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时间:2025-11-03 10:02:20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会的计算解决实际外呢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完成口算本上口算一条,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二、笔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题,并进行评比,看谁能做计算小能手。

  完成第13页第7题。

  ⑴出示第7题,指名读要求。

  ⑵请同学们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⑶同学们分别笔算,并指名板演。

  ⑷将算出的商与估计的商对比,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⒈复习的第8题。

  ⑴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⑶全班交流,交流时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⒉复习第10题。

  ⑴指名读题。

  ⑵出示第1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就是三种糖售价的平均数。

  学生解答第1,2个问。

  ⑶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⑷全班组织交流。

  四、思考题

  指名读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右边一题答案不惟一。

  五、你知道吗?

  五、布置作业。

  第7题和第9题。

  课前思考:

  第7题学生需要应用笔算、口算和试商、调商中获得的经验来判断和估计。要注意通过估计和交流来了解学生对除法计算的掌握情况,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8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要求,明确其中隐蔽的条件,一年有12个月,使学生体会审题的重要。

  思考题的关键是依据竖式笔算方法和竖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突破口进行分析、思考。

  授后小记:

  今天计算占时不多,主要练习一些应用题,发现学生审题不认真,只看题目的表面情况,求平均数就把有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不管求的是什么?也不管算出的'是什么?练习后我请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都拿出来比较,看看谁对谁错?错的可以怎样改?错的求的到底是什么?组织学生探究、分析。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

  教后反思:

  今天是本单元复习的最后一课时,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但今天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时,我发现许多同学对于上学期学习的年月日以及求平均数的知识有些遗忘,特别是年月日。看来要抽空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授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第一单元的练习算是告一段落了,细思量学生的掌握的情况,真是令我担忧。作为老师,面对学生那样的错误真是可以说矜驴技穷。而学生面对繁复的计算不是这儿错就是那里错,也显得无可奈何,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结论是态度决定一切。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9页第五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69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3、完成69页第八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习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69页第6题。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3

  设计说明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

  1、通过情境创设让计算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通过呈现“借书的情境”,结合“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的激励语,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探究新知的目的。

  2、注重数学教学的规律。

  先读题获取数学信息,然后分析信息,进而提起问题,最后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

  240÷40=()150÷50=()270÷90=()

  130÷40≈()93÷30≈()162÷40≈()

  2、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师: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读书。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下面请认真观察这幅情境图。(课件出示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连环画的情境,并配上文字:学校买来92本连环画,准备分给各班,每班30本)

  1、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提问题,列算式。

  ①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取的信息。

  ②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

  ③理解题意,列出算式92÷30。

  (2)探究92÷30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92÷30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

  方法一、估算。

  92≈90 90÷30=3可以分给3个班。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并及时评价)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练习二P7P8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07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检测评价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及依据。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乘法 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5

  教材解析: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能列式?

  预设: 80÷20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预设:因为80里有几个20,就可以分给几个班, 所以用除法计算。

  提问:看着道题与80÷2有什么不同?

  预设:除数是整十数

  谈话:这道题又该怎么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

  2.活动:80÷20怎么口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汇报:

  预设1:因为20×4=80 所以80÷20=4

  预设2: 因为4个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谈话:我们可以借助小棒图来理解,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为一份,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说一说,同桌再说一说。

  提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预设:因为8÷2=4 所以80÷20=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可以把80看作几个十?那20呢?

  预设:因为8÷2=4,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

  指名再说

  总结:在解决这道口算时,有的同学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学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口算,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口算。由于这道题是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写上答。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总结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

  5.同学们利用了以前学习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就叫学以致用,那这两道估算题目你能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估算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

  2.83÷20≈ 80÷19≈

  预设: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学们说的很准确,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

  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数据增大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你还会算吗?请你尝试解决学习单上的题目。

  1. 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板书

  3. 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了不起,这句话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助所学的知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书中做一做,计算接龙

  2.书后72页第1题

  3.书后72页第3题

  4. .书后72页第7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

  数学小史

  板书: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个) 150÷30=5(个)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

  技能目标:正确计算和验算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计算、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研究,得出方法

  1.提供材料:

  2.组织探究

  (1)独立尝试计算并验算(请三位学生板书);

  (2)小小组校对,议一议:谁的得答案和方法是正确的';

  (3)讨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4)完成P118页表格;

  (5)汇报。

  3.汇报:

  1.结合板书,说说计算方法。完成表格,

  2.汇报验算方法。

  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1.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正确。

  1234

  3063121212843529

  306384306

  612512

  612512

  09

  纠正错误,讨论0是怎么来的?

