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小公倍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能正确、合理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谈话法讨论法
操作过程
求12和36的最小公倍数求9和5的最小公倍数
〔12,36〕=2×2×3×1×3=36〔9,5〕=9×5=45
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这两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84)=2×2×3×7
(70)=2×5×7
()和()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5×7=420)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各自()的积。
2.说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步骤。
3.用短除法求45和60,12和36,9和5的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新课
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
12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36。
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7和5118和10815和225
2.两个数是互质数
如9和5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5。
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13和178和72
3.练一练第3题
三.介绍求最小公倍数的一种简便方法--大数翻倍法。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如果a能被b整除,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
(2)如果a和b是互质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a×b)
2.练一练第4题
五.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认真看清题目,选用合理的方法。
六.作业:目标与检测第68页
1.学生口答
2.连起来说一说
1.指名说
3.同桌互说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1.观察这组数:12和36有什么关系?
2.归纳: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观察这组数,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
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学生口答
先填空,再连起来说一说。
延伸练习
反馈与矫正
目标达成情况
《最小公倍数》教案2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约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并分析身边的问题,教材中的铺砖这一实际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课前我特意创造性加入了课前的游戏将公倍数知识蕴藏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前能够感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但是铺砖的生活情境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形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0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熟悉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学生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色圃中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长方形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师课前谈话:各位亲爱的同学,我们已经认识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而且还学会了如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为了表示对你们在学习上的收获。周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带给大家一首最原生态的歌曲,看看我们在共同庆贺的时候,还能在学习上得到什么!
2.师出示歌唱要求:一起来看歌唱要求:男生每2秒唱出歌词“嘿”,而女生则每3秒唱出歌词“哈”。师:大家已经明白要求了吗?一起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关注时钟上跳动的数字,按照要求一起唱出歌词。
3.在学生完成第一次试唱后,教师提问:根据要求,在哪些时钟数字时男生会唱出歌词?大家同意吗?师板书,同时小结(2的倍数)然后继续提出:男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时钟数字,看一看在下一次的歌声中,女同学也能找到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吗?一起准备,请关注滚动的时钟数字。女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请告诉我们,大家同意吗?师板书,同时小结(3的倍数)现在我们把歌声中再加入一点配乐,一起来看。能够做到吗?设计意图欢快的歌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瞬间变得触手可及。而在欢快的歌声中,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运用倍数的知识来说明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数学知识和活动要求的联系。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欢快的歌声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这样的数学课堂也别具感染力。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授
1.看看我们的歌声中,加入了配乐会有多么的雄壮。并播放课件出示要求:男生每2秒唱出歌词“嘿”,同时拍桌子,而女生则每3秒唱出歌词“哈”同时击掌。
2.学生在完成歌唱后,教师提出:在我们的歌声中,只有男同学齐唱,女同学齐唱的歌声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对,还有男女生的合唱。你能找出男女生在哪些时候会一起唱出歌词呢?师板书数字,同时小结(2和3的公倍数)
3.在学生指出合唱时间后,教师相机提出:看来我们在歌声中还找到了关于倍数和公倍数的知识。接下来,让我们带上知识走入生活,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一起来看。
三、引入新知
师:出示张叔叔要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瓷砖在外墙铺一个正方形。(用的都是整块),你觉得可以铺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
1.阅读与理解师:请孩子们仔细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回答,老师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与解答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1)请你通过画一画,铺一铺或者写一写等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并讨论交流各自的操作发现。
(3)小组长对本组交流意见进行整理,填好记录单。
学生分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师:哪些小组使用摆的方法,哪些小组使用了画的方法。请小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组内的摆或者画的成果。配以记录单进行说明或者讲解。
(1)汇报铺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对铺出正方形的过程加以说明
(3)使用记录单,说明铺出的图形各边长度的变化
(4)确定正方形的边长数字是多少?
3.回顾与反思。
师提出:就只有这几种铺法吗?难道就要这样一直画下去、摆下去吗?
生:不需要,只要是2和3的公倍数都可以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看来,我们要把铺砖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公倍数的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了。
师:用这样的瓷砖能铺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吗?能铺出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吗?
