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0 10:49:03 兴亮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2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25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

  一、真正把握互动对话教学的实质,释放教师的教学艺术。

  互动对话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一问一答,那么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师生互动,只是表面形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真正意义的对话。因此,互动对话式教学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并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例如,“生活中小数信息发布会”,我把小数的意义放置了一种生活化、需求化、个性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表达对小数的理解。再如我充分利用个别学生会读小数这一资源,让这部分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经验,谈谈小数是怎样读出来的?,把个人的学习成果让大家共同体会、共同分享。又如:当学生已获得小数的初步意义后,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

  数小数,小数比小数小吗?”,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以问题答辩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集体智慧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

  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

  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

  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要达成真正的对话,在思想上形成真正的相互回应和碰撞,就必须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对话,质疑问难,达成共识。就拿本课最后一个学习活动“展开练习、拓展延伸”来说吧,我采用了比赛的练习方式。这种方式,从学生的性情、兴趣出发,彻底改变了原由的写写、做做的模式,让每位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把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成果全部释放了出来。在这中间,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成了学生积极互动的催化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比赛实绩,为自己每一轮的学习比赛打上恰当的分数(小数)。这样,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同时用小数来打分,也体现了学生学以至用的思想,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开始谈话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同时提出复习要求:个人独立思考整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看课本,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总结知识收获。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不做记录。但是有的小组竟然又问:可不可以作复习记录。我应允了,学生们进入了整理知识收获的环节,巡视时发现个人复习认真,组内交流积极、有序发言,记录员也很迈力,气氛好不热闹。学生单元知识回顾完成后,小组代表回报整理结果,二、三个小组代表就已经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了。还有很多小组代表很踊跃、举手,我又给了他们机会,不过往后的小组的同学说的是:我们组还会解决(问题),知道了(细的知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争取发表个人意见,开始了对本单元题型设计的回顾。这各环节足有近二十分钟,感觉说的差不多了,我方进行小结: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同时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的很细致、全面,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啊!练习题完成了读、写数、排列大小、把整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及名数改写,不过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只能在下一节数学课来完成了。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出色,既进行了积极思维,又很好的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届可学生的合作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说会解决问题时就可让其进行习题举例(,可让大家解决,这样我设计的`题目会完成的就较少些,不过完成题型却也会很多。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会更多,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4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过程,跳出具体的情境,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意义,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本节课的任务不再纠缠于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而是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数学层面上,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的意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零散、个别、表面的小数现象中,整体、全面、较为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教学思路

  第一个环节,我以同学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几个小数。然后,由学生上台测量两种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出示课件:跑步比赛计算时间、测量体温、量身高、超市物品标价等,都会出现小数,这样小数便产生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将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多少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这样有了直观、具体情境的支撑,从已有的.整数、分数经验入手,引起学生再忆起小数,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数学知识的顺利对接、生成,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我精心构思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将相关的1分米、1厘米和1毫米以及相应表示的分数、小数有序、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呈现数学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不仅归纳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而且类推出四位、五位……等小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更为广泛意义的数学概念。

  二、反思

  1、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误是在备学生的时候,备得不够充分,对学生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把握好,致使在课堂的环节上时间失衡,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太少,缺乏调控课堂的能力。

  2、还要加强自己数学教学专业化语言的使用,还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总之,这堂课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使我懂得了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这就是我在后段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5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使我在汉沽教研中讲的《小数的意义》一课颇为顺利,表面上取得了成功。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经过反思,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还记得《小数的意义》第一次试讲,我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我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对课做了精心设计,而且还对学生可能有困难的地方做了估计。

  课始的商品竞猜,使学生不仅建立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而且兴致颇高,课上到这里,我挺得意的,想今天这节课肯定会成功。

  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我开始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完成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数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后,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难不倒他们,学生抢着说出很多。可这些发现和我预设答案却风马牛不相及,很难由此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没办法,只能再详细的引:大家可以一组一组的观察……。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后,有几位学生举起了手,刘鑫不但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而且人已经站了起来,于是我请他回答。他站起来,得意地回答出小数的意义。他说话的语速很快,说完以后一双眼睛热切地望着我,我明白他在等着我的表扬。啊,他把小数的意义完美的说出来了,如果不是在这里,放到后面他这样说那就太好了,可是偏偏在现在。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个回答不在我的设想之中,一时之间,出现了好几种想法:请他坐下,请别的小朋友回答,不理他;让他说说他的想法;还是……。在我犹豫的时候,学生都盯着我,看来想置之不理是不行了。于是,我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又抛出了问题,“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只有个别学生在东张西望,这时的课堂鸦雀无声,我自己也很紧张。过了片刻,不断有小手举起来。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请崔珊回答。崔珊很有把握地说:“我觉得刘鑫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几分米的分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几厘米的分数表示百分之几,几毫米的表示千分之几,只有这部分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我看见有的学生在暗暗地表示赞同,有的则显得茫然。于是我让学生再观察验证,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新发现与前面发现的联系……

  在汉沽教研中虽然按照课前的设计上得很顺利,但我总觉得没有试讲时来得精彩。为了追求表面的圆满,并没有把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民主教学贯彻始终,全课是我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只不过是我选择能配合我的一些配角。渐渐地,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我为《小数的意义》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织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张“教”与“学”的网。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编织了一张网,或许这张网,我已经结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回想第一节课,成功与失误都缘于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放手并能适时引导,而本课的精彩也由此而产生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6

