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品,放置在若干“百宝箱”中
每人两颗五角星粘纸、“小小发明家”挂牌
图画书《小小发明家》、PPT课件
家里完成的创意作品(可以是第一次活动的延伸内容),布主在教室环境中
活动目标
和同伴一起,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趣的玩具。
激发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教师出示图画书:
小明找到了哪些“宝贝”
他用这些“宝贝”做成了什么?
小明有没有请人帮忙?
2、作品展示
你回家后用这些“宝贝”变成了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鼓励做得和小明不一样、有创意的幼儿。)
3、创意DIY
如果你有另外的“宝贝”,你最想做什么?用什么做?
角色游戏的“超市”里最近商品很少,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忙?
这里有两个纸盒、两个易拉罐、两个瓶子,你们能把它们做成一个火箭吗?
要求:和你的朋友一起,可以选用“百宝箱”里的其他小材料,在1 5分钟内完制作。完成后,请你们一组的代表来介绍。最后,请大家把五角星送给自己最喜欢的火箭,最多者胜出。
活动延伸
①继续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充实到“百宝箱”中。
②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意制作,并展示作品。
活动拓展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
亲子DIY:幼儿园可举办“大小发明家手拉手”的创意比赛。
阅读区的活动
观察图画书中小明的制作,并尝试向他学一学。
“我是小明”故事大擂台:将自己的创意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并愿意大胆讲。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在跳袋内直线行进,并且快速将球运到终点。
2、借助目测和教师的言语提示保持直线行进,快速到达终点。
3、努力倾听教师的要求,遵循活动路线。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布袋每组一只。
2、皮球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3、场地上准备六根直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袋鼠跳跳。
全体幼儿一起唱《袋鼠》,一边在场地上结伴行进跳。“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使用跳袋探索各种跳的方法。
教师:我们用这个布袋想想各种跳的动作,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玩,看谁想出来的办法多。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方式,教师巡回指导。
反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么玩的?
3、教师筛选几种玩法:
单人立定跳:跳袋平铺在地上,幼儿跨跳、双脚并拢立定跳远
合作立定跳远:两个幼儿手拉布袋的两端,使其成为一个可任意升降的障碍平面,另一幼儿立定跳越过障碍协作向前行进跳,双脚并拢在跳袋里行进跳。
4、幼儿交换玩法,试试自己刚才没有玩过的方法。
5、请个别幼儿将双脚放入布袋,示范双脚行进跳的'方法,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跳的又快又稳。
6、游戏:小袋鼠运球。
①幼儿分成六路纵队,分别将双脚放入布袋,准备进行游戏。
②第一次游戏讲解:袋鼠沿着直线跳到终点拿一个皮球装进布袋,然后再跳回“家”里将皮球放在塑料筐里。
③反馈后再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袋鼠坐在跳袋上,教师用大大的羊角球按摩幼儿。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蜘蛛爬的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能愉快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共同收拾场地。
活动准备
积木、大地垫、小地垫、球、雪碧瓶、推车、魔棒、手套、小沙包、海绵球、小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戴上手套热身活动,在老师扮演的蜘蛛妈妈带领下听音乐做《大家一起来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尝试蜘蛛爬行的方法。
(1)你们见过小蜘蛛爬吗?小蜘蛛是怎么爬的?
(2)请你们找一个空的地方学小蜘蛛爬一爬。
2.学习仰面手脚着地向前蜘蛛爬的动作。
(1)哪个小蜘蛛愿意来介绍你是怎样爬的?(侧爬、匍匐爬、手脚着地爬、手脚直立爬、仰面手脚着地爬等。)
(2)请一名幼儿示范蜘蛛爬――仰面手脚着地向前蜘蛛爬。
重点:坐地屈膝,双手分别在身体两侧撑地,身体离地,双脚同时瞪地,手脚交替,依次向前爬行。
(3)幼儿集体练习仰面手脚着地向前蜘蛛爬的动作。
3.探索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的蜘蛛爬。
(1)小蜘蛛除了可以向前爬,还可以怎么爬?
