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磁带两盒(a:《找朋友》,b:配乐带)
挂图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叶,天空)
蜜蜂头饰一个,蝴蝶纸偶一只,其他动物头饰若干
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图
教学重点:仿编出一段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
教学难点:用与原诗韵律节奏相同的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教学过程:
一、学习作品
1.导入
(放a)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问:这是谁在找朋友啊?谁是春天的朋友呢?
让我们来听听《春天的朋友》这首诗就明白了。
2.欣赏配乐朗诵一次。
问:诗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谁啊?(不要求个别回答)
你觉得这首诗听起来怎么样?
3.出示挂图,老师戴上蝴蝶纸偶,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并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诗歌的画面,并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问:花蝴蝶飞来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草说什么?
花蝴蝶飞走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花说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来和谁握握手,她们一起对春天说什么?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分句复述一次,让幼儿更易掌握。
4.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一次,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仿编活动
1.观看表演(播放课件)
课件基本内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只小燕子飞来了,跟随她寻找朋友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春景。青青的山坡上是一片粉红的桃林,沿着河岸是一棵棵嫩绿的柳树,还有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白云,小燕子在一株桃树前停下,桃树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她和桃树握握手说:咱们是朋友。小燕子又来到柳树面前,柳树伸出了绿色的手,小燕子说:咱们是朋友。
2.教师范编,引导幼儿发现仿编的方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了一首诗,诗里面讲的是花蝴蝶找朋友,现在我们把小燕子找朋友,也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好吗?
问:小燕子先找了谁做朋友啊?它和桃花怎么样?它对桃花说什么呢?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桃花握握手,它对桃花说,咱们是朋友。
问:小燕子还找了谁做朋友?它和柳树怎么样?它对柳树说什么?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柳树握握手,它对柳树说――咱们是朋友。
3.幼儿表演
请一名小朋友来当可爱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样,到教室里来找朋友。
4.幼儿仿编
让幼儿尝试把小蜜蜂找朋友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
提示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谁,她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用诗歌里的话怎样说?
启发幼儿编诗歌的结尾,将前面编的各个诗歌段落串联起来
[page_break]
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是谁对朋友呀?(春天)他们会对春天说什么?做什么?
师生一起朗诵: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都来和春天握握手,他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
5.自由活动,练习仿编
放音乐,每个幼儿都戴上动物头饰,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儿自由练习仿编,教师巡回倾听指导,“你找谁做朋友,对你的朋友,该怎么说,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周围的伙伴听。
6.请3~5名幼儿在全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简评。
7.配乐串联朗诵一次。
延伸活动:
春天还有好多好多朋友,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找吧!
放a,幼儿自由出教室。
附: 春天的朋友
花蝴蝶飞来了,
和小草握握手
她对小草说,
咱们是朋友
花蝴蝶飞走了,
和小花握握手
她对小花说,
咱们是朋友
花蝴蝶,小草和小花
都来和春天握握手,
她们一起说:
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幼儿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培养仿编,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感情基调,学会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直接影响自己的心情。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会让自己豁然开朗,糟糕的事情也会有转机。对于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不是那么让自己开心的事,如果能用另一种想法去看待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孩子也会变得更开朗豁达。在本次活动中借用一个小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让孩子认识积极肯定与消极否定这两种想法表达所反应的不同心态,尝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糟糕的事情,获得相应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积极肯定与消极否定这两种想法表达所反应的不同心态。
2、尝试一下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换个想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从而获得愉悦的体验。
【活动准备】
PPT,视频,哭脸笑脸,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出,心情初现。
老师带来了张图片,请你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是你发生了这件事情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如果你觉得开心的就坐在这边,不开心的就坐在那边,都从最边上开始坐,开始吧。
你们已经做了选择,我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觉得不开心(开心),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是的,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二、故事植入,两种心态。
1、ppt出示,介绍东东和西西。
老师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两个小家伙就是有着不同的想法,一个叫东东,他最喜欢说“太好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说太好了;另一个叫西西,他最喜欢说“太糟了”,所有的事情,他都说太糟了。
2、你们猜猜哪个可能是东东,哪个可能是西西,为什么?
3、故事讲述,感受两种心态带来的情绪。
东东和西西其实是好朋友,有一天,东东、西西一起出去。他们在草丛里捡到一个蛋。东东说:“太好了!捡到一个蛋。”西西说:“太糟了!只捡到一个蛋。”
两个好朋友刚想把蛋煮来吃,蛋壳突然裂开了,钻出来一只小鸟。你们猜东东和西西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西西说:“太糟了!不能吃蛋了。”东东说:“太好了!我们有一只小鸟了。”)
东东和西西给小鸟捉小虫、喂东西吃,慢慢地,小鸟长成大鸟飞走了,你们猜东东和西西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你们觉得在这个故事里是东东快乐还是西西快乐,为什么?
小结:是啊,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有“太好了”这种想法就能让人变得快乐,事情也会变得美好;相反,遇到事情总是想着“太糟了”那就真的把自己的心情弄糟糕了,事情也会变得糟糕。
三、视频介入,体验转变。
1、播放视频一:放学了,妈妈很晚还没有来接。
那让我们试着用“太好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去处理事情吧。先来看一段视频,这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是你妈妈很晚还没来接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你妈妈为什么会还没有来接你呢?
