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2 08:25: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

  讲过[轴对称]这节课,我有了新的熟悉,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

  第一、要明白课一开始复习对称轴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节课上每一处的教学设计的意图。我想,在这里复习对称轴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本节课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做铺垫吧!

  第二、在我让孩子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这时老师可以指出我们今天钻研的.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比如他们说黑板,课桌时,我可以适当的加以纠正“黑板,课桌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开始让学生指出图形的对称轴时,不能只让她们简单地用手比划一下,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语言上的叙述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规范严谨。比如说:中间那条线是对称轴,应该是“上下两条线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第四、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老师一定要放手,主动权给孩子,重点要让学生说,,然后他们才会画。先让学生找一对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从图中发明两条虚线相交之处有直角符号,直角符号表示两条虚线垂直,这样才会清晰地发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接着再数一数点A和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与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这两个特征要给孩子时间去操作去发明去尝试,尝试才有发明,发明才有创新!耐下心来,总有学生会发明的!

  然后再找其他对称点,去验证这两个特征,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具体的操作,学生是发明不了的。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熟悉。

  第五、在发明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之后,还要指出特殊的一类点:对称轴上的点,他们的对称点在哪?使学生明白点沿着对称轴折过去之后跟谁重合对称点就是谁,从而他们才明白这一类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也在对称轴上。

  第六、要给学生强调画图的时候要用铅笔和直尺,而我在课堂上只强调了画图要用直尺,这一点以后一定改正。

  第七、在讲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最后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类画图题的方法步骤:

  1 “找”,找出图形上的端点或者说要害点。

  2 “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3 “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学阶段的画图,还是要给学生规范方法步骤的。

  我课堂上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假如有学生提出质疑,要及时肯定赞扬,激励他的思量过程,思维习惯,久而久之,数学课堂上该有的思量味儿才会越来越浓!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课前我没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在上课前,我帮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题时,大家都通过动手找到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但是到中午完成练习册时就错误百出,学生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动脑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对称轴这个概念。

  还有,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时,我强调了先找出一些关键的点,我把它称之为“对应点”,学生找出对应点以后就很容易画出另一半,但是由于书本第三题的图形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学生发生错误,但是练习册中出现复杂的图形时就无从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学生画成了上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可能我对“对应点”的强调还不够,方法知道还不到位,在明天学习平移这一内容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今天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的知识准备比较好,因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学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在家折一折,找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对称轴。课上在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后我让学生观察、交流了这些对称轴所在图形的位置后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上用点线画出对称轴。“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在动手对折图形后再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是较为简单和顺利的。第二题中观察图形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无问题,但画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存在的差异就大了。大多数学生出现漏画即找不出全部的'对称轴,这可能还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决定的,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完全依靠动手对折也有些不太实际,正如有些学生说我是把图形想象成怎样对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学生是试着画一画,再想象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这的却比起让他们对折后再画出对称轴是一个飞跃。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自己试着画出些可爱的轴对称图形,同样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1、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4

  今天,尝试上了一堂数学网络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上网速度慢、文字输入慢)再加上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尽管博客网站图文并茂,完全照课本内容顺序安排,有难度的地方还有提示,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是,还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回复,这样会浪费时间。第三,我觉得专题博客网站更适应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象学生做操“齐步走”一样学习,再说网站上还有很多没有学习的拓展性的内容,如:进入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入超级链接,可以到其它有关网站上进行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以补充。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结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使数学学习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专题BLOG网站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有价值。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5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83-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熟练判断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猜一猜老师要剪一个什么图形!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天安门、飞机、蝴蝶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2.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

  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两边一样?

  ②两边重叠在一起。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蝴蝶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

  老师也把奖杯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

  指出:蝴蝶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看来要完全重合,怎样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边说边电脑演示3个图形分别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板书:轴对称图形)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天安门是轴对称图形吗?

