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具店》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具店》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具店》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学习分类、统计,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培养幼儿对文具店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学习用品的图片,文具实物,幼儿活动手册一第31页。
活动重难点:
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们都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介绍自己知道的学习用品。
师幼集体观察、认识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2、出示学习用品图片,讨论文具应该怎样分?
3、根据文具类别,个别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将学习用品找出来,分类
并圈出来统计并记录学习用品的情况。
4、教师示范在相应的空格里统计出一种学习用品的数量。
应区分汽车、牛奶、皮球、毛巾不属于学习用品之中。
三、幼儿操作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2、互相交流、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文具店》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2、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文具,准备布置文具店及记录所需的.桌椅等。
2、笔、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幼儿结伴,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文具。
教师与幼儿以集体的方式观察、认识收集来的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师幼共同讨论:大家带来的文具怎样在活动室里摆放?
布置“小小文具店”需要哪些材料?大家怎样分工合作?
分组讨论:我们组的文具怎样分?(引导幼儿商定本组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布置)
幼儿分组布置文具店并给文具店取名。
三、小小统计员。
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及不止情况。
同伴互相交流、检查。
四、交流分享。
各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文具店(品名、文具的类别和数量)。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组的不同分类方法。
《文具店》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2.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3.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4.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5.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文具店》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文具店》大班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在《啊哈!小学》的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让孩子模拟小学生活。如课桌的排放、座位的调整,并且每天早上背着小书包上学,晚上背着小书包回家,随时随地地整理小书包等。同时,孩子们带来了小书包后,通过观察、分享、交流,他们认识了各种文具用品,了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动的意图是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阔思路,通过分类、统计、交易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一种实践运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务能力等,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
——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
——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
——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
——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文具店》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文具店》教学设计08-29
大班教案【精选】11-07
大班的教案10-16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教案08-08
(精选)大班教案10-03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经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