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中班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大或通过学习可使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2、 学习运用大肌肉做活动,尝试走平衡木、钻爬、旋转等不同水平的身体平衡动作。
活动准备:户外游戏场 软垫、纸箱 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长大笑哈哈”儿歌,说明娃娃长大,身体长高了。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更高,变得更结实,我们要锻炼自己的体魄,这节课要进行体能大考验,看看大家是不是“小勇士”。
(二)、热身活动。
1、教师介绍平衡木、纸箱、安全软垫等器材,并带领幼儿布置场地。
2、介绍关卡名称,并找幼儿来示范及说明进行方式:
第一关:“勇闯独木桥”:走过平衡木,中途可停一次,若一脚脚下平衡木,则需要重新走过独木桥。
第二关:“勇士过山洞”:爬行过纸箱。
第三关:“旋转天地”:手交叉放在胸前,原地旋转三圈,若转出绳圈的范围,则须再做一次。
3、 带着幼儿快步绕三个关卡的场地三圈,并活动头、手和脚部等关节。
4、 将幼儿分成三组,轮流在各关卡练习,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个别指导。
(三)、进行“小勇士”活动。
1、教师说明“小勇士”活动进行方式:起点开始,逐一通过第一关、第二关和第三关,再回到起点。
2、教师播放音乐,游戏即开始,幼儿就要从起跑线往终点前进,一一通过关卡。
3、重复进行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按物品的特征,将相同的东西配对。
【活动准备】
1、一幅图。
2、鞋、袜、手套各一双,蜡笔,请每位幼儿带一双袜子到园。
3、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问幼儿这是什么?是不是一只小鸟?教师再出示第二只小鸟,问幼儿现在有几只小鸟?
2、教师再问幼儿:“小朋友身体有哪些部位有两个呢?”请幼儿指出来。教师告诉幼儿,通常两个一样的,可以配成一双或一对。
3、教师拿出一只鞋子,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
4、教师拿出一只袜子,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
5、教师拿出一只手套,问幼儿:“这是什么?一只够不够?如果不够,要几只才够呢?”
6、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是两个在一起的,一双或一对的,让幼儿说说看。
7、请一些幼儿出来找相同的东西,找对了的.幼儿给予奖励红花一朵。
8、将幼儿带来的袜子散放在桌面,请幼儿轮流抽一只袜子,再找到另一只,凑成一双卷在一起。
9、看看大家的袜子是否都找到了另一半。
10、表扬找到另一半袜子的幼儿。
11、教师示范操作材料给幼儿看。
1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鞋子、花朵和杯子,启发幼儿画线连接相同图案的物品。
中班教案 篇3
年级:一年级上学期。
课型: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2/4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手风琴、歌片、铃鼓、木鱼、碰钟、节奏卡、小兔子道具、录音机、磁带、灯笼、鞭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2、引言: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课,你们欢迎吗?听你们音乐老师说,一⑴班的小朋友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比实验小学(其它学校)的同学都要好,是不是?
生:是!(大声地说)
小兔子(一只木偶由老师操纵):是谁在说大话呀?
师:噢,我忘了给大家介绍了,这是我的好朋友小兔子,它也跟来看看,要和朋口中小(实验小学)的同学比一比,比什么呢?