  1、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

  “模型图”是用来近似地描述或模拟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节课理解小数的意义,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木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简短的回顾与整理让“意义”的教学浑然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课的开始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应该说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探索过程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加强了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保证了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学习分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0.25=25/100以及0.365=365/1000;在第二个层次中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形式来表示出一个个具体的小数,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比较、观察和归结,从而保证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7

  讲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虽很完整,但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差,师生互动不够热烈,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准确有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甚至柏洋这样的学生说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当时内心里就有点恼火,语速和表情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更不敢说了。想想确实不应该这样,要耐心引导,也高估了他们的水平,平时和其他老师谈过也发现学生对旧知识好遗忘。我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

  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会做也正确。比如把10﹑5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但一问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就哑口无言了,不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表达。这时我真正感到学生课堂语言匮乏。四年级是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觉得有些欠缺。(这个班刚接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成功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8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9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0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0.3米0.7米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0.4=4/10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1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习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2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热爱数学。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亲手把一个正方形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再把其中的几分进行涂色的过程来感受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但是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概念课程的表述还是有困难,理解意思但无法自己组织到位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在小组内安排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多让学生开口说,逐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3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习基础,学习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4

  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笔者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

  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

  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学生在做作业时,如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上,表示()个()。有个别学生出错,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个别学生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还要加强练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5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节课为突破概念形成过程,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宽度,并按要求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以“米”,有的同学是用“分米”作单位,有的是用分数,有的是用小数来表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同样是测量一个物体,观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这时引导学生思考:9/10米与0.9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进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再引导学生写出用“米”作单位的百分数和两位小数,以及用“米”作单位的千分数和三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再尝试让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虽然学生归纳语言不很规范,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注重学生探究过程,不仅重视概念形成结果,更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合作、讨论中探索得出小数的意义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6

  本节课的安排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把小数的读写法安排在课的前面是非常好的。在新授中通过揭示“3角为什么表示成0.3元”和“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孩子在用米做单位表示8毫米时,出现了“1米等于100毫米”这样的错误。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孩子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是“1米等于10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这样的换算。对于“1米等于1000毫米”用的非常少,所以,让孩子带尺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想:如果我在出示这一题目的时候,强调一下,这里是毫米,让孩子在米尺上找到毫米是多长,再让孩子找到米是多长,然后放手让孩子合作,发现米和毫米的进率是多少,这样,效果就会好的多。

  在练习中,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想如果在新授中就把这些题目放进去,孩子在练习中就不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比如,说完了“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个问题后,可以问孩子“4角3分等于多少元呢?”这其实是新授中的一个难点。

  板书中“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重要的话,应该板书出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

  练习的安排很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如果讲评时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那就能节省时间解决没有完成的两个问题。

  其实,在教学这节课之前,孩子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和分数,但从孩子的.课堂表现来看,孩子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当中去,针对孩子是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教学艺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7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习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8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19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米尺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米尺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教学安排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利用米尺强化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1厘米或几厘米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由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几米表示几厘米”这一学习难点。

  二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1厘米和几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不足之处:

  1、备课时,备得不够充分,导致课堂上的PPT出现三次明显的错误,我有些犹豫、有些慌张,没有灵活的处理好,这说明教学机智不足。

  2、归纳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我们备课组的设想,要想突破重难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的,但我恰恰在这方面没有做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最后一题中理解出现了一些困难。

  3、口误较多,语言不够精炼,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一直都是老师在讲,没有注重给时间学生自己探讨,违背新课改的目的。

  3、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上课太死板,没有新意,没有充分的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导致这节课很难分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知识。

  4、在课堂上有的内容重复过多,练习过多,应减少不必要的内容,多空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同学及老师一起探讨。把握好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新知识。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略的反思,当然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正自己的不足,根据教学情况对学生做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0

  本节复习课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复习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没有为练习而练习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习而复习,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习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1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分米=()厘米,引出1分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2

  小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一认”(直观模型与实际操作,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填一填”(提供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图写出图中所表示的小数,数形结合)——“拨一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及十进制,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这一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认知冲突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小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三点值得反思:

  1、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问,充分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数学的王国中,激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迷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3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平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平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4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当我打开课件,呈现的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学生们马上就兴奋了,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这下面有什么啊。我说:这个长方形下面有一个很特别的数看看谁能猜出来。当一个个小长方形不断飞走数字一步步凸显一直到8。9这个数出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探究

  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前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熟悉的人民币单位背景中探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个环节。具体的作法是:

  (1)出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角钱。有学生说去买九角钱东西就还剩下一角钱;有学生说把这一元钱换成10角钱再拿一角就行,我请这个学生上台示范给大家看。然后再问:一角钱用元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学生很快写出了1元=1/10元=0.1元。

  (2)我又拿起一张一角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分钱。将上一个环节重复。学生又写出了1分=1/100元=0.01元。渗透了这种等量替换思想后让学生自学书上关于1分米=1/10米=0.1米内容。让学生感悟十进制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四位小数。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那该多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25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2-19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23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2-1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9-22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9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2-27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02-2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反思09-22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