师:看来要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找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步奏,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达到知其然而所以然的效果。学生的铺砖环节能够充分感受问题转化的过程,而记录单上数据的变化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回顾与反思中,让学生中我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既对知识进行了总结,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渗透。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看来,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而且也帮助张叔叔铺砖的实际问题。现在让我们带上知识走入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出示:xx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每6人一组,每9人一组都刚好完。而人数在40人以内,人数肯能是多少人?一起来看大屏幕,根据你的阅读并理解,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现在呢?请告诉我们你的结果。
2.练习二
(1)出示练习二。xx班共有学生40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每6人一组都要刚好分完。如果全班同学都要参加,至少还要从别的班借多少人?
(2)阅读收集数学信息。
(3)抽生根据数学信息分析并解答。
3.走入生活第二季:
(1)出示:李老师生日的月份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李老师可能出生在几月份?
(2)师提出:根据阅读,你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出:现在我们可以把问题当中的一个词换作哪一个词?师:月份数一定是在10月,那日期数又是哪一天呢?继续探秘:
(3)出示:生日的日期数比4的倍数多1,比6的倍数也多1,李老师生日的日期数可能是多少?现在你如何分析呢?抽生回答。
五、课堂总结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赞美,顺势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入歌声中,一起找到属于数学的快乐。一起题前祝愿李老师生日快乐。在学生的歌唱后继续追问:
第1次合唱是几秒?
第3次合唱是多少秒?
第101次合唱是多少秒?
现在怀着快乐的心情,你想告诉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一点什么?
在学生总结后,出示结束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使用歌声让学生来作为课堂总结的前奏,既能够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还能够让课堂教学首尾照应。快乐的歌声能够让学生在祝福的同时再一次提升对于公倍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是对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一次感悟,达到了知识渗透与情感育人并行的目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长边铺出2,4,6,6,8,10,…(2的倍数)
宽边铺出3,6,9,12,15,…(3的倍数)
正方形边长6,12,18,…(2和3的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慰问点设在距学校1200米,2400米处。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等)
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
成果汇报:
(1)公倍数有多少个(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
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的倍数的倍数
和的公有倍数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12= 2 × 2 × 3
30= 2 × 3 × 5
60= 2 × 3 × 2 × 5
12独有的质因数30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2= 6 × 2
30= 6 × 5
6 × 2 × 5 = 60)
最大公约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
3 36 45用公约数去除
3 12 15
4 5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36,45]=3×3×4×5=180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处:都用公约数去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不同处: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 65和130 4和15 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益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做一个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隔()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最小公倍数》教案5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75和9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6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第一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
2、复习约分的方法:
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二、运用知识模型:
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第4题。
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第5题。
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三、思考题:
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
四、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四、总结:教学反思:
内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倍数活动:
二、出示题目和8月份的日历:
1、谁能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把这些数写下来。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1、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再观察两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
3、师总结:揭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填一填:第48页
①学生尝试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的理解。
②学生讨论交流找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③还有其他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找公倍数)
4、师总结: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拓展引思:
1、第49页练一练
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
教学反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最小公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法和算理,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引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还学会了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现在你能不能找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写在本子上。
学生做后,反馈,教师按学生的记叙板书: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2、师:同学们用列举的方法,依次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从中选出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好不好呢?请同学们再试一试,找出81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巡视,学生算了很长时间仍未解决,这时有学生提出;这种方法虽然能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但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重点研究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研究算理,探究算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
生:我们通过分解质因数,发现了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我们用短处法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2)师:那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不能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
请学生把12、30和60分别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
(竖式略)
12=2×2×3
30=2×3×5
60=2×2×3×5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数分解质因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备 注
师生逐步讨论得出:最小公倍数60的质因数里包含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2、3,还有12独有的质因数2、30独有的质因数5。
(教师在黑板上将公有质因数、独有质因数标出标记)请同学们再想一想:
A、为什么独有的质因数要全部取上,少一个行不行?
B、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个作代表多选一个行不行?
学生分别进行检验,讨论明确。
(3)师:你们的这个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大家再亲自试一试。让学生把6、8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44分解质因数。
6=2×3
8=2×2×2
24=2×2×2×3
实践再一次征实: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中必须包含两个数所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选一个作代表,独有的质因数全部取上。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2,用简便方法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师:现在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后看课本。
指名汇报,教师板演:
用公约数2除
用公约数3除
只有公约数1,不必再除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得到: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60,也可以这样表示:[12,30]=2×3×2×5=60
(2)讨论:如何用短处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讨论后,指名汇报,请学生打开课本,看与课本上总结的方法是否一致。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求18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
师:现在你能求出810和1350的最小公倍数吗?学生用短处法求得:
[810、1350]=4050
师:你认为用短处法和列举法求最小公倍数那种方法简便?