(2)幼儿尝试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的蜘蛛爬。(仰面手脚着地向后爬、仰面手脚着地向左爬、仰面手脚着地向右爬。)
(3)请个别幼儿介绍示范还有那些仰面手脚着地蜘蛛爬行的方法。
4.区域游戏
蜘蛛宝宝运粮
(1)幼儿把小沙包放在腹部,在由大地垫拼接而成的小路上练习蜘蛛爬。
(2)幼儿把小沙包放在腹部,在由许多圆形小棍连接而成的小路上练习蜘蛛爬。
蜘蛛宝宝推小车运粮
幼儿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油桶用三轮小车运送。
蜘蛛宝宝双腿夹包运粮
(1)幼儿双腿夹海绵球连续跳过55cm×55cm大地垫。
(2)幼儿双腿夹海绵球连续跳过35cm×35cm小地垫。
蜘蛛宝宝双人夹球运粮
两名幼儿合作运球。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1.活动目标的挑战性。作为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目标定位应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具有挑战性。第一次设计活动时,目标1定为:练习仰面手脚着地向前爬。活动前,我们请班上几名运动能力中等的幼儿试一试,他们都能自如地做动作,这说明活动目标难度不大,因而我们将原目标1调整为:学习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蜘蛛爬的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改动后的目标无疑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又增加了目标2:能愉快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共同收拾场地。
2.情景设置的游戏性、趣味性。整个活动以“蜘蛛宝宝真能干”为主线,幼儿积极、主动投入于蜘蛛宝宝的角色中,学本领、运粮食。在幼儿尝试探索练习不同方向蜘蛛爬后,教师设置魔棒的情节,要求幼儿听魔棒咒语做相应的动作,幼儿的热情再次被调动了起来,有效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使整个活动的节奏更为紧凑。
3.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节活动的重点是学习手脚着地向不同方向蜘蛛爬,考虑到幼儿园的地面是塑胶跑道,表面不光滑较粗糙,而幼儿的肌肤是很娇嫩的,手直接与地面长时间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擦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副的棉线手套,保证了活动的安全进行。
4.材料提供上的层次性。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蜘蛛宝宝运粮中,教师设置不同的“路线”,一条路由地垫拼接而成,另一条路由许多圆形小棍连接而成,第一条路平坦,第二条路崎岖不平,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路有一定难度,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教师随时个别教育、重点指导,促使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问答歌的形式并学会问答歌。
2、认读汉字: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活动准备】
1、4幅图片分别为: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2、汉字卡片: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早上,老师接到了“小问号”豆豆打来的电话,他说它遇到难题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问题是这样的,小朋友首先听一听:
什么叫牛不是牛?什么叫虎不是虎?
什么叫猫不是猫?什么叫鼠不是鼠?
1、豆豆一共遇到了四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什么叫牛不是牛?”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牛”字,但它不是“牛”,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是什么小动物?(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你认为的动物。(出示图片“蜗牛”)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呀?幼儿:蜗牛教师:哦,对了,原来是蜗牛,你们猜对没有呀?
教师小结:蜗牛是一种软体小动物,它的虽然力气小,却能背着自己的房屋走路,它很厉害哦!那“小问号”豆豆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蜗牛叫牛不是牛,教师可提示幼儿完整回答:什么叫牛不是牛?)