  蝴蝶、飞机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中间折痕所在直线,我们称它是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自己指一指其它两张图的对称轴。(课件演示)

  三、识别轴对称图形

  1.试一试。(添个普通三角形)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与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这儿有几个平面图形,猜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2)要想知道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3)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问:几号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②追问:5号是不是?同样都是三角形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给大家看看?指出:看来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具有怎样特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来研究。

  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有提到剪,则剪出来看看,旋转看看,而轴对称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2.第1题。

  (1)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打开课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跟大家说一说

  紫荆花:这个标志你知道吗?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外面的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纹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单独把花瓣来对折一下)

  指出:判断轴对称图形不但看形状,还要考虑里面的图案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老师还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善于观察,勇于想象,发现了许多数学中的生活的数学奥秘。

  四、拓展

  1.判断。

  (1)除了图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轴对称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这些是什么字母呢? (电脑出示:M、E、I、H、A、O)

  (2)拼一拼这些字母组成了什么词语?

  谈话:是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各种各样的对称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如此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欣赏。

  (课件播放:动物、植物、建筑、窗花)

  3.作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称还有很大的作用呢!人们把闹钟制造成对称形状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确定声源的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平衡。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对称现象来装饰、美化环境呢!

  4.创作。

  (1)原来对称有这么多的作用,还有装修作用的。你看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想怎样剪才能保证两边完全对称呢?

  (2)自己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6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开课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纸,告诉学生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只有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礼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后,我快速地开始剪纸,不一会见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孩子们很兴奋,我让孩子们说说老师这怎样剪出来的,因为孩子们观察细致,所以说得准确。由此便引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继,我又剪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这样一节好的教学内容,我当然不会让学生错过动手操作的机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撕或剪出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这一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7

  一、从课堂反思

  1、这堂课从常见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练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很快进入课堂节奏。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转化思想和“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我设置了几个有铺垫作用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引导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学生能说出例题1和课前的引导有相同之处,也说明学生对本堂课的'认真程度比较高。课堂中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懂得了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一定能得到异想不到的结果,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特别是作图完成比较好。但对为什么这样作图就是最短的路线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8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概念课。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双基训练要求是

  1、初步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2、学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曾经何时,我们数学老师们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老不爱学数学?上海市1998年的一份调查揭示:92%的学生不爱学数学。即使数学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爱数学。我们曾经都把这归纳于数学学科是抽象的,知识是枯燥的。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昭示下,我们恍然大悟,我们过去苦苦追求的让所有学生都爱上数学原本根本就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让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原本就没有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学习内容根本就是为了培养数学家的东西。这就决定让学生喜爱数学只能是空中楼阁。记得荷兰的教育家拂雷登塔尔提出:“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新制定的数学课标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结合以上理论,也简要谈谈本人对数学课课改理念的粗浅理解,我觉得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

  1、让学生觉得课堂上他是快乐的。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应用数学。

  3、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着眼于追求单一的分数,应该追求一种更高一层次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作用的东西。所以,本节课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偿试,在把握教材双基要求的同时,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生活数学”、“美与快乐数学”这二条基本理念,力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是美的、数学是快乐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力求让学生用快乐的方式去做数学,用快乐的方式去用数学。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猜——折——画——摆——展五个环节。对于概念的揭示摒弃了过去概念课繁琐的推理过程,改之为游戏、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对概念的应用,也改变已往简单的作业本练习方式,改之为轻松活泼的活动。这样的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活泼的动手实践中发展思维,丰富眼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美与数学的快乐,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不再把数学学习当成是老师要他学的东西。

