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

时间:2025-07-08 07:59: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1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清朝有个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通的学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纪晓岚吟诗》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纪晓岚。

  2、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纪的右边是自己的己,不能出头,晓字的右上角不要加点。谁来读课题。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纪晓岚吟了一首什么诗?纪晓岚为什么要吟诗?纪晓岚在怎样的情况下吟诗?)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课题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沉静、江畔、垂钓、机智、渔翁、光芒。

  谁来读给大家听?强调翁的韵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这个后鼻韵母eng读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学一起读!

  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想读?课件出示: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生动传神、一篙一橹。

  知道篙和橹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篙和橹都是撑船用的器物,篙还将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们非常常见。

  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看谁读得更好些。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男生先来。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吟唱出一首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只点一个说!夸奖纪晓岚,夸的是什么?引导下一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连声说好,夸赞: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1、先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幅“秋江独钓图”的? (课件出示古诗),指学生读诗。①音读得准②读流畅了③师范读,读出节奏、味道④再点读,读出了诗情画意。⑤全班一起读,读出悠然的美感。

  纪晓岚看着江上的渔舟悠然吟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2、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来是一幅美丽沉静的秋江图啊!(板书:秋江)!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看到的除了这美丽、沉静的秋江之外,还有什么?(有位渔翁,他在垂钓)你来读句子!

  5、果然是“渔翁独钓”啊!(板书:独钓)

  6、一开始,老渔翁平静而专注地等待着,不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终于上钩了,你又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在美丽沉静的秋江之上,还有位老渔翁在垂钓,这样的美景有多么浓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

  8、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吧!

  (课件出示音乐)落日金辉;芦花秋风;江畔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等待着,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笑声朗朗,被秋风飞播得很远……

  9、同学们此时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说语句描写秋江垂钓的美妙,景美如画,景美如诗)难怪乾隆皇帝说他看到的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呢!

  纪晓岚很快用28个字,把这眼前的美景浓缩成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将它与1、2自然段对比着来找一找吧!引导学生找,要有过程!女生读语句,男生读诗句。

  大家读得真美,难怪乾隆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六、领悟机智

  学生快速默读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连声说这诗写得好呢?

  预设几个原因:——

  1、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

  2、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以及简单写出渔翁垂钓

  3、预设3:诗的静态动态对比神态传神

  4、预设4:占字用得好,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与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难不住:十个一,28字绝句——来回几步,悠然吟唱

  (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怎么好?我们来看看这十个一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橹一渔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来,三个物件,教师小结:点出了钓鱼的地点)

  (出示: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丈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写钓鱼的情态,实际上隐匿了钓鱼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复一笑。钓到鱼高兴时的神情,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小结:老渔翁是多么快乐、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独占一江秋。老渔翁的喜悦之情给这江面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纪晓岚反复使用了十个一字,这十个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处。还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是多么奇妙啊!谁想读?

  还有谁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

  鱼竿的长和钓钩的短都写在这七个字中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3:诗的前两行写的是静态的物,诗的第三行写渔翁钓到鱼十分得意的神情尽现在三个动作中。)

  这物与人,这静与动,又形成了对比,何等巧妙啊!谁更想读?

  你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4:占字用得好,一个“占”字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占字将老渔翁与秋江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渔翁给秋江带来了一份生机,带来了一份独有的美丽。如此绝妙啊!谁越发想读?

  多么美妙的秋江独钓图啊,多么绝妙的一首好诗啊!男生读,(妙诗)女生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5、乾隆皇帝文学造诣很高,他可是这世上诗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原本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不禁点头笑道——谁想读?(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你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乾隆皇帝一连用了四个好字)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好”字。为什么要两用两次?(学生回答,教师收拢:原来乾隆皇帝反复叫好,这是表达了他的由衷称赞啊!还有什么好?读出——

  (秋江独钓图也好)怎么好?(学生自由回答,说一次就读一次!营造反复回环的氛围)

  是啊,景美,诗绝,怎能不让人叫好?谁想读?