  你想告诉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计算并验算:

  2565224291680382

  2.开放题:

  □601460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应填什么数字?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应填什么数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验算方法是怎样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7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

  4×612×324×4

  24÷436÷1296÷24

  24÷636÷396÷4

  从上面的三组题可以看出:乘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4×6=24这个算式,思考:4和6都叫什么?24呢?(板书:因数积)因数和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2)变化:4×□=24,如何求出□里的数?你有什么方法?如果是□×6=24,你又打算如何求出□里的数?

  (3)由此你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再出现24÷4=6的算式,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想一想: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1.做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并问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2)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

  思考: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会上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标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

  除法问题?

  先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在班内进行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进行交流。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再说一说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练习十五第5题、第6题

  课后感受

  学生对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比较好。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挺活跃的。自我感觉不错。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15、25进行试商的方法。

  难点:灵活选择试商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4= 15×6= 25×4=

  24×5= 15×8= 25×8=

  2.笔算。

  188÷24= 245÷4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后小结:在试商中当商大了或小了时,要用调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240÷26= ,怎么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试商方法,再汇报算法。

  2.学生汇报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教师将三种不同的试商方法和竖式板书出来:

  3.这几种方法都对,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教材第81页“做一做”。

  把你试商的过程说给同学听听。

  5.小结。

  在计算除法时,可以把除数14、15、16和24、25、26分别看作15和25来试商比较简便。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再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每人做4道,做完后互相交流、检查,同时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小组内议一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概括: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这些题的商都是5。

  4.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想想该怎么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交流后,独立完成,小组汇报。

  5.教材“练习十五”第1、5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内互相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试商的方法。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练习巩固和复习前面学习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来计算,感受多次调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试商,培养学生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两、三位数或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并会用乘法验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得出方法

  1、提供材料:如6950÷285

  2、组织探究

  ⑴独立尝试计算并验算(请两位学生板演)

  ⑵4人小组校对,议一议,谁做的对?

  ⑶讨论:除数是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是怎样的?

  3、尝试计算并验算

  111175÷123

  板书几个错例,让大家讨论并纠正。

  反思:通过讨论,你想告诉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总结方法,完成下表。

  一个数除以三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___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__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______________。

  除到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练习

  1、计算并验算25652÷24210548÷293

  2、开放题:

  □601÷460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一个数除以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怎样?验算方法年呢?

  四、课堂作业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1或0在乘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三道题各表示什么意义。

  18十16=( ) 34—16=( ) 34

  提问:减法对于加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

  2。说说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x3 24x6 40x5

  3.说说口算下面各题是怎样想的。

  28÷4=54÷9=40÷8=

  4.引入新课。

  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知道乘法和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学过乘、除法的计算。现在要像学习加、减法的意义

  一样,学习乘、除法的意义,(板书课题)掌握乘、除法一些规律的知识,进一步学好乘法和除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求一共重多少千克要怎样想?

  指名学生口答乘法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追问: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板书出26+26+26+26十26。

  提问:这道加法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26x 5=130)这里的乘法算式求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3)上面这两个乘法算式都是求的什么?(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和加法比,哪种算法是简便运算?(板书:简便运算)乘法是怎样的简便运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概括出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书上读一读。

  (4)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乘得的`数叫做什么?

  说明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在算式下面板书:因数因数积)

  追问:15和4都叫做60的什么数?26和5都叫做130的什么数?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

  现在我们把例2和例1比较一下。例1是已知什么数,求它们的什么?

  指出:在例1里,已知两个因数,求它们的积,用乘法。

  提问:同例l相比,例2的两小题与例1都是哪三个数量?与例1有什么不同?例2与例1在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关系?(结合题意说明是相反的。)

  从例1的算式上看,例2第(1)、(2)题是已知什么,求的什么数?要怎样算?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和例1相比,这两道除法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的什么算法?

  想一想,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概括出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书上读一读。

  (2)提问:你仔细看一下三个算式,除法与乘法是不是相反的关系?除法对于乘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板书)

  (3)在除法算式里,已知的积叫做什么数?(板书: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板书: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板书:商)

  (4)说说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76÷19=( ) 8l÷3=( ) 100÷25=( )

  提问:这里的三个算式表示的都是怎样的一种运算?

