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现语第二册的课文部分,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我”家乡海边迷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学习本课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会用“有……有……还有……”的句
式练习说话,会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体会作者对大海、对家乡深深的爱,初步培养孩子们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二、认知目标
1、学会“色”、“面”等5个生字,认识“刀字头”、“欠字旁”。
2、学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四、情感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
学会5个生字,认读新词,理解课文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教学难点
用“有……有……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和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七、教学媒体
海边风光录象、课件、北京名胜古迹图片和海浪的声音。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倾听海浪的声音(课件)
2、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位家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的信,他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教学媒体:海浪的声音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同时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学生认真听,整体感知课文。
2、小朋友在信里说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板书:10、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滩;沙子;贝壳]
3、住在大海边的小朋友给你们每位小朋友都写了一封信,谁愿意来当小邮递员送信呀!学生当小邮递员送信。
教学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海边美景。 大海 海滩 小孩儿躺在海滩上游戏图 贝壳 大海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由朗读
1、快打开读一读,看看信中都写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读一读,听听他字音读的准不准。
3、自己再读一读,做到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标然段。
4、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评字音读的对不对。
教学媒体:信(信的内容就是课文内容)
教学意图:扫除阅读障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问:我家住在哪?家门口不远有什么?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让学生找找“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3、随机学习生字“色”,认识新偏旁“刀字头”。[板书:金色]
4、齐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5、试着背诵。
教学媒体:板画简笔画大海、海滩、几座房子
教学意图:
1、帮助学生找到“我”的家,搞清“我”家位置,理解“海滩”、“海边”的意思。
2、指导朗读,突出“金色”、“不远”等词,读出喜爱的感情。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沙滩景象)海滩上的沙子怎么样?请去过大海的同学讲一讲。问问没去过大海的同学听了其他同学的介绍和看图,谈谈现在的感受。
2、从课文中找到形容沙子的词语,并结合生活感受理解词语“又松又软”的意思。[板书:又松又软]
3、(出示句子“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学习生字“面”,课件演示“面”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上面指?听到了什么?(大海哗哗地歌唱)
4、出示词语“歌唱”,学习生字“歌”,认识新偏旁“欠字旁”。
5、摩声:大海是怎样歌唱的`?划出表示大海歌声的词。
6、朗读指导。躺在这样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指名读、齐读。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感受海滩上的沙子又松又软。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各种颜色,书上写了几种颜色,划出来;指名朗读这句话。随机学习生字“各”。[板书:各种颜色,有……有……还有……]
(2)、你还见过哪些颜色的贝壳?出示小朋友带的贝壳。引导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贝壳的颜色真多呀,有( ),有( ),还有( )。练习说话。
(3)、齐读
3、贝壳不仅颜色多,而且形状还很多呢!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贝壳的形状真多呀,有( ),有( ),还有( )。
4、学习第二句
贝壳不仅颜色多,它还星星点点地散步在海滩上。瞧,(引读第二句)
哪两个词说明海滩上的贝壳多?(一会儿、一小篮)朗读,突出这两个词。
5、齐读这一段
教学媒体:课件各种颜色及不同形状的贝壳;实物小朋友带的贝壳。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体会贝壳的颜色各种各样,形状各式各样,非常多。
体会海滩捡贝壳给小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七、齐读第四自然段
问:如果你在这样的家乡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1、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教学意图:读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八、连起来读全文
连起来读全文
教学意图:连起来读全文,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九、检查字词
1、全文退去剩下带拼音的词语
金色、海滩、上面、歌唱、各种、颜色、捡贝壳、又松又软
去掉拼音读词语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十、巩固练习
1、口头填空
( )的海滩 ( )的贝壳 ( )的沙子 ( )地歌唱
2、拓展练习
(1)你爱大海吗?结合课件中所见说说“大海里有……有……还有……”
(2)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森林里有( ),有( ),还有( )。
(3)北京有( ),有( ),还有( )。
(4)课件展示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
(5)模仿课文夸夸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 ),这里有( ),有( ),还有( ),我的家乡真好,( )。
教学媒体:课件大海、森林、公园和北京名胜古迹图和交通图
教学意图:拓展练习。使学生体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学生生发对家乡无限的爱。
十一、
家乡美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去创造。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
10、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滩 金色
沙子 又松又软
贝壳 各种颜色 有……有……还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初步了解泰戈尔其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泰戈尔。指名读,齐读。
2. 介绍: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趣味盎然。
3. 示题,指导学生朗读注释1。
二、 整体了解
1. 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填空:
“我”希望变成___________,悄悄的看着妈妈_____、______、_______地情景。
三、 学习课文:
1. 你喜欢这个孩子吗?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3. 交流:
4. 指导各种形式地朗读有关小节。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四、 指导写话
1. 你有没有过什么奇思妙想呢?你想过变成其他什么人什么东西吗?你想要干些什么呢?
