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7 19:03: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1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溶解单元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同学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指导同学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课分为2局部。第一局部: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同学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局部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二局部: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同学们几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同学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协助同学制定一个严密的研究计划是开始定量观察的前提。假如计划不周详,不具操作性,对于同学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结果就会导致实验混乱,出现的误差大,实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本课中我非常注重制定严密周详的计划。我先让同学在小组内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制定计划,由于我在三年级“研究土壤”一课中让同学制定过“研究土壤的计划”,同学上手比较快。然后我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身制定的简单计划,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协助一起补充、完善。在此生生、师生间的交流过程中,对于水量、勺量的界定有了统一的规范,对于如何放盐、如何计算盐量、如何估算最后一勺盐都进行了讨论,这样,同学把一个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在此基础最后让同学用1、2分钟时间修改、完善自身小组的研究计划,先完成计划的小组先领资料进行实验。这样一份较严密周详的可操作性的计划就出来了,这为下个阶段同学的定量观察和减少实验误差做好了铺垫。

  选择典型的有结构的资料是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的重要因素。本课的定量观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或“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的研究方法,“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比“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的研究要求更高,为了能让同学对“克”建立表象,我力求通过资料的选择来达到“勺”与“克”两者的对应,通过寻找,终于找到了一种半球形的小勺子,比较容易控制每勺量的多少。用粗盐一平勺不到1克,后来改用精盐,1平勺刚好是1克,这样就把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的研究要求自然的过渡到了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的研究要求,而且同学对于1克盐也有了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了。

  让同学充沛探究、交流与教学时间缺乏的问题一直是我设计这节课的难点。我们学校采用的是35分钟一节课的授课制,相对于一般学校减少了5分钟。对于这节课,时间问题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第一次试教,我采用的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要求,结果同学溶解实验的时间就需要至少20分钟,最后一节课延长了足足10分钟。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把“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改为“25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能研究出25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同样运用推算就能得出50毫升、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样的教学价值是差不多的,而时间相对紧凑了许多。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放在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上,最后我把时间粗粗的预设为:制定计划(20分钟)、观察实验(10分钟)、交流分析(5分钟)。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同学的交流、探究活动相对宽松了,但是在制定计划的交流活动中由于担心下面观察实验的时间会受影响,有些本应放开的内容没有展开,在如何放盐的问题交流上缺少进一步的强调,最终导致第一小组的实验失败。在最后的交流分析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记录表上给自身组打上了一个“?”。该组同学总结了自身实验失败的原因:一下子放了10多勺盐。提出了下次实验的改进:等一勺溶解后再放下一勺盐,并决心在以后的实验中一定要严格依照实验计划进行,不随意改变计划。“失败是胜利之母“这句话在该组同学上得到了体现,也将同样印证在我们的科学教学实践中。

  开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活动,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形成很有意义。在同学制定计划、观察实验的探究活动中,那份细致、耐性体现在了一群十来岁的小朋友身上,他们的表示不逊色于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结论与科学家的结果是如此的接近。从他们的眼神中,从他们的欢呼声中,我能够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份获得胜利的喜悦感,真为小朋友们感到高兴。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2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课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本课没有什么知识难点,操作技能也比较简单。我的设想是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研究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5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四、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和汇报修改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总体上看,这节课在理念上我是突出了教学生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在教学上强调让学生真正而不是形式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3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溶解单元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课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常会提出的问题。那么,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本课第二部分要重点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们几人一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随后,各小组一边实验,一边做活动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结果。

  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严密的研究计划是开始定量观察的前提。如果计划不周详,不具操作性,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结果就会导致实验混乱,出现的误差大,实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本课中我非常注重制定严密周详的计划。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制定计划,由于我在三年级“研究土壤”一课中让学生制定过“研究土壤的计划”,学生上手比较快。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制定的简单计划,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帮助一起补充、完善。在此生生、师生间的交流过程中,对于水量、勺量的界定有了统一的标准,对于如何放盐、如何计算盐量、如何估算最后一勺盐都进行了讨论,这样,学生把一个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在此基础最后让学生用1、2分钟时间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研究计划,先完成计划的小组先领材料进行实验。这样一份较严密周详的可操作性的计划就出来了,这为下个阶段学生的定量观察和减少实验误差做好了铺垫。

  选择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的重要因素。本课的定量观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或“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的研究方法,“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比“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的研究要求更高,为了能让学生对“克”建立表象,我力求通过材料的选择来达到“勺”与“克”两者的对应,通过寻找,终于找到了一种半球形的小勺子,比较容易控制每勺量的多少。用粗盐一平勺不到1克,后来改用精盐,1平勺刚好是1克,这样就把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勺盐”的研究要求自然的过渡到了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几克盐”的研究要求,而且学生对于1克盐也有了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了。

