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班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目标:
1、了解进行曲的性质,,有兴趣地学唱歌曲。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二、准备:
小猫、小狗、小气车和小娃娃的玩具及头饰。 歌曲录音磁带。
三、过程:
1、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倾诉音乐:
“听了音乐你想到什么?”
2.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歌曲的'名称教什么?”
“玩具们在做什么游戏?”
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你能用动作来学做小猫、小狗、小汽车和娃娃车吗?
幼儿再次欣赏歌
“玩具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走,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
“音乐告诉我们的就是玩具们的队伍向前走。”
3.幼儿学的歌曲:
教师出示头饰,请幼儿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四种玩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教师演唱,幼儿拍打节奏。幼儿轻声跟唱。
幼儿自主表演(唱歌或做动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ppt,数字1-10;
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
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
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
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
1、出示ppt:
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
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
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
(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
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
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
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
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
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
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
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
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
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
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四、结束
1、简单介绍操作结果,鼓励用简短的语言讲述。
2、数字9除了表示9片积木,还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也是9个呢?数字10呢?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物走、跑,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2.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3.培养勇敢精神和同伴间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喜羊羊头饰、竖立的灰太狼画像、背 景音乐、狼嚎叫的录音、装有沙包的小篮。
2.场地布置:地上贴有间隔相等的四排共24张小树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小树林”,两条不同弯曲度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妈妈”带你们出去郊游。(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喜羊羊沿着圆圈做“矮人走,高人跑”的游戏)
二、分层活动
1.尝试绕障碍物走。
(1)教师创设情境:瞧,我们来到了“小树林”,让我们找到小树的位置,一起玩游戏。(幼儿自由选择站位)
(2)交代任务:每排最后一个开始绕着喜羊羊自由穿插走,注意不要碰撞.随意找到一个喜羊羊交换位置。
(3)幼儿练习。难点:幼儿绕障碍物走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侧身绕过。
(难点化解:幼儿自主游戏后,提问:你觉得怎样绕才能走得又快又好,又不会碰撞?幼儿充分发言,教师及时肯定正确表达的.幼儿,并请个别幼儿进行演示,教师进一步指导,正确示范。)
2.变式训练。。
(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妈妈”发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我们一起出发吧。不过这次我们要比赛,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
(2)交代任务:幼儿背对着前进的方向,站成四列纵队,第一个转身从后面依次往前绕着走,走到最前面向前站立。依次进行,最后比一比哪队先走完(蛇形方式前进)。
(3)幼儿练习。重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集体合作精神。
(指导提示:游戏前预设可能发生的状况,提出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在前面一个幼儿绕过时才能开始转身,移动时注意同伴间的间距。游戏后简单总结,巩固绕障碍物走的正确方法。)
3.学习绕障碍物跑。
(1)教师创设情境:多美丽的大草原!我们来围坐成圆圈(幼儿围成大圆圈相对坐下)。“妈妈”想起了“丢手帕”这个有趣的游戏,不过今天我们要改变游戏方法,我们来玩玩吧。
(2)交代任务:集体拍手演唱喜羊羊的歌,一名幼儿围着圆圈绕着走,歌曲唱完,轻拍一同伴的肩,两人围着圆圈绕着跑……循环游戏。
(3)幼儿练习。重点:幼儿绕障碍物跑时,身体要微微前倾,侧身绕过时要放慢速度,避免冲撞。
(指导策略:幼儿在游戏或观察后,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会有人跌倒?怎样才能跑得顺利?通过对比评价进行指导。)
4.巩固绕障碍物跑。(配班教师布置场景,第一、第三纵队的小树图片覆盖成两条“小河”,对岸展示灰太狼的头像,提供沙包。)
(1)教师创设情境:宝宝们听,谁的声音?呀,是河对岸的灰太狼又来欺负我们了,羊宝宝们,我们趟过河去,一起对付灰太狼。
(2)交代任务:幼儿排成两列纵队,前排一幼儿拿起小沙袋趟过“小河”跑到对面,向灰太狼的头像砸去,然后绕着小树返回,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排到队尾,第二名幼儿游戏,依次轮流。
三、整理放松
师:“妈妈”的宝宝真勇敢,打晕了灰太狼,我们一起庆祝吧。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一起做放松动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笑和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笑和哭的表情图进行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发展思维。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
3、认识汉字:笑、哭。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笑”、“哭”的表情图个一幅;字卡各一,幼儿人手两张字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笑和哭的两张不同的表情图
1、教师:笑“这是谁?他在干嘛?”“他笑得怎么样?”“他的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你会笑吗?”“笑一个给大家看看。”“笑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猜一猜他为什么笑?”“那你在什么时候会笑呢?”