2、做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3、试一试:求12和36,9和5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试做后反馈;
[12]=2×2×3×3=36[9,5]=9×5=45
(2)师: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
生:36是12的倍数,36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9和5互质,它们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
师:能不能按照你们发现规律,求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口算的要口算。
第一组:9和18200和50
第二组:11和73和8
第三组:14和824和20
小结: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互质,也不成倍数关系,可用短除法求出。
4、做课本第60页第3题。
5、做课本第6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得最小公倍数?
2、这个方法我们是怎样研究得到的?
你认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时,要引导学生学生区分同求最大公约数的区别。
《最小公倍数》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对口令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对出它的倍数1、对9、12的倍数。
2、对出一个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每周都会上微机课,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打字情况,那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呢?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一分钟能打多少个字。学生打字的速度各有不同,教师可进行激励性。如:真不错,你一分钟能打这么多字;打得慢了点,没关系,只要你经常练习,一定会越来越快。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伙伴红红和聪聪都是打字的能手,他俩打同样一份稿件进行了一次打字比赛。
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师:从两个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聪聪用了5/6小时。
生2:红红用3/4小时就打完了。
师:他们两个人谁打得快呢?请同学们当裁判,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比较,教师巡视,了解通分的方法和结果。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比较的?谁打得快呢?
学生交流,教师进行板书。
生1:因为6×4=24,我先把和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4/6×4=20/24,3/4=3×6/4×6=18/24
20/24>18/24,所以5/6>3/4。
红红打得快。
生2:我也认为红红打得快。但是我把5/6和3/4进行通分,都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5/6=5×2/6×2=10/12,3/4=3×3/4×3=9/12
10/12>9/12,所以5/6>3/4。
……
如果学生只有分母是24或12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作为参与者介绍另一种方法。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一下,应有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1)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5/6和3/4进行通分后,再比较大小的。
(2)两种方法通分时用的分母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
教学预设
●不同的地方
(1)第一种方法,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分母的积24作分母,第二种方法,通分时用4和6的公倍数12作分母。
(2)24是12的2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两种通分方法中,12和24都是6和4的公倍数。那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椭圆形纸片上分别写出50以内4和6的倍数,再圈出它们的公倍数。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找的?4和6的公倍数都有哪些呢?生:我先找出4和6各自的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师:如果让你继续找下去,6的倍数还有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还有无数个,也用省略号表示。
生:然后找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师:观察我们找到的50以内6和4的这几个公倍数,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60。因为每两个公倍数之间都相差12,48加12等于60。
师:60后面还有没有?还有多少个?
生:还有无数个,用省略号表示。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找不到最大的一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再来观察4和6的这些公倍数,没有最大的`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小的谁?
生:12。
师:还有比12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我们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了一些认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同桌的同学现互相说说。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出概念(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找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现找了4的倍数,又找了6的倍数,最后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太麻烦,其实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短除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用短除法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书写方式一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案9
教学要求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79和459和122、3和118、10和40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422842
71467146
232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42和28的最小公倍数是:
2×7=14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
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最小公倍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做题习惯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学具:判断卡,选择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
①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求下面各题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口答)
8和 16 13和 26 2和 9 7和 15
教师:对上面几道题你是怎么想的?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
①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最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②两个数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乘积。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2×7=14
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2×7×2×3=84
教师:观察上面两道题,谁能说出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教师:为什么求最大公约数只要把所有除数乘起来,而求最小公倍数就要把所有除数和商都乘起来呢?