2.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 评议。修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语文教案 篇5
练习1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应用,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练习一。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认真自学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文中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句子:"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2、让学生比较两句。(比较时,要求学生区别用词的不同之处)
3、教师提问:哪句更生动?
4、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导入第二部分教学)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二、三部分
1、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认真读好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中哪一句更生动)
(2)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生动有趣?
(4)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更有趣。
2、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
(2)学生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感情)
(3)学生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看看是否有趣。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同学交流,读准字音。
(3)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词语都是有关"冬天"的)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以各种形式背诵,积累。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抄写成语两遍。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练习一》。
3、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观察第三题(写好钢笔字)中难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示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较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祭、翁"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家乡参观旅游,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家乡有哪些特点?选择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互相讨论)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2)学生写导游词。(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内容:园、团
4、指导:
(1)教师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六、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学写毛笔字。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卢沟桥烽火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厂字旁(厂)”;理解“从前、胆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中,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融入对文本的学习。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激发个性化的想象,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克服胆小的心理,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厂字旁(厂)”;理解“从前、胆子”等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色的美丽;了解“我”从胆小怕黑到勇敢的转变,学会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害怕漆黑的夜晚吗?勇敢地走出家门,你会发现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花草在黑暗中散发着淡淡清香,虫儿在夜色中轻轻唱着小曲儿……所以,千万别怕,因为夜晚和白天一样,也是美丽而迷人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夜色》,去感受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色、再、散”,翘舌音“窗”,前鼻音“晚、胆、敢”和后鼻音“往、勇、像”。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色、外”时,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学习“看、晚”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爸、再”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笑”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多义字歌示例:
色:春来景色美,黄鹂音色脆。山野颜色艳,农民喜色飞。
外:外甥有两个,外表都不错,外加才艺好,外人都倾倒。
形近字歌示例:
看:一位老者来,着急把队排。快快把病看,眉开展笑颜。
谜语示例:
把手一分离,父字底下骑。常作口语称,与父同意义。(谜底:爸)
一横头上放,冉字下面藏。重新来一次,继续向前方。(谜底: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色”下面的“巴”竖弯钩向右舒展。
“外”左短右长,右边点略偏上。
“爸”的“父”略扁,“巴”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些。
“晚”左窄右宽,“免”第一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再”中间的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末横长于首横。
易错提示:
“看”不要把“目”写成了“日”。
“晚”右边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了“天”。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免-晚(晚上)-勉(勉强)-挽(挽留)
(4)多音字辨析。
散
sàn:散步不欢而散
sǎn:散文散兵游用
都
dōu:都是都好
dū:首都通都大邑
辨析:“散”在表示“由聚集而分离”“散布,分发”“排除,排遣”等意思时,读sàn;在表示“没有约束,松开,分散”“零碎的,不集中的”等意思时,读sǎn。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感知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在夜晚的时候,“我”从前的心情怎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害怕(从前)--不害怕(现在)。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但是后来不再害怕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 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 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 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 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 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 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 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 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 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这首诗。
2、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 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 配乐齐读课文。
3、 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 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 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 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 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 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 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