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

时间:2025-04-26 08:20:1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丰碑》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丰碑》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

《丰碑》教案 篇2

  《丰碑》教案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历经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

  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丰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丰碑"是什么意思?

  (2)《丰碑》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

  二、出示目标。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环境十分恶劣)

  2、除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他们?(装备差)

  3、指导有语气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注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

  2、读课文,抓词,谈体会。

  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着急。"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愤怒。从军长"喊""大声命令""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中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镇定、自然"表明这位老战士甘愿牺牲,从容赴死的心境。当军长从一位战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满脸怒气的军长冷静下来,他向前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他因误解军需处长而悔恨、自责;他因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而感动。于是他"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表达了军长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对失去战友的悲痛。

  3、讨论:这段课文有几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连句成段的?

  (这段课文共十五句话。引导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间的承接关系。一、二句写军长听了警卫员的报告,疾步朝队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边看到了已经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和衣着。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以及发怒时的语言。十五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句与句顺承相接,前因后果紧密相连,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情况后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

  4、学了这段课文,你敬佩军需处长吗?为什么?

  5、小结:

  这段课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军长感情的变化(吃惊、着急——疑问、愤怒——冷静、悔恨、自责——崇敬、悲痛),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已经冻僵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并把两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表现了军需处长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6、指导有语气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体会"丰碑"的`含义。

  (投影)注意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崇敬心情。)

  2、指导有语气朗读。

  3、练习背诵。

  五、结束语:

  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却象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

【《丰碑》教案】相关文章:

《丰碑》教案07-24

(经典)《丰碑》教案08-27

《丰碑》的优秀教案10-29

《丰碑》教案六篇10-06

《丰碑》教案5篇10-13

《丰碑》教案九篇04-05

《丰碑》教案范文八篇12-08

《丰碑》教案合集五篇10-09

《丰碑》教案范文7篇12-22

实用的《丰碑》教案四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