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项链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链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项链教案 篇1
目标:
1、学习将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
2、在粘贴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正确使用浆糊。
3、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色蜡光纸彩条、绳子、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3月8日,你们知道是谁的节日吗?
妈妈平时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真辛苦,那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
二、出示范样,引导幼儿观察这是我给妈妈准备的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三、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先拿一张彩条,抹上浆糊,将彩条粘在绳子上。再换一种不同颜色的彩条粘在绳子上,一个挨一个地粘,一直将绳子粘满。
四、提出制作要求:
轻轻地蘸浆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将手在抹布上擦干净。
五、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及小结
师;小朋友想一想送给妈妈项链时 准备跟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六、相互欣赏自己制作好的项链。
活动延伸:
1、提供材料。在美工区中鼓励幼儿制作项链送给好朋友 并说一句悄悄话。
2、交流讨论:妈妈收到项链以后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以“爱”为情感线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认识了“三八妇女节”这一节日,如何培养幼儿感受爱、学会爱、表达爱,引导他们知道:爱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表达,而不单单只是语言,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此,我选择通过借助“给妈妈做项链”这一生活化情景化的方式,来告知幼儿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这次活动中,我觉得运用给妈妈做项链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充分投入,每一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快乐;活动后,将自己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而且进一步感受到与妈妈之间浓浓的爱,使幼儿已有经验、认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项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学习依据abab等简单规律排列物体。
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珠子。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老师出示小珠子,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朋友想的'很好,可以用来做项链。今天我们就用珠子来做一条美丽的项链。好吗?”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项链做好想送给谁呢?”“为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到,妈妈一直照顾自己很辛苦,要把项链送给妈妈,谢谢妈妈对自己的照顾。
3.老师出示自己编的项链,请幼儿说说项链是怎么编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项链上珠子的排列规律。老师最后总结编项链的规律:ababab,如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4.请幼儿自由编项链,并尝试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编的。如一个绿珠子一个红珠子。
5.完成后,请幼儿把项链带回家送给妈妈,借此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评价
·能按abab的规律排列物品。
活动建议:
·如幼儿做得到,可请幼儿记录自己所编项链的规律,如在所画方格中涂色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进行设计,并将自己设计的项链先画在纸上,再设计制作项链。
·如果幼儿除abab的排列规律外创造出其他规律,教师更应该鼓励,并使幼儿明晰这些规律的序列。
项链教案 篇3
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主题
1、梳理情节,构成项链式板书。
2、从末节入手,溯源而上,落实对结尾及女主角的形象把握
1)、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探讨
2)、作用
3)、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在玛蒂尔德身上发生?
抓第一、二……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加以揣摩,如“也”字,如“痛苦”、“梦想”
4)、经历过这样的事后,她怎么样了?
结合真相大白前的几段文字加以讨论,基本归结到从错位到复位,从物质的贫瘠到精神的富有的.转变上。
5)讨论一难点和争议点:是否虚荣依然?
她坐窗前怀念的那段描写很有味道,值得咀嚼。就我看,从后文的议论来说,这是人之常情,符合艺术和生活的真实。
3、归纳主题一:人生是多么奇怪啊,成全与败坏尽在一念间
4、发现路瓦栽
1)、再次跳读课文,找其语言、动作诸细节感受这是怎样的男人。
如喝汤时夸张的话语、面对落泪的妻子“惊慌失措”“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可和“怎么啦,你?”比较、如舞会带衣叫车、如镇定面对突发事件、无怨无悔还债……
2)、十年后,她会如何评价他?想象发挥。可和十年前比较
3)、 用一两句话写“爱就是……”
(……付出,为了让你爱的人幸福;容忍,包容你爱的人的种种缺陷;责任,撑起一个叫家的地方……)
5、归纳主题二:一曲爱的赞歌
6、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假如你为当事人会如何?(逃、离、跳……)
但他们选择了还债,而且决然毅然,在他们眼里,什么东西最重要?那是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线!
(诚信、尊严、信用)
7、|归纳主题三:……无价
8、作业
1)、两篇作文,一是续写,二是假如舞会后,项链没丢,情节如何?合理想象。
2)、对下联:一夜风光项链成锁链
板书:
丢 赔
借 爱
项链 人生
项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项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检查预习
1、提问: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项链
2、提问: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略地复述一下。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研析新课
(1)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谁?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玛蒂尔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典型的是何种方法?
明确:是心理描写。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
教师归纳总结
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项链》。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小说构思的精巧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主要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
提问:这篇小说的构思独特在何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
A、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B、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C、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讨论本文的高潮
小结:小说的结尾是情绪高潮,丢项链则是情节高潮。
投影:“高潮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作者与读者在情绪、感情、兴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关,人物情绪的高潮,不见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往往有所谓焦点错位。”—美学家 王朝闻
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起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正因如此,才引来了许多的读者续写。
学生讨论如何续写,并比较哪种结尾好。
文中结尾好,因为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作者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由一个极细小的事件造成
【项链教案】相关文章:
《项链》教案01-14
《项链》的教案07-26
项链的教案11-12
《妈妈的项链》教案10-07
中班教案《项链》12-03
项链优秀教案04-22
项链教案7篇08-20
《项链》教案五篇01-17
《项链》教案15篇09-30
《项链》教案四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