  还有什么好?(预设:纪晓岚的机智也让人叫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第一层次(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只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悠然地吟唱起来)你看,纪晓岚的那份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真是显出他的机智过人啊!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二层次(他写的这首绝句28个字巧妙地嵌入10个一字,而且把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写得生动传神,所以他机智)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三层次(若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大家请看这句诗——一人独占一江秋,你读出的是何人独占了这一江秋色?同学们,乾隆皇帝在位63年,这63年,政治安定,国事繁荣,从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统治的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此时此刻,他看着这秋江的沉静,这渔翁的`喜悦,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满足与自豪。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谈体会,学生能说出来!)独占一江秋的不仅是渔翁,更是这位乾隆皇帝!纪晓岚多么的机智啊!他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会这样赞赏纪晓岚,谁想读?

  这何止一江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还有谁想读?

  纪晓岚借渔翁的高兴写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机智啊!谁再来读?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他丰富的感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

  乾隆皇帝为神州有这样机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大家一起读!

  6、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绝,就这样勾勒出了秋江独钓的美景,就这样一语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自豪与佩服之情再来吟唱这首诗吧!——生读(板书:轻吟)

  7、把这首绝妙的好诗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增加点难度,只留下一字,谁会背?

  再增加点难度,看着板书,咱们一起背背!学到这里,我想咱们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擦去问号。

  七、拓展

  关于纪晓岚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就有一个。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纪晓岚闲谈,皇帝说: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诵吧?”纪晓岚背的正是咱们前不久学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听后说:你能把这首七言绝句变成六言诗吗?稍加思索,纪晓岚答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问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诗吗?一会儿,纪晓岚答道: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着问:”能否改成四言诗、三言诗、词、剧本呢?机智的纪晓岚都一一作了回答,请同学们课下去琢磨琢磨,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八、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妙

  江诗

  独轻

  钓吟

  建议:

  如下只作为以上预设过程中,老师的扣抓点 或者评价语言引用之;

  同学们,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诗了,但他是怎样说的?

  (预设回答:他要纪晓岚当场作诗)教师故作惊讶: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吟出一首诗来!真难!还有什么?

  (预设回答:还要在28个字中用10个一字)教师继续渲染气氛:古人作诗可是忌讳重复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纪晓岚把个“一”字重复使用十次,这该怎么写啊?太难了!

  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作这首诗真是太难了!乾隆皇帝故意为难纪晓岚,他想考考纪晓岚呀。)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2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4、诗文结合,抓重点词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诗文结合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蕴藏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CAI课件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

  兼:会意字 上下结构 八 部

  (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 兼顾 德才兼备 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 兼办 兼任 兼课 兼管

  歉:形声字 左右结构 欠 部

  (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 歉意 抱歉

  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 歉年

  谎:形声字 左右结构

  (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 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 谎话 谎称

  扩词:谎报 谎信 扯谎 弥天大谎

  罪:会意字 上下结构 四部

  (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 犯罪 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 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 遭罪(4)刑罚:判罪 死罪罪有应得 罪人 问罪 得罪 定罪

  吾:上下结构 口部

  (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 吾辈 吾人

  (2)姓

  抑:会意字 左右结构

  压下去,压抑:压抑 抑郁 抑强扶弱

  扩词:抑扬顿挫 抑制 抑止

  谅:形声字 左右结构

  (1)宽容:谅解 原谅 体谅 见谅

  (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 谅他也不敢做

  闷:形声字 半包围 门部

  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

  扩词:闷热 闷气 闷头 闷声闷气

  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 闷气 愁闷 苦闷

  均:形声字 左右结构 土部

  (1)相等:平均 均摊 势均力敌

  (2)都,全:均等 均分 均衡

  沮:(神色)颓废:沮丧

  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

  二、自由读课文

  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学习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对这段话分层。)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2.想象:父亲当时看我的眼神会是怎样的'眼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3----9自然段:

  面对儿子的谎话,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言。

  3.想象:父亲的眼神

  四、讨论:父亲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可采用辩论形式:要注意通过抓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态度,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有力反驳)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文

  二、复述课文

  三、课后练习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一阵罪恶感涌上心头……真正原因

  罪恶感:指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2)父亲身心……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沮丧:指灰心失望。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与人物对话(此题可在辩论中进行)

  3.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B案)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启发思考

  1.板书18里,说一说有多远?

  2.再板书“步行”,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1)谁要步行18里?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1. 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儿子为什么要说谎。

  3.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4.指导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5.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三、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四、汇报自己积累的有关诚信的格言。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6课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15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03-26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9-2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06-03

部编版《跳水》教案08-24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09-07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07-05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腊八粥12-27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1-21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