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案

时间:2024-10-22 10:47:47 教案 我要投稿

《揠苗助长》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案1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理念:

  教学中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等手段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一些学起来比较困难有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解决,教师去课堂上只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寓言都是简短有趣的故事,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

  1、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2、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朗读,正音。

  三、究因

  1、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3、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天天、巴望、总觉得、十分焦急)

  4、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5、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什么了吗?

  7、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

  带“急”的成语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四、感悟

  1、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

  2、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3、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4、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6、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第三自然段

  (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7、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第四自然段

  1、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2、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3、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

  4、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作业理解寓意

  六、拓展

  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①,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师:小朋友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揠苗助长》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3.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学习“揠”。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 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巴望 自言自语 白费 筋疲力尽 总算

  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3.写写“费、算”。

  3.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渴望。写写“望”

  (2)谁来读一读?

  (3)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

  (4)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句更加确切?

  4.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着急)

  写“焦”。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 谁愿意来读一读?

  (2)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3)谁愿意来边读边演一演?

  (4)齐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人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农夫看到禾苗长得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板书:焦急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过渡:读2.3自然段,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2.3自然段

  1.指名说他是怎么做的?板书:拔苗

  2.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筋疲力尽、喘气)

  3.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高兴)所以这两段读时要又累又高兴,自己去试一试。

  4.陈老师想来读一读,师范读。谁愿意来挑战陈老师?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点明寓言。

  1.他这么高兴,这么得意,可是结果呢?板书:(枯死)

  出示最后一段。

  2.他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诉了农夫,想想农夫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又会怎么想呢?

  3.他的邻居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跟他说呢?

  4.师小结:是啊,小朋友们,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板书: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六。续编故事。

  1. 农夫听了他们的话,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给这则寓言续编故事。

  出示:第二年,农夫又开始种禾苗了,( )

  八。拓展延伸。

  1.小朋友编故事的能力都很棒,向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们就称它为“寓言”,出示课题“寓言两则”。读一读。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第一则寓言故事,还有一则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后小朋友也可以通过读《伊索寓言》,网上查询“中国寓言网”来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教案3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焦急激动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3、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4、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5、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6、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教后小记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不能很好的转变,教学设计不够新颖,引导不够好。如教学时,师问: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第一段的内容时,学生们哑口无言。所以教师只能唱独角戏。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因为农夫看到禾苗没长,所以┅┅”只有这样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上课时,教师没有给太多的学习空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的思维都是围绕教师来转。因此在操作中有些前松后紧之感,时间掌握不够好,自我感觉在挖掘寓意这一环节上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拓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每节课上得更精彩。

《揠苗助长》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一点,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苗都枯死了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寓意深刻。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的接触还不多,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 www. 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共情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寓言形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从寓言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则”“焦”“筋”“疲”4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字,掌握“巴望”“焦急”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体会寓意。

  (三)能从寓言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寓言,揭题导入

  1.看图猜故事:《乌鸦喝水》《南辕北辙》《井底之蛙》。

  2初识“寓言故事”。知道小故事中蕴含一个大道理,就叫“寓言故事。

  3.直接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认读生字“揠”,齐读课题。

  (二)“揠苗助长”,理解题意

  1.题中理解:读课题,猜测“揠”的意思,换字理解“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小结:通过换字的方法,初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2.文中理解: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揭示“揠苗助长”意思的句子。

  3.课件出示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1)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2)从“一棵一棵”读懂了什么?

  3)读句思考,生发疑问:他揠苗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揠苗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带着问题读课文。(板书:原因、怎样、结果)

  (三)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自学小提示。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

  喘:翘舌音,前鼻音。

  筋:前鼻音。

  转:当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围绕着一点转圈,如转动、转圈等;如果读第三声,表示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如转弯、转身、转变、转眼间等。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出示句式。

  古时候有个人看到禾苗(    ),想让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都(    )。

  (2)自读句子,试着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农夫揠苗助长的原因。(预设:因为这个人希望看到禾苗快点儿长高,所以把禾苗一棵棵往高里拔)

  (四)探究原因,感受“焦急

  1.快速读第一段,思考:当农夫看到禾苗长得那么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圈出表示农夫当时心情的词语。

  课件出示第一段,点红“焦急”并板书

  2.再次默读,出示学习小提示。默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农夫很焦急?用横线画出句子,关键的地方可以圈一圈。

  预设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通过换词,理解“巴望”的意思。(希望、渴望、盼望)

  (2)天天:抓住关键词“天天”,体会农夫的焦急。

  预设二:可是一天,两天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1)可是:体会农夫巴望的和他看到的情景的反差,理解他的焦虑。理解“可是”是表示想的和事实相反。

  体会农夫的焦急,读好句子。指名读。

  (2)想象:一天,两天,三天,农夫看到禾苗都没有长高,心里会想些什么?

