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

时间:2025-04-12 10:45:5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项链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链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项链教案3篇

项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交流,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学习鉴赏玛蒂尔德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2.体会本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精巧。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朗读全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思考并填空(试简述理由)。

  (1)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 的小说。

  (2)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 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项链漂亮吗?它可以衬托出一个人的美丽高贵,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女人因为一条只值500法郎的假钻石项链,经历了十年的磨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9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去探个究竟。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在农村长大,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后又入伍,战后,做了九年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深刻的认识。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莫泊桑一鸣惊人。除了《羊脂球》外,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一家人》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

  三、检查预习由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生字及注音,生词及释义;其他学生有不同看法可提出交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加以判断。

  四、概括内容,熟悉情节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内容。(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受,并能抓住主要情节。)主要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五、分析人物形象

  1.经过这样的周折之后,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她的外貌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情预测:这个问题不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不要凭印象泛泛而谈。)示例:“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2.一个原先非常美丽的女人,她的外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么,她的性格发生变化没有?(学情预测:这个问题,学生恐怕有不同回答,有的认为有变化,有的认为没有。教师不必要求学生一次就给出明确回答。先让学生讨论前一天布置的预习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注意要根据文本来推断。)

  3.先请同学来回答昨天布置的预习题: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 的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让学生见仁见智,多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审美主体的独特个性。学生阐述意见的时候,注意依据文本。)

  4.教师小结,回到第二个问题的探讨:玛蒂尔德性格是否发生变化。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和文本的解读中我们发现,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她有着爱慕虚荣的一面,但也有诚实守信、勤劳坚强、纯洁善良的一面。并且随着自己命运的改变、生活的波折和磨难,性格中美好的一面越来越凸显出来。正如我们在文章的结尾所看到的,较之先前,她由注重自己外表转向更注重自己内心,能够比较坦然面对自身的现状。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深入思考本文主题,也就是课前布置的“预习1”。

  2.查阅有关《项链》的评论。(课后收齐同学的预习作业1,部分同学的观点纳入课件。)

  第二课时

  一、讨论作品主题(该环节要鼓励学生自由阐述自己见解。)

  1.请同学交流预习作业,分小组讨论作品主题

  2.请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组的观点:

  二、体会情节设计的巧妙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1.由于一串假项链,而改变了整个人生。十年之后,当玛蒂尔德在公园里遇见佛来思节夫人的时候,当年十分亲密的朋友已经认不得她了,对此,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请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结尾部分,从“有一个星期天”至结尾。(让同学稍微准备再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心理。提醒学生注意一些语句,如“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这里有怎样的一种感受;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对玛蒂尔德说那番话时会怎么说等等。)

   2.请同学想象当玛蒂尔德听到那挂项链是假的时,接下去的情节会怎样呢?(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同学的设想可能有多种多样,要注意依据人物的性格来设想。)

  3.小说为什么到此戛然而止?为什么不写下去,例如,写玛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地换回几万法郎?明确:假项链与十年青春的代价之间的反差太大,此结局给予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冲击是很大的,对于其小说主题的思考,是强有力的启动。如果继续写下去,写她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反差就小了,对于读者的情感思想的刺激力度就比较小了。另外,戛然而止的结局给予人们充分想像的空间,而把最后结果写出,就限制了人们的想像。

  4.大家想一想,这个故事的结局在前头有无征兆?明确:此结局在前头有伏笔。一是佛来思节夫人无所谓的态度,如玛蒂尔德向她借时,她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当然可以”,特别是借去后许久才还,而且已经知道项链的搭钩曾被弄坏,但却没有打开盒子查看,她的不高兴是因为借去太久而不是这项链有什么异样。二是珠宝店老板告知,他只卖出了那个盒子,可见这项链不是原装的。三是玛蒂尔德兴奋狂热地大跳其舞,陶醉、沉迷在成功的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散会的时候又因怕自己寒碜的外套遭人耻笑而一心只想赶快逃走,如此忘乎所以,如此举动过大,慌里慌张,注意力又如此丝毫未顾及到项链上,不出事才怪呢。

  三、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视上课情况而定。可随堂讲解,也可单独进行。)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义?明确:这个“也”字告诉我们,当时很多像她这样的美丽动人的姑娘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上流社会,而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

  2.“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密的胜利里。”反复品读这句话,能读出哪些意味?