  让学生充分探究、交流与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一直是我设计这节课的难点。我们学校采用的是35分钟一节课的授课制,相对于一般学校减少了5分钟。对于这节课,时间问题成了我最头疼的问题。第一次试教,我采用的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要求,结果学生溶解实验的时间就需要至少20分钟,最后一节课延长了足足10分钟。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把“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改为“25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能研究出25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同样运用推算就能得出50毫升、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样的教学价值是差不多的,而时间相对紧凑了许多。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放在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上,最后我把时间粗粗的预设为:制定计划(20分钟)、观察实验(10分钟)、交流分析(5分钟)。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探究活动相对宽松了,但是在制定计划的交流活动中由于担心下面观察实验的时间会受影响,有些本应放开的内容没有展开,在如何放盐的问题交流上缺少进一步的强调,最终导致第一小组的实验失败。在最后的交流分析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记录表上给自己组打上了一个“?”。该组同学总结了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一下子放了10多勺盐。提出了下次实验的改进:等一勺溶解后再放下一勺盐,并决心在以后的实验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不随意改变计划。“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在该组同学上得到了体现,也将同样印证在我们的科学教学实践中。

  开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很有意义。在学生制定计划、观察实验的探究活动中,那份细致、耐性体现在了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身上,他们的表现不逊色于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结论与科学家的结果是如此的接近。从他们的眼神中,从他们的欢呼声中,我能够体会到他们内心的那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4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不久的小学生而言,《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是他们第一次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的几个环节,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于制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能说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后一句也是我们这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要帮助学生建立的核心概念,也是本节课要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即本次课的工作目标。所有的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

  在指导学生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勺食盐”的研究计划时,我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关键:1怎样放食盐,2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通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要等上一勺食盐完全溶解后才能放下一勺食盐。较长时间搅拌后,食盐再不能继续溶解就应该停止往杯里加食盐。由于做了这样的铺垫,接下来的各小组的探究活动都能比较顺畅的进行。

  现在我们学校科学科组正在进行“小学科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专题研究,针对此项专题,通过《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

  为了探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勺食盐”,勺子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溶解食盐的勺数,勺子小,溶解食盐的勺数多,得出的结论误差就小,数据越科学。课前我跑了各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买了一次性的烫勺、奶粉勺、铁勺,试教时我用了“伊力”牌奶粉罐里的小勺,这是最小的一种奶粉勺,取一平勺时误差很小,可50毫升水里只能溶解2勺多食盐,学生实验时兴致不高,得出的结论不很合理。所以正式上课时采用了较小的这种铁勺子,每勺(1平勺)食盐约2.4克,50毫升水里能溶解8勺左右食盐,这样得出的结论比较科学。

  2.让学生懂得猜想是有前提条件的。

  当我投影出“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勺食盐”这个问题时,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可以溶解(体积)比水少一点的食盐、可以溶解无限量的食盐(还给出了理由:食盐溶解后看不见了,水变多了又可以继续溶解别的食盐)、可以溶解100克食盐……这些猜想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水平,我把这些猜想的数据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等有实际溶解的数据后进行对比,期望给学生加深印象。然后我适时出示两个大小悬殊的烧杯,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杯子里溶解的食盐会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先要确定一杯水的量是多少,接着我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勺子,提问:勺子大小不同,得出的结论相同吗?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勺子的大小先要确定,得出的数据才有意义。

  3.活动后的分析、提炼,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后,我把全班12个小组的数据展示出来,问同学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最少的组只溶解了5勺,最多的11勺。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生:可能他们的实验方法不同,每次取1勺子的食盐量不相同。

  师:可见实验时标准要统一非常重要。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12个实验小组平均溶解了几勺食盐?

  生:我算出来了平均溶解了8勺食盐。

  师:我们来计算8勺食盐是多少克?2.4 ╳ 8 = 19.6(克)

  接下来讨论交流:

  如果给你100毫升水,你认为能溶解多少食盐?200毫升呢?

  结论: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生:我知道了,水越多溶解的食盐越多。水少溶解的实验就少。

  师:也就是一定量的水只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不是只仅仅停留在得出几个数据,而是希望学生自己能分析、总结出数据所说明的问题,包括能搞清楚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期望以后做实验时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关于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勺食盐的问题,我让学生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得出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据。还通过总结讨论,从数据当中提炼、升华出新的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4.涉及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反馈的信息,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和及时回复。

  这是我这节课做得比较欠缺的地方。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回答、发现,有些是和课题有关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资源,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闪光点或锲入点,及时引导学生研讨、探究,会让我们的课堂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我们的科学课堂会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境界。此节课上,讨论第二勺食盐应该在什么时候放进杯中,有同学回答应该等第一勺放进杯中去1分钟以后,如果老师这时追问一下:为什么要等一分钟?等一分钟以后放还是等上一勺食盐完全溶解后放,哪种说法更加合理?可惜,像这样有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在此前和这节课都有地方没有把握住,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减少留下这样的遗憾。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5

  今天和四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本节课中,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这个探究过程我觉得还比较成功,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我这节课的设计正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一勺一勺的加食盐,边搅拌、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这节课设计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具体怎样操作,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只提出了100毫升的条件,怎样制定研究计划都交给学生充分讨论。这给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08-20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10-30

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06-18

经典教学反思03-08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11-29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06

统计的教学反思06-23

书法教学反思06-15

《离子》教学反思06-08

《太阳》教学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