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4-11-09 12:24:4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

  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蝗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在自然界中,insect的家族非常兴旺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数的2/3。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昆虫的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汇报,以便同学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等。)

  天牛、蝴蝶、蜻蜓、螳螂、蜜蜂、蝉……

  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注意区分蜘蛛、蜈蚣等不是昆虫,要求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什么样的不属于昆虫。

  讨论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根据意见不同,将学生分组,以“昆虫有利还是有害”为主题进行简单辩论。

  教师对辩论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中断,是为了接下来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以“蝗虫”为例,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昆虫。

  学生2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活蝗虫、放大镜、镊子、小蜡盘等。如果捕不到蝗虫,用蝗虫的浸制标本,或模型,也可以用蚱蜢、螳螂、蜻蜓等来代替。填写观察记录表:

  头部胸部腹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触角--前足--气门--单眼--中足--复眼--后足--口--翅膀--学生交流观察,讨论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教师总结指正:

  头部: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单眼-只能感受到光线,不能看东西

  复眼-真正的视觉器官

  口-取食器官

  (介绍关于昆虫的口器,5种口器及代表昆虫)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蜜蜂的嚼吸式口器)

  (蝶的虹吸式口器)

  (蚊的刺吸式口器)

  (蝇的`舔吸式口器)

  胸部:前足和后足-适于行走

  后足-适于跳跃

  翅膀-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起到保护作用

  后翅很薄,适于飞行

  腹部:气门-气管的开口用于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

  你还熟悉其他的什么昆虫吗?请你跟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昆虫,家蚕等

  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简单讨论了昆虫跟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昆虫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同学认为有益,有的说有害,当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让大家信服,现在我们就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要求你能够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创造和控制辩论气氛。

  有益—蜜蜂酿蜜,家蚕吐丝,蜂和蝶能传粉,紫胶虫和白蜡虫的分泌物可以做工业原料,地鳖虫等可以做药材。此外,从虫体获取的蛋白质已成为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蛋白质的丰富来源。

  有害—很多昆虫是农林害虫,有些昆虫不但吸人的血还家畜的血,还能传播疾病。

  DIY:制作粘捕苍蝇纸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假如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身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局部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身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身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假如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假如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誊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干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考虑: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家长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家长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家长当时的态度和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假如是你的'家长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身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和他与家长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家长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喜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示(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沛表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家长责骂,不情愿地扔掉小宝贝

  着迷抓“纺织娘”,终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虫放进包上装进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课题的原因。

  2.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是的,在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小昆虫,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这足以看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很着迷。(板书:着迷)齐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找出描写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读一读,说一说。

  (1)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终于”就发现了,现在仍在寻找,可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2)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去找找?(放纺织娘的叫声。)

  这是刚才你找到的纺织娘的照片。(出示纺织娘的照片:学名螽斯)

  你找到了高兴吗?请你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法布尔的话。

  生齐读。

  2.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让我们感觉到了对小虫子的着迷,相信在接下来放鸭子的故事中,更能感受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1)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借这样的机会,他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

  指导朗读:是啊,各种各样的昆虫、奇妙的水底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法布尔。让我们也进入这境界中去吧。

  (2)“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快,观察仔细。)

  (3)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动作小心,把它当作小宝贝,小心照管。)

  (4)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塞得满,数量多。)

  (5)过渡:这时候法布尔心里很高兴,后来呢?谁愿意扮演父亲,谁愿意扮演母亲?王老师来读旁白。

  谁还想来扮演这一对怒气冲冲的父母?(请两生读父母的话,一生读旁白。)

  同学们一定都想来演一演,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请男生扮演父亲,女生扮演母亲。谁愿意读旁白?

  读后过渡: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习第十自然段。

  引读:虽然遭受到了挫折,——(生齐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板书:迷恋)(生接读)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提问:你能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兴致勃勃、没用的玩意儿、背着、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可看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反而使他更专注地观察研究昆虫。)

  4.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就迷恋着昆虫,长大后更是如此,甚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真是达到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生齐答——痴迷)

  (板书:痴迷)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板书: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现在,王老师要大家做一回雕塑家,给这位昆虫学家塑像,你会怎样塑呢?

  (生自由回答。)

  你们个个都有创意的雕塑家。那么现实中人们是如何为法布尔塑像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要用做《装满昆虫的衣袋》课题”,现在你们明白了没有?

  (这是为了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想多了解一点有关昆虫的知识吧!老师还希望你们能法布尔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示。

  四、作业。

【昆虫小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昆虫教案06-27

《有趣的昆虫》教案02-06

昆虫科学教案12-15

昆虫总动员教案02-02

大班语言教案:昆虫08-05

幼儿园昆虫教案12-07

中班科学《昆虫王国》教案02-28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06-20

小学五年级篮球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