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5-23 08:28: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教案汇总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根据本周主题《七彩世界》,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程序为:

  1.以"宝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分段阅读绘本,体验绘本的优美意境。

  3.讨论总结,情感升华

  4.延伸活动,完整欣赏故事。

  (1)导入部分:通过字宝宝"宝贝"的导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宝贝,引出故事《彩虹的尽头》,激发幼儿"寻找宝贝"的兴趣。

  (2)分段阅读:通过分段理解,读一读,猜一猜,说一说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的宝贝是橡果,鸭妈妈的宝贝是鸭宝宝,兔子爷爷的宝贝是回忆。

  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故事内容,完整讲述句型及故事环节,初步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联系生活经验"爸爸妈妈的宝贝是谁""我真正的宝贝是什么"逐步引导幼儿将所谓的宝贝从物质方面提升至情感方面,体验绘本的真谛。

  (3)讨论活动: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及生活经验,让幼儿从关注自己到身边的同伴或老师。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拥抱将整节活动推至高潮。

  (4)延伸活动:完整欣赏故事内容,提高幼儿安静倾听与整体感受绘本阅读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以"宝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字"宝贝",师:今天放芳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你们认识吗?

  2.你有宝贝吗?你的宝贝是什么?师:恩,你们的宝贝各种各样,瞧,(出示图书第一页)獾和狐狸也要去找宝贝,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宝贝吗?他们的宝贝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书里找一下吧!这本书的名字叫《彩虹的尽头》。

  二、引导幼儿分段阅读绘本,体验绘本的优美意境。

  1.整体阅读第一段。初步阅读,了解故事线索。

  提问:獾和狐狸发现天空中有什么?(彩虹)他们认为彩虹的尽头有些什么?松鼠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橡果是松鼠的宝贝?

  总结:到了冬天,动物们要储存他们的食物,吃不到食物会饿死,所以食物啊对他们很重要,所以说,橡果是松鼠的宝贝。

  但这些橡果是獾和狐狸要找的宝贝啊?(当然不是呢)我们要找的`是真正的宝贝。

  2.猜一猜、说一说故事余下部分,逐页出示图片。

  A.故事第二部分(遇见鸭妈妈):

  1.很快,獾和狐狸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他们看到了谁?鸭妈妈。鸭妈妈在做什么?你们觉得鸭妈妈的宝贝可能是什么?

  2.(出示图片)你猜对了。

  追问:为什么鸭宝宝是鸭妈妈的宝贝?小结:是的,鸭妈妈爱自己的宝宝,胜过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所以对鸭妈妈来说,他的宝宝就是她的宝贝。

  3.提问: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宝贝是谁?

  总结:是的,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他们自己,对于他们来说,你们是无价的宝贝。

  B.故事第三部分(遇见兔子爷爷)

  1.獾和狐狸继续向前赶,他们好想快点找到彩虹尽头的那个宝贝。他们急急忙忙爬上一个小山坡,这回他们看见了谁?(兔子爷爷)、

  2.你觉得兔子爷爷的宝贝可能会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3.让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兔子爷爷:(教师讲述故事)提问:孩子们,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什么是回忆?为什么兔爷爷会说回忆是他的宝贝?

  总结:回忆就是我们记得的所有过去的事情。我们做过的事情、我们去过的地方,我们爱过的朋友,回忆能给兔爷爷带来快乐。

  C.故事第四部分师:瞧,回忆是兔爷爷的宝贝,橡果是松鼠的宝贝,鸭宝宝是鸭妈妈的宝贝,那獾和狐狸在彩虹的尽头找到宝贝了吗?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故事)提问:獾和狐狸找到的宝贝是什么呀?

  总结:原来他们彼此就是他们宝贝(朋友的友谊),因为拥有朋友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朋友会让我们快乐开心。

  三、讨论总结,情感升华师:原来,宝贝可以是一个东西,可以是一个朋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宝贝都是不一样的。那现在你觉得什么是你的宝贝?