  本节课中,第一个环节中的游戏的设计,在为创设情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唤醒生活记忆,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的生活原形。为猜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搭路铺桥。第二个环节与第三个环节的折与画,用手指比划,既是对概念的进一步感知,也是概念的初步应用。对新知起巩固作用。练习中用学生喜爱的“爱心”置换课本练习题毫无意义的图形以提高兴趣。“爱心”后面“抽象的眼睛”的对称轴学生不容易画,是让学生明白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乃至思考问题要着眼于整体,同时也是为了下面摆轴对称图形来点启发。第四个环节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与摆轴对称图形,在使本课的学习内容得以综合应用,拓展提高的同时,同时体现一些人文的东西和学科综合的东西在里头,也使数学学习与艺术创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数学回归于生活,就用于生活。第五个环节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成攻感受,同时也为了在交流中从他人的成攻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实现不断创新。最后,对学生课后提的二点要求,是作业的生活形式化。让学生用最乐意的方式实现课堂的延伸。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9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在这节课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教具,让学生在折一折、猜一猜、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一、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理解: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节课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按照新课标要求,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二、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一)从直观的`生活情景引入教学。

  我创设了帮老师挑选风筝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此环节是通过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后,通过动手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自主去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当然这时的表述是不具体的,老师适时点拨,进行示范,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反复让学生折一折,说一说,“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再次让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判断剩余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猜一猜,剪一剪,运用新知。

  “猜一猜”游戏,出示物体、图形的一半,想象另一半,不仅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还为“剪一剪”活动提供了素材。

  “剪一剪”活动,我是先让学生讨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这样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发展,把对称应用到实际中。展示作品,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感受数学中对称这一应用让生活变得美丽。此时我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四)拓展,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三、不足及改进地方:

  1、轴对称图形定义引出太早。针对此知识构建教学环节可以略作调整,先建构“对称”,通过动手折“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后,观察留下的折痕,认识对称轴,再出示轴对称图形定义。这样定义会扎根学生脑海。

  2、课堂上舍得花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的能力却占有了探究“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但我想数学课上知识学的不在多少,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虽然此环节没有按计划完成,倘若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有了验证的方法,这个问题课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0

  一、一段题外话

  4月4日清明,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学生去春游。后来老同学讲了一个笑话。她说清明节那天她们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后让学生写作文。要求写出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行了。有一大半的学生写道:“清明节,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

  无语,不知道怎么说。

  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感觉不是太难。书本上的题目我事先做了一下,觉得学生应该也是能够做的。

  1、操作之后的语言

  今天一上课我就出示了各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很快地就把轴对称图形找出来了。我让学生拿了长方形到黑板前对折而后自己再画了对称轴,顺便规范了一下对称轴的画法。再让学生先想一下,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一下什么叫对称轴,哎,我发现,经过操作学生就是能够说,而且说得是自己的理解,也还蛮到位。

  2、探究部分的难度。

  原题为:试一试找出正方形的对称轴。

  正方形图案简单,学生对正方形的感知很多,找出正方形并画出对称轴并不是难事,可以说,没有探究的价值。

  所以,我把题目变了一下,改为让学生探究想想做做4.

  小组合作: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完成下表。

  正三角形

  正四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边数

  对称轴的条数。

  你们的发现。

  学生一填,马上找出了规律。那就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这一步,还是处理得很满意的。

  3、练习的问题。

  既然是新授的第一课时,练习中就肯定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在预设之中,有些在预设之外。

  譬如第2题。学生的对称轴找不全。

  譬如第5题,学生的图形设计流于简单,缺乏美感。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课的导入时,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新授时,教师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教师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教师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教师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此文转自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好的地方:

  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通过折纸发现每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的条数);

  2、让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由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找对称轴的条数类推出正多边形的称轴的条数,最后让学生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有待改进之处:

  1、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是让学生折、画,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各个环节平均用力,时间安排不合理。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熟悉的图形。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出示了四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在学生猜出结果后就将图形补充完整。很直接的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对称。

  接着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说说你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图形”。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以及它们的对称轴还是不错的,只是从实物上过渡到图上画对称轴时画的就不太好了,掌握不住尺度还有待加强。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4

  一、有效预习、提高效率

  预习 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9-20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4-22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7-27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1-17

《轴对称图形》优秀的教学设计07-17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6-25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范文07-02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8篇03-02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