  小结:所以,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教学一个数是l或0的乘法计算。

  (1)口答。

  4x1=4x0=0x0=

  (2)提问:一个数乘以1,得怎样的数?一个数乘以0得什么数?0能作除数吗?

  看一看,课本第74页上是不是这样说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乘法?第2题为什么用除法?

  追问: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2.让学生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各怎样算的,并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题图,弄清乒乓球每袋5个,每箱装200个。

  让学生提出乘法和除法的问题,说说怎样想到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请你告诉大家。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 道应用题?(出示"月饼装盒"图,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板书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 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3

  ×29

  387

  86

  124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1)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280÷ =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28 80

  除数412

  商 30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 个乘法算式和一 个除法算式.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5=2380 1653÷( )=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① ÷28=84( )

  A. =30 B. =2352 C. =300

  ②1414÷ =14( )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部分胶片、每组学生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投影)

  1. 表示什么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

  3、把一根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管的几分之几?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二、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3除以7,商是多少?(板书:3÷7=)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怎么办呢?学生一时语塞。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讨论操作

  1、投影例2:工人师傅要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教师让一学生读题,然后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适时点拨。

  师:谁能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钢管的长度是1米,把它平均分成3段,求每段的长,用除法,列式为:1÷3(板书:1÷3),但除不尽,商是一个循环小数,等于0、33……

  师:说的好,但说到商是一个循环小数时,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故声音小了下来。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求法呢?

  生:要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段,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求1段的长就是 米。(师板书: 米)

  师:太棒了。这样所求的钢管长度不再是烦人的循环小数,而是一个简洁的分数。随即指着1÷3和 米,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关系。因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它们相等

  师:由上可知:1除以3,商是用什么数表示的?

  师生共同小结:整数除法不能整除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

  2、投影例3:幼儿园里,老师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师:(1)要求每个孩子分得多少饼,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3÷4=)

  (2)3除以4能否整除?我们能否像例2那样用分数表示它的商呢?

  (3)如果能,那么商又是多少?现在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用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比作三个饼,4人一组扮作幼儿园里的4个孩子,你们帮助幼儿园的老师分一分。看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饼?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点拨,然后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分的。先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个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3个士,拼在一起是 个饼。

  生:我们组是把3个饼叠在一起,先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这一份展开,拼在一起得到 个饼,所以每个孩子得到 个饼。(板书: 个)

  师:两种分法都对,相比来说,哪种分法简便些?(后一种)下面请同学们看后一种的分饼过程。

  投影图形,与书本上的图形完全相同。(制胶片时要做成抽拉式的,使3个饼的士部分可移动)(略)

  据投影的图形,再让学生思考回答:

  (1)三个饼的几分几就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反过来,一个饼的几分之几就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 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3) 表示什么意义?

  四、探求规律

  教师指着两个算式:1÷3= 3÷4= 提出以下问题。

  1、观察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是什么算式?右边是什么数?你能发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了便于发现规律,教师可在等式上画出如下的箭号,并再次让学生讨论。

  1÷3= 3÷4=

  生: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且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2.如果用文字表示:被除数÷除数=

  3.在这个等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4、若用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表示?

  学生板书:a÷b= (b≠o)

  5、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6、分数的各部分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7、综合以上问题,能不能说除法就是分数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师: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3÷7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

  看书质疑。

  五、练习巩固(略)

  六、全课总结(师生共同总结。略)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4

  课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除法的意义和第32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3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把第3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学习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第31页第(1)、(2)、(3)题

  2.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

  (1)这道题(1)已知条件是什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2)这道题(2)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这道题(3)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请一名同学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指名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

  3.做教科书第38页上面“做一做”。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4.做练习七的第1-4题。

  (1)第1题,提问:“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自学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检验学习情况。

  10÷1=(2)0÷5=(3)5÷0=(4)0÷0=

  31÷1=0÷25=10÷0=

  198÷1=0÷987=789÷0=

  四、作业

  练习七的第5、6题。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引入小数除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先让学生独立看懂图的意思,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求出11.2÷8和7.2÷5的得数.,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想出很多方法,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4、在求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引导学生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一、二、巩固与应用:

  二、第1题:注意商中间要补0;

  三、第2题:要注意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补0后再继续除;

  四、第3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要补0。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但有个别同学计算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商中间要补0的题;如:7.42÷7,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小数除法教案07-25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1-22

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12-16

除法的教案10-08

四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06-08

笔算除法教案10-24

分数除法教案12-10

笔算的除法教案12-17

小数除法教案08-21

分数除法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