  总结:是的,宝贝不是金的,不是银的,也不是宝石的,而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它会让我们变得非常非常开心。

  师:你们都说了自己的宝贝,想知道放芳老师的宝贝是什么吗?是你们,是大2班的每一个小朋友,你们都是我的宝贝)。宝贝,让我拥抱一下我的宝贝吧!(让孩子们之间也互相拥抱一下)四、延伸活动:完整欣赏故事:

  师:好,我的宝贝们,我们休息一下,等会来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教案效果: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知道"宝贝"是多样的。(重点)

  2.感受故事及生活中温馨、快乐的气氛,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难点)重点指导调整策略:通过分段理解,通过读一读,猜一猜,说一说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指导策略: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及生活经验,让幼儿从关注自己到身边的同伴或老师。

  活动反思:

  《彩虹的尽头》是一节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故事讲述了獾和狐狸在寻找宝贝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小动物,而小动物们都拥有着最珍贵的宝贝,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悟了宝贝的真正含义。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用“宝贝”字宝宝来导入课题,出示字宝宝之后接着进行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宝贝,为什么?孩子们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我用:“xx是他的宝贝,她是最珍贵的”来进行总结,使幼儿来初步感知知识目标学说的句型。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通过利用ppt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帮助幼儿理解每个小动物的宝贝是不一样的。这是造成本次活动超时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没有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对其原因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重复性的提问。

  在这个环节原本设计的是幼儿说的比较多的环节,但我在进行教学时有些问题都是重复性的,比如在理解小松鼠的宝贝时,我进行提问:什么小松鼠的宝贝,为什么?这一个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来回答,这种重复性的提问让整节活动拖沓无效。

  二、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在提问的时候我总是只关注于那些举手的、爱表现的、大胆发言的'孩子,而那些不好意思举手的孩子却没有起来回答过问题。我们时常会说:关注每一位幼儿,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一位幼儿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体现会你对每一位幼儿的态度。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久的新教师,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教材还是没有理解透彻,不能及时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给予反馈,教育机智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继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反思总结自己。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规则是人们在日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它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将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

  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意识能力不仅影响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也将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所以规则意识及规则执行能力的培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还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懂得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尝试自己来设计一些简单的规则标记。

  3、激发幼儿争做遵守规则的好宝宝的良好情感。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哪里有规则

  2、录象(踢足球犯规被罚下场的片段)

  活动过程:

  一、钻圈游戏

  老师:今天施老师先请大家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大家以前在操场上都玩过:钻山洞,喜不喜欢啊?听好我的规则:用钻圈的方法三个山洞都钻到,等施老师铃鼓响的时候,就算你没有玩好,也请你快快地回到座位上。

  老师:1、刚才你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2、如果你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秩序地钻山洞,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哪些规则呢?(排队,教师出示规则卡,并贴上排队的标记,圈圈也要一个接一个,排好队)

  3、这个规则你们看清楚了嘛?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则再玩一次。提醒幼儿先排队,钻好的幼儿回到座位上给同伴加加油。

  4、我们的过山洞游戏顺利完成了,你们是不是都没有碰到撞到啊,原来我们的体育游戏里,也有那么多的规则要遵守,建立了规则就能有秩序安全地完游戏了。

  二、请幼儿看录象(踢足球犯规被罚下场的片段)。

  师:看,这些叔叔在干什么?

  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师:被谁踢的?

  师:这位裁判拿出了什么?

  师:穿蓝色衣服的队员被罚下场了,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师:对,说得太好了!他没有遵守足球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三、

  1、幼儿谈谈生活中还有哪里有规则。

  师:除了我们刚才玩游戏和叔叔踢足球要遵守规则,还有干什么也要遵守规则?

  2、让幼儿猜想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会怎样。

  师:如果这些地方都没有规则,那样行吗?

  幼:不行!

  师:为什么?

  师:我把大家刚才讲的糟糕的事情编成了故事,请你们来听听感觉怎样?(假如世界上没有规则,马路上将会连连出现状况,大家可以随便的闯红灯;把人给撞了也不管;想把车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假如学校里没有了规则,同学想打人就打人;我们想几点起来上就几点起来上学;老师想什么时候来幼儿园教我们本领,就什么时候来。假如植物没有了规则,一株小草就长成了苍天大树,一颗树就会长成了一株小草,小花想开多大,就开多大,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假如动物们没有了规则,老虎和狮子就会随便出来咬人,有人要报警,警察也会说:“今天我没空,以后再说吧。”要是,有一条蛇把一个人咬了,有人叫救护车过来,医生会说:“我今天出去旅游了,等我回来再说吧!”假如世界上真的没有了规则,世界将会乱糟糟的,没有规则,地球就会毁灭,人类将会永远消失。

  师:听了以后什么感觉啊?

  四、让幼儿讨论生活中关于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师:原来规则对于所有的.大人小孩都那么重要,在生活中你还发现有不遵守规则的人和事情吗?

  幼:有,有的人不遵守规则。

  师:你发现他们不遵守什么规则?