2、教师:哭“他怎么了?”“她哭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哭的时候是什么样?”他为什么会哭呢?““你什么时候会哭呢?”
3、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二)学习汉字:笑、哭
教师:“你们想不想XXX?”“他给我们来信啦!一起来读一读。”“中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xxx,我很想念你们,你们也想我吗?
我现在在新幼儿园上学,老师教我认识了许多汉字。今天我寄了两张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学会好吗?”
1、出示汉字“笑”教师:“你们认识他吗?”“猜一猜”(和我们今天看的两幅图有关)“对,是笑,字的上面像什么?下面呢?”
2、出示汉字“哭”教师:“这是什么字?”“为什么是哭?”“他像什么?动脑筋想一想。”
3、比较两个字,找不同。
游戏:看卡片,做表情。
4、幼儿拿小字卡认读。
先自由认读,然后游戏:看表情,拿字卡。
(三)结尾教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了吗?xxx知道了一定很高兴。那我们怎么才能让他知道呢?(写回信)你们会写吗?我来考考你们。”出示字卡(大、小、人、口、手等)“真棒!你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好,待会儿我们一起来给xxx写封回信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能根据哭和笑的表情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了解自己的.表情,不仅可以丰富与人交往的技能, 而且可以丰富表达表现的手法。根据这个了解我想在这一节语言课上怎样让小朋友在边玩中边识字呢?使这节课不会枯燥无味,我利用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听表情情绪的录音来引题,小朋友们学的很愉快,很开心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熟练地、声音洪亮地朗诵诗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仿编诗歌的能力。
3、学习词汇;飞飞、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
4、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5、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
认识汉字(飞、刨、跳、游、跑笑)
活动准备:
字卡,字卡反面画有相应的.画面。
活动过程:
1、出示字卡画面,引导幼儿说出画面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启发幼儿完整地说出所要模仿的动作。如;“我学老鹰飞飞”……
3、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组成诗歌“我像小鸟”,教会小朋友朗诵。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动物可以用飞飞、刨刨等词来表示,指导小朋友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活动“看字做动作”。
附:诗歌
我像小鸟飞
我学老鹰飞飞,我学小鸟刨刨,我学青蛙跳跳,我学鱼儿游游,我学马儿跑跑,我学花儿笑笑,我在可爱的学校,快活的像只小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噜。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初步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噜”汉字卡片各4张,“口”字卡片1张。
2、小鸡、小鸭、小羊、小猪的图片各一张。
3、贴有动物叫声的汉字转盘8个。
4、《在农场里》的动物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农场里的动物朋友邀请我们到农场去做客,孩子们你们愿意吗?
二、出示课件,激发兴趣。
教师: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教师:听,谁来了?(小鸡)教师点击课件并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叽叽叽叽在这里)
2、教师:又是谁来了呢?教师点击课件并问:小鸭小鸭在哪里?(呷呷呷呷在这里)
3、教师:接下来是谁呢?教师点击课件并问:小羊小羊在哪里?(咩咩咩咩在这里)
4、教师:这回是哪位小动物了呢?教师点击课件并问:小猪小猪在哪里?(噜噜噜噜在这里)
教师:孩子们,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呀?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孩子们完整地讲述。
三、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汉字,启发幼儿读一读动物叫声的汉字。
提问:这个画面上除了农场和小动物还有什么?汉字宝宝。
教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这些汉
1、我们先来看看小鸡旁边的汉字吧!这里有几个汉字?这些汉字一样吗?你能猜出这个汉字念什么吗?