  明确:(1)这里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突出表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2)小说反复用“陶醉”一词,正是强调她的忘乎所以可能带来的危险,强调她沉迷在这不切实际的虚荣里的可悲的一面,与后来的十年辛酸形成照应,构成强烈的讽刺。

  3.结尾说,佛来思节夫人“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这句话的重要性在哪里?明确:这句话的重要性,对于上段话即人生无常那段话而言,是照应,印证;对下述的对话内容而言有双重的反衬作用:一是反衬出因虚荣的追求和意外的变故使自己丧失了青春,所以玛蒂尔德生出了无限的感慨。二是反衬了玛蒂尔德并未因此后悔,并未自惭形秽的可贵,因而有了后面那段不无自豪的对话。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诗两首》,朗读、背诵那两首诗。

  2.完成《伴你学语文》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1.我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 的人。

  2.根据课堂学生回答随堂板书玛蒂尔德人物性格。

  3.七个“梦想”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爱慕虚荣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苦不堪言。

  第二课时

  1.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 的小说。

  2.根据课堂学生回答随堂板书本课主题。

项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 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目标A、B

  [教学难点]

  目标C

  [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2、通过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结尾,“失项链”的“偶然”与“必然”,开头六段“背景”的描写来理解“情节的作用”;通过“背景”与“借项链”“失项链”来理解“心理描写”,通过分析讨论“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来领会把握主题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点、关键词句和片断,从具体的语言出发去理解内容与体会技法。

  4、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阅读训练与检测

  2、品析、讨论情节

  3、体会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目标

  从“预习提示”中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争论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消除“预习提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

  二、整体快速阅读训练

  要求: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确线索、顺序;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批注出来。

  三、 整体阅读练习与检测

  一.字词

  1.选择正确的注音

  寒伧 (A、chan B、chen) 誊(A、teng B、 juang)

  租赁(A、lin B、len) 褶 (A、zhe B、zhe)

  面面相__(qu) 气__(gai)

  ____(wei)幕 __(an)淡

  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A.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

  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

  3、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4、给分开的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5、根据小标题简要概括复述情节(不看课本,用自己的话)。

  明确:(一)1、B、A、A、B、觑、慨、帷、黯 2、A、自惭形秽 B、惆怅

  (二)1、事件的自然进程 2、项链(物线) 3、不作具体要求4、背景、得请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说得通即可,不强求统一)5、不能照本宣科,需概括

  四、品析、讨论情节的安排

  (一)、梳理情节、理解情节设置的巧妙

  十九世纪法国的城市可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层:大资产阶级(贵族)、中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产阶级,假如我们以此为纵坐标,而以课文的七个部分为横坐标,请画出玛蒂尔德和丈夫的地位变化的曲线图,并简要解释这样画的根据。

  明确: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地位的变化也即人物命运的变化,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见板书)

  (二)、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

  1、从上图可以看出,“失项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作者对此有一段感叹,请找出。作者说: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段话很明显是针对“失项链”这件事而发出的感叹。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失项链”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的有关片断来谈)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2、其实,这篇小说中只有“失项链”这一个偶然吗?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有些也人意料”,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

  明确:一方面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欣赏心理描写

  1、刚刚我们欣赏了作者高超的结尾艺术,现在我们来看看开头,小说的开端,很显然是“得请柬”,那么作者在此之前为什么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写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写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出来。它与后面的情节的关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心理描写,体会其所表现的心理及人物性格。