2、好了,豆豆的第一个问题有答案了,我们接着第二个问题,请小朋友仔细听,豆豆的第二个难题是“什么叫虎不是虎?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虎”字,但它不是“虎”。小朋友想一想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出示图片“壁虎”)
教师小结: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扁平;非常喜欢在墙上爬,专吃蚊子、苍蝇;当它遇到敌人的时候会断掉尾巴逃走,尾巴断了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那“小问号”豆豆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壁虎叫虎不是虎。)
3、豆豆的第二个问题也有答案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豆豆的第三个难题是“什么叫猫不是猫?”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猫”字,但它不是“猫”。小朋友再来想一想,他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是谁?(出示图片“熊猫”)
教师小结: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住在深林里,竹子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好了,“小问号”豆豆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熊猫叫猫不是猫。)
4、小朋友再仔细听豆豆的最后一个难题:“什么叫鼠不是鼠?”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鼠”字,但它不是“鼠”。小朋友动动小脑筋,它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到底是什么动物呢?(出示图片“袋鼠”)
教师小结:袋鼠的肚子上有一个口袋,它的小宝宝常常被装在袋子里,它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可爱的袋鼠。“小问号”豆豆的第四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袋鼠叫鼠不是鼠。)
二、认读汉字:
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图与文字相对应,引导幼儿认读汉字。
好了,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学一学它们的名字吧。(出示汉字,相对应的图卡下面。)
三、学说儿歌:
《问答歌》。
总结:刚才“小问号”豆豆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说谢谢小朋友帮它解决了难题,它把这些难题编成了一首好听的问答歌。那什么叫问答歌?就是先提出问题,再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做问答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问答歌。
问答歌
什么叫牛不是牛?蜗牛叫牛不是牛,
什么叫虎不是虎?壁虎叫虎不是虎;
什么叫猫不是猫?熊猫叫猫不是猫;
什么叫鼠不是鼠?袋鼠叫鼠不是鼠。
1、教师将问题与答案连起来,示范说一遍。
2、跟读。幼儿跟教师一起学说儿歌。(带读三遍,注:带读前注意要报儿歌名称)
3、让幼儿将问答歌完整地读一遍。
4、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
比如:
师:什么叫牛不是牛?
幼:蜗牛叫牛不是牛。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非常的好,真棒!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问答歌”,小朋友说的非常好,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猜一猜,看爸爸妈妈能回答出来吗?好吗?好,小朋友们下课!
大班教案 篇5
主要领域
健康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科学、社会
知道青蛙是益虫,能保护庄稼,大家都应爱护它
学会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
喜欢尝试多种运动方式,能协调地完成跳跃动作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2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习青蛙跳的过程中萌发保护青蛙的情感
难点:尝试多种运动方式,能协调地完成跳跃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人手一块30×50厘米的旧纸板、数量为幼儿人数3倍以上的“模型虫子”(废旧塑料块)、平衡木、废旧饮料罐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将纸板当成“荷叶”,以小蝌蚪跟着妈妈看风景游出场,做“小蝌蚪长大了”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①尝试小青蛙的跳跃姿势:“该怎么样跳过田埂?”(将纸板当成田埂)
②自由模仿青蛙做跳跃动作,探索各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③尝试学习“双脚并拢,轻轻落地跳过田埂”,并尝试跳过自己的纸板。
2.幼儿练习
①集体练习,布置游戏场景
幼儿自由结伴,将纸板随机排列成广阔的田野,连续进行跳跃练习。
②游戏“躲猎人”
幼儿将所有的纸板拼成一个大田埂,在“田野”中捉害虫。教师扮演捉青蛙的“猎人”,在音乐停后,小青蛙蹲在“田埂”中不动,“猎人”来找动了青蛙。游戏可反复多次。
③游戏:“过田埂,捉害虫”
教师和幼儿重新排列场景(见附件),次序为:爬过田埂――走小桥(平衡木)――跳过木桩(废旧饮料罐)――捉害虫。
幼儿分成四组,鱼贯地进行游戏,在规定时间内以捉到害虫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结束部分
小青蛙在池塘中轻松、自在地“洗澡”、嬉戏。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是根据原定安排的教学活动目标重新设计活动环节,意在激发幼儿爱青蛙的情感。首先,青蛙是幼儿常模仿的动物之一,以此作为游戏的主角,幼儿既能了解青蛙的益处、与人类的关系,也能使活动更加情境化。游戏的`情节是小青蛙在田野里的“工作”过程、躲避猎人的游戏,可以清楚地让幼儿知道青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人类对它不正确的态度,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这样设计活动环节能使环保真正地走到孩子心中,让幼儿从认识到喜爱,从喜爱到保护,是切实可行的教育。
二、效果分析
在活动时,教师自然地将幼儿引入到角色中。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景中。场地的设置上,让幼儿自由的结伴,组拼不同的“田埂”,使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其次,根据能力分组开展竞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观察,使不同幼儿得到不同的指导和提高。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让幼儿亲身体会青蛙的勤劳和可爱,从而萌发爱护青蛙、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0-16
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经典]12-17
大班教案(经典)03-30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教案【精选】03-24
大班教案[精选]03-01
(精选)大班教案12-31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教案(精选)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