2、那小鸭旁边的汉字呢?
3、谁来说说小羊旁边的汉字?
4、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猪旁边的汉字吧!
教师:我们一起完整地说说这些汉字吧!这些汉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四、玩找汉字游戏“在哪里”,采用游戏形式认识汉字:叽、呷、咩、噜。
1、教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请把藏在你椅子下面的卡片拿出来,看看卡片上的字宝宝是什么?
教师:孩子们把你的卡片藏在手里好吗?请你们看到什么动物就送什么动物叫声的爱宝宝,能做到吗?
2、教师:小鸡小鸡在哪里?孩子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并送相应的汉字。
小鸭小鸭在哪里?孩子回答:呷呷呷呷在这里,并送相应的汉字。
小羊小羊在哪里?孩子回答:咩咩咩咩在这里,并送相应的汉字。
小猪小猪在哪里?孩子回答:噜噜噜噜在这里,并送相应的汉字。
3、教师:送对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查吧!
五、教师带领孩子仔细观察叽、呷、咩、噜汉字,找一找这些汉字的相同之处。
1、教师:咦,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
2、教师出示“口”字,提问:为什么旁边都有一个“口”字?
教师小结:它们旁边都有一个“口”字,我们把它叫做口字旁,“口”就是嘴巴的.意思,因为动物的叫声都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所以它们豆油一个口字旁。
六、操作游戏“快乐转转转”,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汉字“叽、呷、咩、噜”的认识。
1、教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转盘,说:这是一个快乐转盘,我要请以为快乐的孩子和我一起玩一玩,谁是快乐的孩子呢?教师请出一为孩子。
分配角色:我们商量以下好吗?你做转转盘的人,还是做个小动物玩玩呢?
讲解规则:转转盘的人要说“转转转,转转转,我的动物在哪里?”说完指针要指向一个字宝宝;做动物人要看到指针指着哪个字宝宝,就要一边做这个动物的样子一边学学这个动物的样子。
2、师幼玩游戏,猜到再交换角色玩。
3、教师:快乐的孩子们你们也想来玩这个快乐转盘吗?请两个孩子一组,到桌子那里去玩玩吧!
4、幼儿操作。
七、拓展活动,感知更多口字旁的汉字。
1、教师:农场里除了小鸡、小鸭、小羊、小猪,还有哪些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点击课件画面。教师: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它们的叫声也会有口字旁吗?
2、教师按序点击课件,孩子学一学动物的叫声,集体念一念汉字。
八、结束语:
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有口字旁,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也有口字旁呢?让我们一起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下次我们再来认识别的口字旁的汉字宝宝好吗?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春天播种,不到秋季就迎来了硕果累累,这样的植物非向日葵莫属。向日葵妈妈为什么会生那么多宝宝(葵花籽)?向日葵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动呢?孩子们自小就对这一奇特的植物生长现象充满着好奇,带着孩子们的疑问以及结合本班幼儿圆形折叠粘贴的特色,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看看、讲讲、尝尝、做做等过程中,让幼儿初步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及用途。
2、学习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叠成半圆形、椭圆形,并拼搭粘贴成向日葵的'技能。
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向日葵生长过程图片、实物香瓜子。
2、范例,各色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活动。
出示向日葵图片,幼儿欣赏观察,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向日葵由哪几部分组成?(茎、叶、花盘)
2、花盘中有什么秘密?