  (3)对比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理解农夫是因为太焦急了,所以才会觉得禾苗长得慢,感觉不到禾苗在长高。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男女生读句子,齐读。

  预设三: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理解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学着做一做。

  (2)找一找农夫的动作,(转来转去)农夫的表情。(焦急、皱起了眉头)

  (3)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总结:第一段一共3句话,每句都是围绕焦急这个词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读出农夫那种渴望禾苗快快长高的焦急心情

  3.品词析句,感受疲惫。

  过渡,课件出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指名读句子,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2)聚焦“筋疲力尽”:理解是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的意思。

  看图:(课件出示农夫拔禾苗的图)仔细观察农夫的姿势、表情,说说看到了什么。(弯着腰,弓着背,一直蹲在田里,腿都麻了,满头大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

  (3)再读句子,思考:他为什么拔得这么累?

  (4)一直:意思是一停都不停。联系课文算一算,他大概拔了几个小时?在这六七个小时,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板书:一直)

  齐读这个句子,读出他认真又劳累的样子。

  (5)出示: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读农夫说的话,说说有哪个词语不理解。

  (预设:一大截)指名交流。

  想象:农夫虽然累坏了,但是看到禾苗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联系农夫的心情,读读他说的话,读出他当时又累又高兴的样子。指名读,加动作读。

  (五)体会道理,感受“愚蠢”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交流。(板书:枯死)

  2.课件出示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联系农夫儿子可惜、伤心的心情,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说说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4.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交流,小结寓意。

  小结: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课件出示)齐读

  6.推荐课外阅读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六)设疑结课,指导书写

  1.结课。

  2.通过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3.指导书写“筋”“疲”

  (1)小老师领读。

  (2)交流哪一个字比较容易写错。

  (3)重点指导“疲”:点、提不能漏,小老师提醒关键笔画。

  (4)师范写。

  (5)生写。

  (6)组织讨论“筋”后,学生自己练写。

  (7)投影展示点评后,学生再写,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因:焦急

  怎么样?揠苗

  结果:枯死

《揠苗助长》教案6

  一、概述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27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该寓言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颗一颗地往上拔,第二天来看时,禾苗全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本则寓言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中的生字字音。

  (2)会写4个生字(“焦”、“费”、“望”、“算”),书写端正,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过程与方法:

  (1)自由拼读和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

  (2)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这个人很愚蠢。

  (2)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办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办事。

  四、教学课时划分:一课时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是普安县窝沿小学二年级(2)班的学生,共有36人,年龄在7-10岁,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很喜欢表现自己,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

  2、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主动性。

  3、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合作学习效果不错,自主探究能力很差。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一些材料;

  5、学生识字的兴趣很高,能够用加一加,分一分的方法识字。能够在情景中去巩固和应用生字。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这节课将综合运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启发式方法、讨论法、自主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老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特色: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运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启发式方法、讨论法、自主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

  1、自制生字卡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自读一篇寓言故事。

  4、查找资料:理解“寓言”。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激发动机,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领悟寓意

  指导写字

  书写规范

  布置作业,

  自我表现

  (一)激发动机,导入新课(4分钟)

  1、解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读过或者听过寓言故事吗?那请同学们说说“寓言”是什么?(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篇数。“两则”就是两篇。板书:寓言两则

  2、导入:

  (1)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可真精神,那谭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揠苗助长”(板书课题)。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揠”。(出示“揠”字的笔顺课件)

  (2)“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很想听吧?(出示课件)

  (3)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拔),对,所以有些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故事里的这个农夫想让禾苗快点长高,就(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可结果呢,禾苗都枯死了。你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活动一开门见山地提出“寓言”,理解“寓言”,再通过播放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想探究故事的全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5分钟)

  1、课文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2、小组自读课文,注意,读书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

  3、认识生字词

  (1)识词

  l 同学们读得很快啊!那我想考考你们,看,谁来啦,(词语宝宝)(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还不认识谁?

  l 谁能站起来读读?你来读第一排,如果读对,其他同学就跟读一遍,读错,就帮助他……。你来读第二排,你来读第三排。

  l 老师任意指,学生抢着读。

  (2)识字

  l 瞧,词语宝宝回家啦,他的弟弟字宝宝又来啦!(出示课件),自己读读,还不认识谁家的弟弟?