小兔子:嗯……比动作。谁都知道我小兔的动作最灵活(悄悄地说)。你们学过了《火车开啦》这首歌,我们来边唱歌曲边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吧!你们想想可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开火车?(个别提问3-4人)火车头呢,可用什么动作?(个别提问2-3人)
3、选择2种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游戏。(全班分4列,各列按顺序从前门开出,后门开进,还没轮到走的同学原地做动作。)
二、节奏练习。
1、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火车开快乐,小兔子都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听它是怎么说的。
小兔子:我是 小 兔 │我是 小 兔│我们 大 家│做朋 友 -‖
师:谁愿意和小兔子交朋友的请你也这样说, 比如老师这样说:我是 老 师│我是 老 师│我们 大 家│做朋 友 -‖。
2、师引导学生按小兔子说话的节奏创编语言。
3、学生读节奏3/4×× × × │×× × ×│×× × × │×× × -‖(师启发学生这是三拍子的节奏,生可边按三拍子拍手边读)。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小兔子: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拍节奏的声音就象过年放的花炮声一样,啪啪啪啪的。过年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今天,我们就很开心地来学习一首歌《新年好》。
2、学生安静地听录音范唱,出示图片(包含歌谱及过年画面)(学生可跟着老师听音乐轻轻按三拍子节奏摆动)。
3、把高兴的心情唱出,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师弹琴伴奏。
4、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节奏读歌词边按三拍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先读一遍节奏)。(师:我们用刚才说话的节奏来读读这首歌的歌词。)
5、采用跟唱法学唱歌词几遍。(若全班都会唱可跳过此环节)
6、学生连贯地唱(师弹琴伴奏)。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对声音提出要求。(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让学生体会带感情的演唱,尽量减少语言上的说教。)
7、引导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很高兴,所以唱这首歌时应该怎么唱?)。
四、创作练习:
1、在节日里,大家都很愉快,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能不能把这首《新年好》的歌改成唱其它节日的歌?比如说“六一儿童节”我是这样唱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唱何节日,怎么唱?
3、请个别小组演唱。
4、师:在快乐的节日里可以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你们看这叫什么?
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可能有的学生在幼儿园有接触过铃鼓,可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演奏)。
5、还可用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学生分组讨论用打击乐器如何为歌曲伴奏。(师提示这首歌是三拍子的)
7、各小组示范本组创作结果。
8、全班同学边演唱歌曲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可做手势。
9、小兔子:这么好听的声音我要录下来带给实验小学的同学听听!
10、给小朋友们录音(边唱边打击乐器)。
11、放给小朋友们听一听。
12、歌表演。(机动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觉得小朋友表现得真好。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我们学会了《新年好》这首歌,这是三拍子的歌曲。小朋友回去后可以把这首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过得快乐吗?我们一起和小兔子说声再见,开着火车家吧!(全班分4列火车做律动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2。幼儿入坐
“小朋友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所有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长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按照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 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 熊 河马 象 熊 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称呼。
2、让幼儿感受家庭的亲情,初步培养孩子爱家庭、爱父母,尊敬老人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新春佳节中相互拜年的热闹气氛,学说简单的贺年用语。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全家福的课件。
2、录音机和录有《新年好》歌曲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请幼儿看看他们每个人脸上是怎样的表情。幼儿回答时,还可模仿一下。
2、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人物的身份。后提问:
(1)爷爷长得什么样?(白胡子、白头发、脸上有皱纹)
(2)奶奶长得什么样?
(3)这个叔叔是谁?是爷爷奶奶的什么人?
(4)爸爸旁边的短发阿姨是谁?
(5)这个长发阿姨是谁?
(6)站在姑姑边上的是谁?
(7)这个最小的是谁?
3、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人的位置。提问:
(1)照片上爷爷奶奶坐在什么位置?
(2)爸爸、妈妈、姑姑站在哪里?
(3)姐姐和宝宝在哪里?
4、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小结。
(三)游戏“拜年”。
1、说简单的贺岁语句。
2、让幼儿互相拜年,说贺岁语句。
3、结束部分:大家一起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的设计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创设情景中生成主题
我通过倾听、观察、谈话,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新年给予了孩子们太多美好回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我尊重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生成活动,而且给予极大鼓励,并为此创造了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充分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活动成为幼儿生活的舞台,成为幼儿自我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二、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生戴一顶新年帽进教室,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心里激荡着过年的喜悦,这次活动伴随幼儿求知欲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充满学习兴趣,共同体验到了过年的气氛。
三、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感受到了新年的喜庆气氛。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4、5数的形成。
2、在与操作材料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门票、磁卡、笔若干
2、小花伞四把。
3、ppt《热闹的公园》
活动过程:
一、逛公园导入
1、 今天冯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公园玩玩,坐小汽车哦!但是小汽车不能坐错了,看看老师发给你的车票上面有几个点点,就去找和它数量一样的汽车朋友坐下来。
2、 坐下来了吗?坐下来就把你的车票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我要来看看小朋友们有没有上对车。谁来告诉我,你上的是几号车?(5号)。为什么上5号车?这组的其他小朋友把车票也举起来给我看看,是不是5个点?
