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的教案

时间:2025-01-26 10:45: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健康的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健康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健康的教案

小学健康的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本节重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中考考点:正向、逆向运用平方差公式。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作业教材P54~P55的内容:

  1.平方差公式字母表示:.

  2.结构特征:项数、次数、系数、符号

  活动内容:填空:

  (1)(x+3)(x–3)=;

  (2)(4x+y)(4x–y)=;

  (3)(1+2x)(1–2x)=;

  (4)(3m+2n)(3m–2n)=.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

  (1)9m2–4n2=;

  (2)16x2–y2=;

  (3)x2–9=;

  (4)1–4x2=.

  结论:a2–b2=(a+b)(a–b)

  平方差公式特点:系数能平方,指数要成双,减号在中央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5–16x2(2)9a2–

  变式训练:

  例2、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9(x–y)2–(x+y)2(2)2x3–8x

  注意:1、平方差公式运用的条件:(1)二项式(2)两项的符号相反(3)每项都能化成平方的形式

  2、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各项都有公因式,一般先提公因式。

  例3:已知n是整数,证明:能被8整除。

  拓展训练:

  1、计算:

  2、分解因式: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ABC的`形状。

小学健康的教案2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化归转化能力

  3.通过观察能合理进行分解因式的推导,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预习作业

  1.把分解因式,这里要把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则_______是多项式的公因式,故可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填入“+”或“-”号,使等式成立:

  (1)2-a=__________(a-2)(2)y-x=__________(x-y)

  (3)b+a=__________(a+b)(4)_________

  (5)_________(6)_________

  (7)__________(8)________

  3.一般地,关于幂的指数与底数的符号有如下规律(填“”或“—”):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变式训练

  1.下列多项式中,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B.C.D.

  2.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

  B.

  C.D.

  (5)先分解因式,再计算求值

  ,其中

  拓展训练

  1.若,则_______________

  2.长,宽分别为,的矩形,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的值为_________

  3.三角形三边长,满足,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小学健康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通过具体实例的认识旋转,研究、发现旋转的性质;

  3.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作图、操作等过程,掌握和熟悉作图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发现旋转图形的定义以及性质,并能熟练的掌握。怎么样利用旋转的性质作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_______转动________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成为______,旋转的角度称为_________.

  (2)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对应角_______)。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

  (4)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______。

  (5)如图,画出⊿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小组交流合作:

  (1)举出生活有关旋转的例子。

  (2)选择:①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是()

  A.摩托车在急刹车时向前滑动;B.飞机起飞后冲向空中的过程

  C.幸运大转盘转动的过程;D.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②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B.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3)指出下图中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二、课堂研讨: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D’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下图是由正方形ABCD旋转而成。(1)旋转中心是______

  (2)旋转的角度是______(3)若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C′D=_____

  3.旋转作图

  (1)画出将线段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000后的图形。

  (2)画出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0后的对应三角形。

  (3)画出△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4.如图,如果正方形CDEF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重合,那么图形

  所在的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______个。

  5.已知:如图,在△ABC中,∠BAC=1200,以B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BC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若AB=3,AC=2,求∠BAD的度数与AD的长.

  6.如右上图:画出AB绕点O旋转后,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A′B′,试确定旋转中心点O的位置.

  7.探究:如图3.1-19,Rt△ABC中,∠ACB=90°,AC=,BC=1,将Rt△ABC绕C点旋转90°后

  为Rt△A’B’C’,再将Rt△A’B’C’绕B点旋转

  为Rt△A”B”C”使得A、C、B’、A”在同一直线上,则A点运动到A”点所走的长度为.

  三、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图形旋转要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着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这个难点,笔者思考能否将静止的方格图形在学生手中活动起来,让学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转过程?再用“探究验证”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操作——验证”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图形旋转的方法和关键点。

  初二数学课堂练习班级姓名学号。

  1.如图1所示图形旋转一定角度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

  A.30°B.60°C.90°D.120°

  2.如图2,△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成为△A/B/C/,指出图中的旋转中心是()A.A点B.B点C.C点D.B/点

  图1

  3.如图3,△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旋转角等于_________度,△ADP是___________三角形.

  4.如图4,△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可以绕

  点旋转_______度互相得到.

  5.如图5,△ABC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了80°以后成为△A/B/C/,已知∠B=60度,∠C=55度,那么∠BAC/=度.

  6.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0,BC=2cm,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旋转1800,点B落在点B′处,求BB′的长度.

  7.按要求分别画出旋转图形:

  (1)画△ABC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

  (2)把四边形ABCD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四边形。

  8.王虎使一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点A位置变化为,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块挡住,使木板与桌面成30°角,则点A翻滚到A2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

小学健康的教案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

  师:课前,我们观看了游乐场的情境,(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想一想,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二、走进生活,感知旋转。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

  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揭示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学生亲自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要素。

  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1.完成书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欣赏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造的欲望。

  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

  1.(课件出示例2)提问: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绕A点旋转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

  (2)摆一摆,用学具摆一摆,转一转,看看自己想得对吗?

  (3)画一画,把自己想的画下来。

  2.展示交流。反馈学生画的结果,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

  3.画法演示: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说。

  4.小结过渡:把三角尺绕A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每条边都要按同样的方向旋转90°。旋转方向不同,旋转后的位置也不同。

  五、巩固拓展,升华表象。

  1.课件出示练习,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1)师:想象一下,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会到什么位置?

  (2)学生在纸上独立画一画。如有困难,可拿出学具摆一摆。

  (3)反馈矫正。

  2.拓展,现在这个长方形继续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试着画下来。

  3.师:如果这个长方形再一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课件演示)

  4.小结过渡:一个简单的长方形,通过几次旋转,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精美的图案。

  六、总结欣赏,引导创造。

  1.生活中旋转图案的欣赏。

  2.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设计欲望。

【小学健康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11-17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12-15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05-2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27

【通用】小学心理健康教案07-2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10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15篇10-17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8篇10-18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精选6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