这件事情应该没有想的那么糟糕,你们的妈妈爱不爱你们?你要相信妈妈肯定会来接你的。
2、播放视频二:妈妈晚来接了可以怎么办。
我们已经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看看视频里的小朋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小结:从我们刚刚的讨论中能够发现,同样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心态去面对会呈现不同的结果。
四、情感迁移,传递愉悦。
1、回顾事件,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快乐的想法是可以传递的。那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折纸时你拿到的纸是皱皱的这件事情,你现在又会是什么心情,想不想换个心态、换种心情?还是跟刚才一样选择你想坐的位置开心组或是不开心组。
老师发现不少人改变了心情,我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改选开心组了,你是怎么想的?
看来,积极的心态真的能够传递给我们,我们小朋友遇到事情都会换个想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了。
2、传递笑脸,放飞快乐。
为了让快乐的心态继续下去,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可爱的笑脸贴纸,希望这些笑脸能传递给大家一种快乐的心态。贴纸就在每个人身后的椅背上,你们可以给自己贴上一个笑脸,也可以分享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将快乐的心态继续传递下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讲到什么,就出示哪张图片。)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五、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
2.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能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变得快乐。
活动准备:
创设静态情境——“消气商店”背景图与、熊、母鸡的插入角色。
活动过程:
一. 消气商店开张。
师: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你们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吗?
二.设疑讨论
1.为熊大哥消气。
(1)开张的第一天,熊大哥来了,它怎么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呢?(幼儿自由讲述)
(2)如果你是消气商店的老板会想什么办法让熊大哥消气呢?(扩散)现在,熊大哥的心里又是怎么样呢?(翻转熊大哥角色反面的笑容图)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已经很开心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熊大哥又听到你们的鼓励,快活地走了,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可真好。看看,谁又来了?
2.为母鸡妈妈消气。母鸡妈妈来了,出示胖胖的小母鸡。
1)母鸡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2)你们看,它长得怎样?从哪里看出它长得很胖?
3)你会想什么办法帮母鸡妈妈减肥让它不要生气呢?(扩散)
3.为老鼠消气。师:两只小老鼠在争抢玩具,它们俩都很生气,这下怎么办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它们消气呢?
三.归纳主题,扩展经验
1.大家都说:“消气商店真好!”消气商店好在哪里呢?
2.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生气的事?你在生气时想什么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3.小结: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你有不高兴的事生气了,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不再想生气的事,也可以把自己生气的事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他们会劝你,安慰你,你的`心里就会好受些,你也可以吃东西、玩玩具、看看书或看电视。如果别人惹你生气,你就要想想别人对你好的时候,原谅别人,这样就会消气,变得快活了,身体也就更健康了。如果你经常生气,又不消气,这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经常保持快快乐乐,满脸笑容的心态。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秋天是菊花展放的季节,幼儿对班级中植物区的菊花都很感兴趣。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这次活动采用了用毛线在画好的画菊花上贴花瓣的方法进行贴画,之后再贴上叶子。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毛线、树叶进行粘贴,能够用弯曲毛线的方法将毛线沿着黑线粘贴在纸上。
2. 认识、喜欢菊花,培养幼儿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贴好双面胶的纸、毛线、树叶、蜡笔、剪刀
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毛线进行粘贴画。
难点:能够用弯曲毛线的方法进组粘贴。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导观察
1. 天气渐渐变冷,你怕冷吗?有一种花也不怕冷,它是谁呀?——菊花
2.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特征:
提问:菊花长得什么样?象什么?有什么颜色?
3. 小结:有的象弯弯的毛线、有的象瀑布、有的象妈妈的卷发、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粉,长的都不一样,菊花的品种可真多呀。
二、教师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1. 出示《菊花》范作一幅,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朵菊花,美不美?小朋友想不想和我一起来做一做菊花?
2. 师: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幼儿仔细观察回答
3.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要用到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贴好双面胶的纸、毛线、树叶、蜡笔、剪刀)带领幼儿认识。
4.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是怎么粘贴的啊?
教师示范:①这张纸上老师已经给你们画上了菊花,并贴上了双面胶。我们先轻轻地把其中一片花瓣上的`双面胶带纸撕下来,把黏黏的那一层留在上面。
②取一根毛线,从花心出发,站在画好的黑线上
提醒:贴的时候要完全盖住黑线,不停地转弯。
③盖住全部黑线了,就用剪刀把毛线剪断。
3.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把剩下的花瓣都用相同的方法贴上。
4.提问:这朵花少了什么?
教师演示在花的花茎上贴上叶子。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 师: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吗?
2. 讲解注意事项:①撕双面胶的时候只要撕上面一层,小心点不要把纸撕破了
②安全用剪刀不用的时候放在盒子里面,不要把剪刀对着其他小朋友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点评作品
1. 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2. 师:你最喜欢那一朵花?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操作兴趣都特浓厚,特积极。一开始为了引出菊花,我特设问题“有一种花不怕冷,他是谁呀?”目的是想让孩子们要像菊花一样不怕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都没有想到菊花,好多孩子都说是梅花,致使费了好大劲才绕回到菊花上。在操作的时候,幼儿都很认真的在操作。在用毛线贴花的时候,有些幼儿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毛线弯曲,但经过我的指导,幼儿都能很好地完成。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03-02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03-01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的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