  从情节的欣赏转入对心理描写的欣赏,既是对前面环节所学的运用,又自然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重点赏析两组“梦想”。

  明确:第一部分是对后文的铺垫,是从面上去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性格背景,后面的情节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自然发展。

  这一背景主要写了玛蒂尔德的现实与梦想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她的'痛苦来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2、请描述出从“得请柬”到借到项链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历程。两节中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请帖:高兴――懊恼――不耐烦――悲痛――平静 直接

  借项链: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 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

  无首饰的郁闷、不安、忧愁

  发现钻石项链的激动、神往,

  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的犹豫不安

  终于得到对方允许的极度欢欣.兴奋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3、这些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试比较《祝福》中表现祥林嫂的描写手法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两者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祝福》中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而本文主要直接的描绘心理(第一、二部分尤为典型)。这也是中西小说的不同的特点之一,中国小说重人物言行,西方小说重心理。

  五、小结

  情节设置的三个“是否”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

  小说以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为结尾,情节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请以情节设计的三个“是否”为要求,进行合理想象,补写小说的结尾,400字以内。

项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增强其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介绍绘本内容,引发幼儿探索有规律排序的物体

  1、导题激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这条项链的书,我们一看吧!”

  2、带领幼儿阅读图书,寻找项链的排序规律。

  (1)欣赏绘本,了解故事内容。

  (2)启发幼儿发现项链的排序规律。

  师:“结果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说说这条项链是什么样的?”

  :“刚才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好,都能说出项链的秘密,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

  3、引导幼儿说说项链的排序规律。

  (1)师:你知道这条项链的排序规律吗?

  (2)出示项链,幼儿自主寻找、自由交流

  (3)幼儿集体交流,说说找到有规律的物品。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说,你发现这条项链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4):“这条项链很漂亮,它们是按不同颜色、形状一组一组排列的,中间黄色的螺旋形,两边分别有两个橘黄的菱形、三颗粉色的爱心形、两颗紫色的椭圆形、四颗蓝色的圆形、两颗紫色的椭圆形、四颗蓝色的圆形、两颗紫色的椭圆形、四颗蓝色的'圆形、两颗紫色的椭圆形、黄色的长方形。”

  二、当个小小修理师

  1、师:老师已经把项链修好了,可是还有一边没有图上颜色,你能把颜色填满吗?

  2、幼儿按老师所的排序规律,给项链涂色。

  3、师生共同点评。

  三、当个小小设计师

  1、师:“妮娜还想请你们帮她设计一条手链,我们一看吧!”

  2、师幼共同解读规律图。

  规律1:绿,绿,绿,黄,黄,红(颜色规律)

  规律2:小黄,小黄,大黄,小紫,小紫,大紫(颜色和大小规律)

  3、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

  “作品”,组织幼儿观赏,共同。

  五、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棒,能把学到的本领(按规律排序)设计出了漂亮的项链,妮娜非常的开心,夸你们能干呢!”

  活动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幼儿园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绘本以其有趣的童话情景、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赢得了孩子的喜爱。

  在本次活动中我借助故事内容与孩子们展开互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观察排序规律,在观察中思辨,在思辨中探索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绘本故事中也可以学习数学知识,

  不足之处:

  1、在介绍绘本内容,引发幼儿探索有规律排序的物体。这一环节中,我介绍的故事内容时间太长了,可稍微缩短一些,只要让幼儿把大致的故事内容了解清楚即可。

  2、在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中,可以把设计手链这个环节改成设计项链,加深难度,作为上一个环节的提升。

【项链教案】相关文章:

《项链》的教案07-26

《项链》教案01-14

项链的教案11-12

中班教案《项链》12-03

《妈妈的项链》教案10-07

项链优秀教案04-22

《项链》教案15篇09-30

《项链》教案五篇01-17

《项链》教案四篇01-13

串项链小班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