  l 你能帮他们找个朋友吗?小组协作,把他们的朋友写在卡片上,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l 小组抽出代表发言。(同时出示组词课件)

  (同学们真友好,帮字宝宝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哪列火车先来开,这列火车先来开,哪列火车还想开,这列火车你来开。)

  4、读佳句。我们把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送回家吧!在路上小心噢!(出示带有字词的句子课件)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活动二通过录音范读,创设的情景激起学生兴趣,还能正音并感情朗读课文。出示词宝宝和字宝宝的课件,感觉亲切,学生乐意接受。创设佳句,增强了他们在情景中去巩固生字和生词。)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3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l 自由读

  l 指名读

  种田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那我们要怎样读?

  l 小组读,共同探讨

  读得真好,这农夫种下禾苗之后是什么心情?(着急)。你从哪看出农夫很着急?相机板书: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

  ①他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很希望,希望得不得了。“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请看课件,谁来读读这三句话?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当学生提到时相机出示以下课件)

  ②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好像”这个词说明了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他看不出来,所以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③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这个人焦急得转来转去还觉得不够,还要想办法……。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啊!谁来读?读出焦急的感觉。

  (你不但读出了焦急,我还感觉到你也在这想呢!)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得慢,农夫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是因为农夫的心理特别的着急啊,谁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他想啊想啊,想出了办法没有?如果想出,那他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l 小组读,作汇报

  l 质疑: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把他弄得怎么样?(筋疲力尽)(板书:往高里拔、筋疲力尽)

  什么是筋疲力尽?(生自由说)(适当鼓励)

  (你体会得真好),因为他忙了一大半天,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叫筋疲力尽。 谁来读读?(很棒)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个人虽然很累,累得筋疲力尽,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可看着自家的禾苗被自己拔高,他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谁来高兴地读读。(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读)

  你读出了高兴,谁再来一边喘气一边高兴的读读(有表演能力的学生读)。

  这个人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还非常得意呢。

  谁还愿意一边喘气一边得意地读,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个人又累又得意洋洋,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可结果怎样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本段,

  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结果禾苗怎样?(板书:禾苗枯死)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设计意图:活动三因为学生有拼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细读课文、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大意,形成整体感知课文。)

  (四)创设情境、领悟寓意(3分钟)

  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因为把它拔死了)

  1、如果你是小禾苗,你们想说什么?

  (疼死我啦,快把我放下吧)

  (笨老头,你拔我,你会后悔的)

  (让我慢慢地长吧)

  2、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家人,你们会对他说什么?引导说:想让他们快点长高,应该怎样做?(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春天种下,到秋天才能收获。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出示课件。(板书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 不能急于求成)。这就是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像揠苗助长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章就叫做寓言。

  3、这个种田的人是聪明还是愚蠢?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设计意图:活动四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经整体把握课文,再创设情境,学生回归到情景中,融入到课文中,再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领悟寓意。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指导写字,书写规范(4分钟)

  同学们,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得要从小打好基础。我们看书上这四个字哪个最难写?你能写对吗?仔细观察,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重点指导:(结合课件指导)“焦”:字下面是四点底,是上下结构;“费”:上面是“弗”字头,要写得扁一些;“望”:是上下结构,“亡”字没有一点;“算”:中间是“目”字。

  (设计意图:活动五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方法。在通过课件的正确指导,他们能书写端正,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六)布置作业,自我表现(1分钟)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找寓言故事读读。

  (设计意图: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该活动,体现了他们自我表现的能力和读书的好习惯,激发了他们喜欢读故事、看课外书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表条数、

  篇数

  27 寓言两则

  揠 苗 助 长

  种田人的心情(着急)

  想出的办法及之后的心情

  结果

  (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 (往高里拔、筋疲力尽、高兴) (禾苗枯死)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九、教学评价设计

  本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双主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将用加红星的方式进行评价:

  (1)学生参与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分为优、良、中等次,如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在小组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小组的成果;参与面较广等来定等次;

  (2)识字:能认读7个生字,能用四个生字正确组词、造句,在本组内完成情况,评价小组。

  (3)课文内容理解:能有感情地将课文读出,读后能理解重点句子,能找出并理解重点词语;

  (4)总结寓意:能通过精读课文,小组的合作,懂得寓意,评价小组。

  (5)扩展阅读:自找自读寓言故事,下一节课进行评价。

《揠苗助长》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案】相关文章:

《揠苗助长》教案02-24

《揠苗助长》说课稿06-23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4-03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1-20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0-20

《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06-01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2-28

《揠苗助长》说课稿14篇01-03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优秀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