  幼:马路上红灯亮的时候还有人向前走,不停下来。

  幼:上公共汽车不排队。

  幼:市民广场上游人随地吐痰。

  幼:还有人随地乱丢纸屑。

  幼:有的小朋友走楼梯不靠右走。

  幼:大人把车乱放在马路边上。

  ……

  师:我们小朋友有没有不遵守规则的?

  幼:没有,有(声音很小)

  师:哦,是吗!如果有的小朋友以前有过不遵守规则行为,以后该怎么做呢?

  幼:一定要遵守规则。

  师:我们自己能遵守规则,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还应该怎么做呢?

  幼:可以提醒他们的。

  幼:象警察叔叔一样叫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可以做一个标记贴在那里,让大家都看到。

  ……

  师:小朋友说的太好了

  五、让幼儿给自己认为需要规则标记的地方制作合适的标记牌。

  师:小朋友认为我们生活中哪里需要贴上标记提醒人们遵守规则呢?

  幼:我认为幼儿园门口要在一个地方贴上停车的标记,让爸爸妈把车放整齐了。

  幼:我认为早晨要在幼儿园门口贴一个“家长请回头”的标记,让孩子自己走进幼儿园。

  幼:我要在我们家车库门口贴一个不准停车的标记,因为总有汽车停在那里,妈妈的车子都拿不出来了。

  ……

  师:小朋友说得有道理,我们在这些地方贴上标记后就能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过会你们大季老师那领纸和笔到教室里进行制作。 (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自己设计制作规则标记,制作好以后通过小朋友筛选,再贴到需要的地方去)

  六、结束。

  师:等会你们就按照这个规则离开大教室,这个规则标记告诉我们怎么走呢?(排好队,按照箭头的方向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实现,本次活动的开展,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幼儿已经懂得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开始遵守规则,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以后还会对幼儿进行此方面的规则意识的培养,逐步让每个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10~15个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离园等)

  4、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这个钟表展览馆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音乐,幼儿回位置)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钟表上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都有两根针,还有数字1到12)

  师:对了,都有两根针,那你发现这两根针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根针长,一根针短)

  师归纳:对了,一根长一根短,长一些细一些的针叫分针,短一些粗一些的针叫时针,还有钟面上还有数字,是从1排到12的。

  二、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

  1、认识整点

  出示三个钟,一个钟的`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钟时针在1上,分针拨在12上,另一个的时针拨在12和1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钟,请小朋友看看。

  a、三个钟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b、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

  c、想想,2点整,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教师师范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d、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呢?

  教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1数字上,分针总是在12上。半点时,分针总是指在6字上。

  2、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整点和半点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时针、分针他们是怎么样走的?(想!现在我们请时钟娃娃告诉大家!)

  放《巧连智》,你从时钟娃娃那学到了什么?

  (分针转一圈,时针就往前走一格)

  (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3点时,时针娃娃在干吗?(吃午点)

  7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吃晚餐)

  9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睡觉)

  师:对了,小朋友认识了钟,就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该干什么事情,等会请小朋友分成三组,看着桌上的图片是几点,一组小朋友用小时钟来拨时间,一组小朋友看图来画时间,第三组小朋友用操作卡片来制作时钟。

  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

  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

  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桔子的基本特征,知道桔子由蒂、脐、皮、汁芒等组成。

  2、大胆创造表现不同造型的桔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无拘无束够花不同造型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切开的桔子拨开的桔子完整的桔子

  勾线笔纸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教师:你们都发现了桌子上有很多什么?你们都吃过桔子吧!

  二、观察了解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桔子,小朋友们都很想拿了是吗?好的,每人拿一个吧!

  1、整体观察,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

  教师:那现在就来看看我们手上的桔子。

  (1)(指着桔子的蒂)教师:这是什么呀?——蒂。我们摸摸看感觉怎么样?桔子的蒂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2)(指着桔子皮)教师:那我们现在把桔子转一转,桔子表皮藏着什么?哦,我知道了,桔子皮上的黑点点是一个个的小疙瘩,看到了没有,摸摸看。

  (3)(指着桔子脐)教师:那现在把桔子转过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中间有个小点点是吗?这个点点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的呢。这是桔子的脐。

  教师小结:来,我们看看,桔子上面有蒂,表皮有一个个小疙瘩,还有黑色的小点点,在转过来看看桔子的底部有凹进去的脐。

  三、细节观察,了解切开的桔子和剥开的桔子的细节特征。

  1、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把桔子放回盘子里,转过来看看,我想和你们一起看看切开来的桔子。

  2、(1)(出示切开桔子的图片)教师:切开来的桔子,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像什么?桔子肉没有连到的地方就成了一个星星。

  (2)教师:一块一块的桔肉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图片)教师:看看,像不像你们说的三角形。

  (4)教师:现在我有个问题,切开来的桔肉是三角形,那切开来的桔子皮呢?是什么形状的?

