,而是将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给了他们,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估计,提高了学生估算意识。

  但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复习时,时间用了比较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二是在让学生讨论算法时,没有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讨论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三是学生汇报竖式的计算过程时,为了赶时间讲解得不是很透彻,没有突出本课的重点。四是我们的估算就是为了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本节课在计算完62-48的准确得数后没有回到估算验证计算的结果,这样学生对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认为估算是可有可无的了。五是对本课的难点100-48这种连续退位的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介绍的也不是很透彻,可能还有很多学生做不来。六是课堂语言不够精练,评价激励性的语言太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整个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我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请学生摆一摆(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然后加深难度问: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紧接着,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这样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分完后,就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摆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马上对于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然后让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如果把咱们班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这个问题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最后用生活中的现成的数学素材为他们留了一个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自己的房间……”真正的将数学纳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可惜本节课我在讲《象形统计图》的时候,我没有着重强调它的画法,导致孩子最后在做《练习七》第2题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从上往下画的,我应该先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的信息,找到分类标准,在涂颜色的时候,提醒孩子们从“下”往“上”画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必须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透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做到:

  一、用心落实素质教育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之后,学生练习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我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用心参与,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光的`延长而减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光。这样就能改变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短处。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这样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可能。

  3、批改作业。

  要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要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我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之后,可给满分,要养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要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理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善教学的依据。在测度卷中,要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要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法进行讲解。期望透过这一改变,以期能让学生从不一样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潜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我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潜力和实践潜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这5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只有在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我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

  《买衣服》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二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通过购物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丰富,循序渐进。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提出换钱、算钱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体验买一件衣服如何付钱,再是帮老师估算100元买两件衣服是否够,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认识人民币之后,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总之,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问题:旧版的大面额人民币在教材中出现了,可是这些人民币早已不常用,大多学生从来没见过。课标上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些已经退出人们视线的钱是否有必要再组织学生认识?会否影响学生对新版人民币的认识?另外,从学生作业反馈上看出,有部分学生对文字题的人民币换算和计算还是很有困难,很难从形象的表象转化到抽象的想象。这些问题,有待在教学设计中妥善处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反思小括号以前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现在新教材改编在一年级下册,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现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编排是用连续减去两次星星,我觉得可能用在购物的场景会比较好。贴近生活实际,且也学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明妈妈做饭时发现没酱油了,给小明10元钱,买一瓶5元的酱油,剩下的钱可以给小明3元买冰激凌,最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元?学生很兴奋地去买东西,算钱。

  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导,去商店买东西一般是怎么付钱的呢?冰激凌和酱油是在同一个店里面买的。售货员是怎样找钱的呢?很快就有学生说,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售货员才好找钱给我们。于是大家都说一共是要8元呢,这个8元是怎么来的呢?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是用3+5合起来的。那能不能用一个算是表示呢?于是就有矛盾10-5+3,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而题目是要先算3+5,怎么办好?顺势就引出小括号,从而学生明白小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小括号,所以我又适当增加了买其他东西的场景,练习的时候就用书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吃东西场景。在练习的时候,强调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加以巩固。这当中学生也知道了小括号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有着自己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我还把括号比作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让老奶奶先走,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记忆住了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杂乱无章随意摆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座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钱进行分类,同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家庭作业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9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例2、例3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例4是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环节。我准备了一些红花和黄花,告诉他们老师要将这些花摆在花槽中,摆一排。然后,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猜一猜老师要摆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说红花,一部分说黄花。然后,我将红花摆上去,猜对的同学很兴奋,猜错的同学有些扫兴,但很快又跃跃欲试。让他们猜第二朵花是什么颜色时,还是有两个答案,当问第三朵花是什么颜色时,逐渐地越往后问答案越统一,以至于不等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齐声按着一红一黄的摆放规律喊出来。我及时地夸他们真聪明猜得真准,学生们各个是乐不可支。我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摆一排花吗?”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猜测。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我公布说:“是奖给这节课上得好的'同学的,回答问题好的奖红花,遵守纪律、合作好的奖黄花。你们有信心拿到吗?”此时,学生大声答道:“能!”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卡通人物聪聪和明明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聪聪和明明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题,这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一个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

  教学例5时,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且能很快汇报出问题答案。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好像没有几个同学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条件,更没有谁主动提出疑问,出乎了我之前的课堂预设,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导学生对题中三个条件再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无用的。在这样被动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学理解了,但感觉还有一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课堂上,巩固练习还不错,可课后练习情况就不太乐观,有很多同学没有分析题中的有用条件与多余条件,导致运用条件思路不清,解题错误。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新课太快,没有突出本课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含有多余条件,所以学生对多余条件认识不深刻。如果开始能创设一个“选一选”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妈妈为小熊准备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该如何选择,你能上来帮助它选一选吗?

  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很熟悉,也一定会愿意积极参与,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选择扇子”,孩子们一定能解释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这时教师再强调“多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为接下去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其次,让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这类问题理解不透彻,只能”现学现用”,不能“活学活用”,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好学,才能学得更好。

  再次,学生还没有掌握取舍条件的方法,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打算在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方面再下功夫,让找出解题所要的条件,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多余条件用虚线框圈起来,加强了孩子对多余条件的判断能力,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

  先说不足:在教学语言上更加简炼,干脆简洁,

  课堂上如果在整体把握中节奏快一点就更好,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时刻激发孩子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法则。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而在这其中,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在这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以及采用介绍算理、强调法则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创设情境法。上课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发新书呢?在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时候,我将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明明班上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在学生讨论说后,再让学生思考40本书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比如;小明他们班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自然地引出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新知识探索

  在新课引入过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新知识探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任务学习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第二步: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19+18=?”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方法的尝试:(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2)、教师(课件出示),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10=20 8+9=17 20+17=37

  生2:19+10=29 29+8=37

  生3:20+18=38 38-1=37

  再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除了口算算法外,我还让学生通过用摆小棒、竖式方法计算。来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教师要板书列竖式的算法,为了强化法则,我采用了编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出示课件:儿歌)这一系列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新知识学习后,我就将带学生进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练习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练习,二是开放性练习。(出示课件)这样做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说)师(课件出示)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生:齐唱儿歌结束。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做到既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计算学生觉得没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好用。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但是口算的正确率却很高。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数花生

  《数花生》一课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花生,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学会用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方法来数100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感觉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还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数一数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课件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4

  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算钱。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3、找钱。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

  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

  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0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3-01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04-1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7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教学反思09-04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04-15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5-1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