明确:求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积;求最小公倍数既要包含两个数公有质因数,又要包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既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短除过程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短除式来表示。例5怎样做简便?(由学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18 75和35 16和72
9和31 20和12 100和30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
③12和8的最大公约数:2×2×3×2=24,最小公倍数:2×2=4;( )
④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2×2=4,最小公倍数:2×2×9×6=216;( )
⑤17 和51。
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1 ②甲 ③乙 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2×3
②2×3×2
③2×3×5
④2×3×2×5
4.思考题。
怎样用一个短除式求下面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8,16和 24。
(四)课堂总结(学生总结)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一个短除式。
2.求最大公约数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五)布置作业:课本80页练习十六,3,4,5。
《最小公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 6
8 12
12 18
16 24
20 30
……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 6=2×3
8=2×2×2 12=2×2×3
12=2×2×3 18=2×3×3
16=2×2×2×2 24=2×2×2×3
20=2×2×5 30=2×3×5
24=2×2×2×3 36=2×2×3×3
…… ……
教师:请观察4的倍数的质因数与4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6的倍数的质因数与6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请观察板书,哪些是18和30相同的质因数?哪些是18和30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请讨论①18和30的公倍数应包括哪些质因数?②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这个最小公倍数包含了哪些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 );15的倍数( );
10和15的公倍数( );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
3.A=2×2×3×5,B=2×3×7,A,B的最小公倍是( ),A,B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 27 36和 42
5.讨论解答:
A=2×5×7 B=( )×( )×5
A,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案12
说课: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是纯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抽象的概念,因此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寻找最佳慰问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学习“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时已掌握了枚举法、分解质因数及短除法,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意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而且,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面来选择探究的问题,这样处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成果汇报时,让学生站到讲台前,讲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并通过实例来补充说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 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 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最小公倍数》教案13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习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习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最小公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学生读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教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数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数,如果继续找下去,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学生举例,教师在4的倍数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数有多少个?(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数”并添上省略号)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有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学生举例,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师谈话: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出示集合图:
4的倍数6的倍数4的倍数6的倍数
4和6的公倍数
三、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分别求出了这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最小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小公倍数的呢?
生说,师写(列举法)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2和69和186和245和353和9
3和57和54和99和11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有的同学找得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2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且是最小公倍数。例如2和6,9和18,最大的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数。例如3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5、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610和83和95和46和59和42和76和8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问题,
出示:
(1)“五(1)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按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人民公园是1路和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设计理念:借助于生活实例进行对知识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让生对抽象概念得以理性认识,而且也能切身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分析中我紧抓关键字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我们今天学习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哪几种情况?
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找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列举法
倍数关系较大数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两数的乘积
《最小公倍数》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练习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
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
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为什么喜欢他?(他聪明、机智、幽默、……)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讲个阿凡提的故事:从前有个长工,在巴依老爷家干了一年也没有拿到一个铜板。长工们于是自发地组织了起来并邀请阿凡提帮他们去向巴依老爷讨工资。巴依老爷含着烟斗冷笑着说:“工资我可以给你,不过我的钱都在我的账房先生那里。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到了某天,他真的从巴依老爷家帮长工拿到了工钱。
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同学们达成共识:要先分别找出巴依老爷、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再找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休息日。)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等方式,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巡视,并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休息日的日期应是4和6的公倍数,而不是3和5的公倍数。
全班交流,汇报。
师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12、24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果阿凡提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那18日这天去巴依老爷家行吗?引导学生明确阿凡提要把事情办好,只有在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都在家休息的日子去才行。所以阿凡提可以在12日和24日这两天去找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
你们猜猜阿凡提会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呢?
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你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休息日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板书“巴依老爷的休息日、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八月份的共同休息日”相应地改写成“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倍数”。
师:“4和6的倍数”还可以怎么说?(4和6的公倍数)“公”是什么意思?(你有我也有、共有)数据“12”是什么?(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式吗?(集合圈的图示方式)
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课题。
2、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实意义的理解。
现在我们再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图,一些小朋友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请大家猜猜这些学生可能有几人?
细细体会班长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想法,要求总人数就是求6和8的公倍数。
引导学生介绍用“大数翻倍法”等,简化步骤,不断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可能性。
师: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50以内,那么他们最多有几人?我们所求出的“48人”是6和8的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学习求最大公倍数呢?(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想一想找“共同的休息日”和“总人数”的过程,说一说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①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②找公有:把各个数的倍数进行对照找出公有的倍数;③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4、看书22--23页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观察一下,为什么6和8这两个数不相同,却可以写出相同的公倍数呢?公倍数与原有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公倍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画出数轴表示6和8的倍数,并可生动地比喻6宝宝步子小,要走3次才能到达24的位置。而8宝宝步子大,只要走两次就到达24的位置。到达24的位置后,6宝宝和8宝宝就碰面了。可见公倍数24是6和8的不同倍数。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互质数和倍数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书第9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填写在书上。
观察一下这里的每一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3和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最小公倍数是几?15与3、5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打电话游戏。
师: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的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6)比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7)2和3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吗?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你们分析得多好啊!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有什么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最小公倍数》教案】相关文章:
《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10-16
《最小公倍数》教案八篇11-08
《最小公倍数》教案合集8篇09-03
《最小公倍数》教案集锦6篇09-04
《最小公倍数》教案集锦九篇09-06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10-22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8-14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12-10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9-09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15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