二、学习4、5的形成
1、 好,小朋友们都坐好了,赶快把你们的车票摆摆好,放在椅背后面吧。坐稳了,小汽车要出发喽(音乐——律动)。公园到了,公园真漂亮啊!
2、 学习4的形成
(1)看看公园里有什么?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2)把公园里的这些东西变成数量4,有什么好办法?
(3) 比一比,因为3比4少一,所以3添上1就是4。因为5比4多一,所以5去掉1就是4。
(4)总结:3添上1就是4,5去掉1就是4。
3、 学习5的形成。
(1)看看公园里有什么?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2)把公园里的这些东西变成数量5,有什么好办法?
(3)比一比,因为4比5少一,所以4添上1就是5。因为6比5多一,所以6去掉1就是5。
(4)总结:4添上1就是5,6去掉1就是5。
三、操作
1、 门票,复习5的形成。
(1)咦!公园里还有一个游乐场呢,里面有好多的玩具,要想进去玩就要有一张上面有5个圆点的磁卡,不是5个圆点的.卡不能使用,请每位小朋友拿一个磁卡看一看,你的磁卡是5个圆点吗?如果不是想想怎么办?
(2)写好了,把笔放进去,我来看看你们现在都是5个圆点的磁卡吗?
(3)哦(出示ppt)要变成5个点,是 的就要再添上 ,因为4添上1就是5,是 的就要再去掉 ,因为6去掉1就是5。
(4)小朋友,你们都变对了吗?变对了就把门票放进桌上的篓子里,我们进游乐场玩吧。
2、 躲雨,复习2、3、4、5的形成。
(1)啊呀!糟糕!下雨了,怎么办呢?(在雨伞下避雨)嗯!是个好办法,但是伞宝宝只让和它颜色一样、数量一样的门票宝宝来避雨。小朋友们赶快想想办法吧。
(2)验证小朋友们的对错。
四、结束活动
天晴了,我们去游乐场里面玩吧。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2、能够发挥想象力按照句型进行诗歌仿编。
3、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并主动大胆地进行朗诵和表演。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动词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难点:尝试替换语词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小花伞一把,相关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小谜语,看谁的小脑筋转得最快?“一根柱子许多梁,没有门窗没有墙,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挡雨遮太阳。”(雨伞)你们真棒一猜就猜出来了。
(二)出示小花伞,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伞。教师:看看老师的伞,那你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在什么时间用它?(知道小孩用小伞,大人用大伞)。
(三)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进一步领会和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教学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怎么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呢?”幼: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小蜜蜂。师:小动物有自己的伞吗?
(1)出示图片一:小喜鹊和小杨树。小喜鹊有自己的伞,是什么伞呢?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2)是什么地方的大杨树?
(3)大杨树这把伞能帮小喜鹊什么呢?(热了乘凉,下雨了避雨)
2、学习仿编
(1)出示图片二(池塘里的荷叶和小青蛙)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青蛙有伞吗?想想看,小青蛙会用什么当伞呢?
(2)引导幼儿看图仿编一句儿歌。什么地方的大荷叶?荷叶是谁的伞?