(重点向幼儿介绍花盘中有许多果实——葵花籽,葵花籽,又名朝阳花子、天葵子、望日葵子、向日葵子)
二、认识活动。
1、认识葵花籽。
出示实物葵花籽,教师提问:
(1)向日葵妈妈生了许多宝宝,它们是谁?葵花籽宝宝长得什么样呀?(幼儿自由说说,回答)
(2)葵花籽宝宝里面还藏着那些小秘密呢?(请幼儿剥葵花籽探索)
(3)教师小结:葵花籽呀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里面还有瓜仁呢。
2、了解葵花籽种子的生长过程。
(1)谁知道葵花籽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说说)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3)出示打乱的葵花籽生长过程图片,通过排序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葵花籽的生长过程。
(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排序,集体互相检查对与错,并能说出排序的理由)
(4)教师总结:我们先把葵花籽种子放在泥土里,给它浇点水,过了段时间,葵花籽慢慢地发芽了,再过一段时间,就长成了一棵小小的向日葵,慢慢地,向日葵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长大了。这样一粒种子长出了许多葵花籽宝宝。
三、品尝活动。
教师提问:葵花籽宝宝有哪些用途呢?
(幼儿吃吃讲讲,自由谈论)
教师总结:
葵花籽可以食用,葵花籽里面锌的含量很高,吃了能健脑,使人变聪明,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健康营养食品。葵花籽还可以油用,所以葵花籽还有榨油等等用途。
四、操作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小朋友知道了葵花籽宝宝有那么多的用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种向日葵,让向日葵妈妈生出更多的葵花籽宝宝好吗?
出示范例,交代操作要求。
五、展示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个别幼儿讲讲操作经过,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节约用纸,利用废纸是保护森林,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2、通过活动产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视频《纸是怎么来的?》
2、废纸再利用等图片。
3、再生纸的实验。
活动过程:
1、观察班级小朋友节约行为的图片,引出主题。
--照片上的小朋友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播放视频《纸是怎么来到的?》,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节约用纸?
--帮助幼儿了解纸是劳动人民用树木制造成的。
--树木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节约用纸等于在保护树木。
3、人能不能不使用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纸?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用纸,这样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
4、怎样节约用纸和怎样利用废纸?
--广告纸、废报纸可以用来做手工。
--纸箱可以用来做收纳箱。
5、纸是可回收垃圾,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
6、造纸会产生很多的污染。
--造纸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源如水电人力等,同时造纸会产生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我的生活环境。
7、小结:节约用纸的好处。
活动反思:
《你会用纸吗?》这一课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引导小朋友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了解纸的来源,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做到节约用纸。我以观察图片的方式导入活动,播放课件让小朋友了解生产纸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制定节约用纸公约,共同来遵守公约。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明白树木越来越少对人类的危害,不能让他们的意识仅仅停留在没有树就不能造纸的简单思维上,树木跟人类的关系是至重要的,它关系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等问题。利用有关图片和音像资料让他们去感受环境收到污染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提升爱惜资源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去。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积极地参与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和同伴分享自主阅读的乐趣。
2、学习细致观察图片,尝试使用恰当的词进行连贯、生动地讲述。
3、初步学习自主阅读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三张挂图、教师的梳理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让自己暖和起来呢?
二、出示《小梅爱锻炼》的图片和问题梳理图,师幼一起看图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图片发生的季节、人物,并大胆猜测将会发生的事件。
(1)师:今天我们请来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小梅”,她给我们带来几张图,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是什么季节?天气看起来怎么样呢?图片里有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
(2)师:小梅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奶奶手里拿着什么?打算去做什么?他们会说什么话呢?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与幼儿共同梳理生动讲述的要素——要讲出人物的动作、表情。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启发幼儿观察奶奶的表情和大胆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
(1)师:谁?在哪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她心里会怎么想呢?
(2)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与幼儿共同梳理生动讲述的要素——形象表述奶奶的表情和想象奶奶的心理。
3、出示第三幅图片,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人物的表情,帮助幼儿理清图片内容,并能用完整的话讲述。
(1)师:奶奶在哪里找到了小梅?她在做什么?奶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她心里会怎么想呢?
(2)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与幼儿共同梳理生动讲述的要素——清楚表述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三、引导幼儿继续运用自主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较为生动地讲述图片内容。
1、师幼共同提出相互交流的要求:
(1)为故事取名。
(2)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要说得连贯完整,注意要说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它们说的话。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3、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连贯、生动讲述,集体分享。
四、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的教案07-2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03-01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精选】10-17