  (5)教师:现在请你们用小眼睛看看,能发现什么别人没发现的吗?看看桔肉里面有什么?这个形状像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来看看,桔子有外面的,有一瓣一瓣的果肉,果肉里面有一滴一滴雨滴状的叫汁芒。

  3、(出示剥开的.桔子)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剥开来的桔子,剥开来的桔子像什么?

  (1)像小花,教师:你觉得像小花,那么花心在哪里?

  (2)(出示拨开桔子的形状图)教师:桔子中间是花心,旁边就围成了花瓣。

  (3)教师:那我们来看看,这花瓣有什么特别的?

  (4)(出示桔落)教师:这是什么呢?这是桔子上面的桔落。

  教师小结:这么小小的桔子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

  四、点拨示范

  1、教师:这么多桔子,我想想我要画哪个?还是画刚才你们说的小花吧。

  2、果肉是一瓣一瓣的,再把桔肉里面的桔落画出来。再画桔子皮。

  3、我画一个比较特别的,再用细细的笔把果肉画出来,桔落实一条条交错在一起的。

  五、自主作画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可以画画切开来的桔子,也可以画画剥开来的桔子。

  六、互动评价

  教师:

  1、我想请个小朋友来说说看,介绍一下你自己的桔子。你觉得你哪里画的最漂亮。

  除了你自己的画你还喜欢谁的画?你觉得哪里画得好。

  2、今天我们画了很多桔子,老师觉得很棒,桔肉一个个那么饱满。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意图:

  学龄前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期,孩子对父母和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他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都是在教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快乐的玩耍,伴随着游戏成长。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同时,小学的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交流都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等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准备,将会造成入学后的不适应,甚至造成孩子学习没有成功感、自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针对此情况,我们请熟悉小学工作的县小教师罗敏(家长)执教此活动,目的是为幼儿向小学过渡做好心理、身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幼儿顺利进入人生的新历程。

  二、活动准备:

  1、请一位熟悉小学教育工作的家长教师(邓家豪的'妈妈)。

  2、小学校园照片、装有学习用品的书包一个、上届幼儿园刚毕业的哥哥姐姐在小学的活动照片、挂历一副。

  3、水彩笔、图画纸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好师生谈话。

  (1)、教师提问:你们现在是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心里在想什么呀?引出“想上小学”。你们知道小学生每天都做些什么吗?你们对小学生活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幼儿提问,教师回答。)

  (2)、教师讲解示范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教师教,幼儿学做。

  (3)、教师讲解小学生下课怎么玩,一个班有几个老师,为什么不在学校吃饭、睡午觉、玩玩具等问题。

  (4)、教师出示小学校的照片,熟悉认识学校的环境,让幼儿更向往小学。

  2、教师出示书包和学习用品,教育幼儿要爱惜学习用品,知道书包的重要性。(小朋友讨论如何书包的方法后教师提醒幼儿小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提醒书包时要轻拿轻放。请幼儿拿出书包里的物品,看看是否有破损和折角,并进行,要求幼儿认真细致,轻拿轻放。)

  3、出示小学生活动的照片激发幼儿要上小学了的愿望。

  (1)、教师提问:认识他们吗?他们在哪儿?在做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挂历,让幼儿数一数,看一看还有几天就离开幼儿园了。说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3)、你们最难忘幼儿园的什么?想为幼儿园做些什么事?想象幼儿园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4、幼儿分回各班教室准备水彩笔和图画纸设计心目中未来的小学校或幼儿园,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大班体育活动:趣味的篮球活动

  活动目的: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掌握运球、传球的动作要领。2,幼儿通过运球、传球的练习,提高上肢的协调性和增

  强上肢肌力。

  3,幼儿通过趣味的篮球活动,体验运动的'快乐,激发对

  篮球运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s形跑运球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单手拍打篮球

  2,物质准备:大可乐塑料瓶16个、10个中水桶、10个大水桶、篮

  球14一个、扩音器一个、口哨一个、音乐u盘。小呼啦圈12个、大呼啦圈6个、空中的呼啦圈3个。

  活动过程: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12-06

大班教案(经典)03-30

[精选]大班教案04-07

(精选)大班教案12-31

大班教案[经典]12-17

大班教案【精选】03-24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