(3)出示图三、图四、图五,同同样的方式激发幼儿仿编。图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蚂蚁)启发幼儿想一想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然后编一句儿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蚂蚁的伞。图四:(鸡妈妈张开翅膀,小鸡躲在下面)鼓励幼儿根据图意编儿歌。图五:(花园里的花儿下面有只小蜜蜂)
3、教师帮助幼儿把自己编的儿歌串起来朗读一遍。
《伞》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鸡妈妈的翅膀,是小鸡的伞花园的花儿,是小蜜蜂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4、鼓励幼儿看图朗读儿歌,加深理解。可让幼儿边表演边说,提高幼儿兴趣。
5、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如:《伞》、《小动物的伞》、《好玩的伞》
(四)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它还可以是谁的伞呢?”依次问池塘里的大荷叶和草地上的大蘑菇还可以是谁的伞?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合理想象。
2、师:“今天图片里的小动物们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的幼儿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吧!我们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声再见”,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点:伞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所以,在本次活动我首先用谜语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了实物——伞,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并引出话题“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伞呢?”,幼儿很迅速地联想到了各种场景,由此,引出了儿歌的内容。我通过逐幅出示儿歌《伞》的挂图,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并讲述,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熟记掌握儿歌内容。
不足:
1、我的眼神总是更多和那几个活跃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交流,看他们的眼神是那种充满着期待、鼓励。在边上的或者是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孩子眼神更没有交流,而且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也特别少。
2、活动的一个环节——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我将幼儿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对幼儿提出太高的要求,导致冷堂现象。
3、整个活动环节单调枯燥,应该设计各种情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语言不简练,重复啰嗦,导致课堂时间延长。我应该提高语言能表达能力。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体验对家进一步的理解。
2.了解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才会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方脸和圆脸》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引子
1.师:每个人都有家,小朋友有家,老师也有家。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家是什么?小朋友说说看,家是什么?
2.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家里有谁?(老爷爷、老奶奶)哦,有一位老公公和老婆婆)引出故事。
二.讲故事,找出方和圆
1.师讲故事:从“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到“好,就这么定啦,分吧。”
2.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幼儿找好后,请幼儿到前面说说。
3.哦,小朋友真聪明,都帮老公公和老婆婆找到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是分好不分好”。
1.我们来看看,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分的。继续讲故事:“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
2.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请小朋友帮帮他们,你觉得方和圆分得开吗?桌子和钉子能分开吗?为什么?
3.那老公公和老婆婆能分开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四.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1.小朋友们都替老公公和老婆婆想了办法,有同意分的,有不同意分的。那我们来听听他们到底分了没有。继续讲故事“老两口再互相一看,又发现……到结尾。”
2.“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开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讲出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3.总结:哦,原来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得才快乐。
4.引导幼儿讨论:你有没有看到平时在你周围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准备: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8个点的纸制瓢虫人手一只,大瓢虫一只。五个呼拉圈,数字4、5、6、7、8。在树五棵,会别贴了数字4、5、6、7、8。幼儿人手一只没有画点的瓢虫,蜡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出示瓢虫妈妈)提问:这是谁呀?这是瓢虫妈妈,今天她带了许多瓢虫宝宝来我们中一班,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愿意)
与瓢虫宝宝交朋友。(出示瓢虫宝宝)-------那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就领一只小瓢虫吧。
-------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只瓢虫宝宝了,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瓢虫宝宝和旁边小朋友的瓢虫宝宝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观察后回答:瓢虫宝宝身上的小点不一样多,颜色不一样。
--------你是怎样看出来它们身上的小点不一样的?(点数、目测)
--------这些瓢虫宝宝都有自己的名字,看!它身上有几个小点,那它就叫几星瓢虫,你的是几星瓢虫?(幼儿个别回答)
--------小朋友们都特别棒,老师也很想认识一下你们的瓢虫宝宝,请拿着四星瓢虫的宝宝到老师身边来好吗?请拿着五星瓢虫的宝宝到老师身边来好吗、、、、、、、
按颜色、数量分类。---------现在我们都知道瓢虫宝宝的名字了,就是好朋友了对吧,那我们带着瓢虫宝宝一起来做游戏吧
游戏占圈:(1)出示五个圈子,圈子里分别放上数字4、5、6、7、8,请小朋友分别进入圈子;(2)把圈子的数字换成不同颜色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安颜色分类进入圈子。
四、为瓢虫宝宝找家,按数量分类。
瓢虫宝宝们玩得可真开心,现在它们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呢?(大树上、森林里)小朋友们愿不愿意送它们回家呀?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的教案07-24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